孙权有很多妃子,《三国志》中就记载了谢夫人、徐夫人、步夫人、王夫人(两个)以及潘夫人。其实还有更多。下面小编主要说的就是这个潘夫人。她算是孙权这些妃子中比较特别的一个,因为她的儿子孙亮当上了东吴第二任皇帝。而且在野史当中,对潘夫人的记载还有更多的内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个人物。

孙权七个夫人下场(孙权的皇后潘夫人)(1)

历史上的潘夫人

潘夫人的父亲犯法被处死,她也受到牵连被输送到织室当女工。孙权有一次看到潘夫人,发现她非常漂亮,于是就收入自己的后宫当中。这一下潘夫人就有了身孕。《三国志·吴书·妃嫔传》中记载潘夫人梦见有人把龙头送给自己,于是就生下孙亮。这或许是东吴史料中为强调孙亮统治东吴的合理性的说法,或许是潘夫人为了争宠的手段。

孙权七个夫人下场(孙权的皇后潘夫人)(2)

本来孙亮是孙权最小的儿子,皇位怎么也轮不到他。但是孙权的长子孙登早死,第二任太子孙和又卷入"二宫之争"当中被废。最后孙权学汉武帝,立孙亮为太子,潘夫人也就成为皇后。

孙权七个夫人下场(孙权的皇后潘夫人)(3)

孙权病重的时候,潘夫人向东吴的中书令孙弘询问吕后擅政的故事,暴露出她对东吴政权的野心。结果不久后潘夫人就被几个宫人所杀,托言是暴病身亡,后来事情败露,有六、七个宫人死于这个案件。潘夫人到底被谁所杀,《三国志》中没有明确说明,不过很有可能是因为她暴露出的野心所致。

《拾遗记》中的潘夫人

孙权七个夫人下场(孙权的皇后潘夫人)(4)

在《拾遗记》中有关于潘夫人的描述,更加美艳动人。其中评价潘夫人为"江东绝色"。当时一起被幽囚的还有一百多人,都称呼潘夫人为"神女",对她十分尊敬。有人把潘夫人的美貌告诉孙权,孙权令人将潘夫人画下来。

当时潘夫人的情况是愁眉不展,身体消瘦。孙权一看潘夫人的样貌是大喜过望,连如意都折断了,感叹说:"这真是神女啊。愁容尚且这样漂亮,何况是在喜态呢?"于是孙权赶紧用华车接潘夫人入宫,对她非常宠爱。

孙权七个夫人下场(孙权的皇后潘夫人)(5)

有一次孙权和潘夫人游台,潘夫人非常高兴,喝醉之后吐到玉唾壶里。结果侍女倒玉唾壶的时候,却从里面倒出一只红宝石戒指,挂在石榴枝上。于是孙权在这里筑台,叫做"环榴台"。有人说"环榴台"有将天下"还刘"之意,于是孙权改名为"榴环台"。

孙权七个夫人下场(孙权的皇后潘夫人)(6)

又有一次孙权和潘夫人钓鱼,钓出一条大鱼。孙权非常高兴,但是潘夫人却很忧虑,想起龙阳君泣鱼的故事(龙阳君与魏王钓鱼,龙阳君以鱼自比,担心魏王钓到更大的"鱼"而嫌弃自己)。果然不久后潘夫人也失宠了。当时人都评价潘夫人有见微知著的能力。

余论

孙权七个夫人下场(孙权的皇后潘夫人)(7)

《拾遗记》本身是一个志怪小说,里面的内容充满神异色彩。比如潘夫人吐红宝石戒指的故事,与薛灵芸玉壶红泪的故事非常相似(同样出自《拾遗记》)。而且这种手段也是可以伪造的。潘夫人为了获取孙权的宠爱,提前准备红宝石戒指也是可以做到的事情。

孙权七个夫人下场(孙权的皇后潘夫人)(8)

与《三国志》相比,《拾遗记》中潘夫人的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加饱满,不过基调也有所不同。《三国志》中的潘夫人的风评并不好,除了打算学习吕后擅政以外,还有"险妒容媚",排挤其他妃子的行为。而《拾遗记》中的潘夫人却非常聪慧,令人怜爱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拾遗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