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理财产品收益不能保证,有时候收益是零,变化挺大的,想要长期又有稳定收益的产品,可以考虑保险产品或者大额存单产品,性价比较高。”某银行理财经理表示。
日前,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营业网点发现,理财经理对于理财产品的推荐热情不高,对产品风险的提示多于营销。
理财产品销售热情降低
记者实地走访北京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理财经理营销策略正在发生变化,突出了对理财产品风险的提示。
工商银行某支行理财经理向记者推荐了一款年化收益3%左右的产品,并提示:“近期这个产品的业绩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是因为现在理财都是非保本的,具有波动性,没有预期收益参考,只能说这个产品过去收益还不错。”
“短期理财现在有单月、双月、三月的,但是建议您买期限长一点的,近期市场有调整,时间短相对波动略大。”民生银行丰台区一支行客户经理如是说。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市场上存续的29402只理财产品中,单位净值跌破1元的达到780只,占比2.65%;有4647只理财产品最新一期的净值增长率为负,占比为15.81%。今年以来,有3516只理财产品的总回报率为负,占比达11.96%。
某城商行理财经理无奈地表示,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热情随着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逐渐趋冷,理财产品在销售上遇冷,理财经理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现在理财产品不太好卖,尤其是近期产品净值波动有点大,即便给客户推荐了,客户也有诸多顾虑。一些比较平稳的产品,业绩表现又不太好,所以我们会多推荐一些其他可替代产品。”他说。
“之前发行的很多理财产品,销售情况都很火爆,产品发行后客户需要第一时间抢购,现在这种情况比较少了。”某国有行网点理财经理对记者说。
被问及是否有客户流失,该理财经理告诉记者:“部分理财产品的续接受到一些影响,但整体上看,客户没有流失,反而对定期存款、保险产品、基金定投等产品配置增多了。”
投资者教育仍是个问题
“其实大部分产品的收益还是稳定的,负增长率的理财产品占比很少,但是在许多投资者的旧有认知中,理财产品就是无风险的、到期可得到预期收益的,所以在看到波动之后,还是会有抱怨。”某股份行西城区某支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在资管新规下,投资者能否打破原有的“刚性兑付”预期,是银行面临的一大挑战。
对于银行而言,投资者教育仍然是个问题。“其实我们给客户已经打了好几年‘预防针’了,从资管新规发布之初,我们就告诉客户理财产品以后不能保本保息了。起初客户都不信,但是随着‘老理财’越来越少,有一部分客户已经习惯了,可还有些客户不太接受。”某股份行大堂经理表示。
多位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客户可以根据金额、风险偏好、流动性偏好等需求进行多元化选择。对于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权益类、混合类理财产品中,博取一个相对高一点的收益。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可考虑转存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国债等产品。
农银理财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刘湘成认为,当前情况下,理财产品波动加大不可避免。理财公司要做的是,基于历史统计规律,尽可能控制好波动幅度,对于利率债和信用债的特点充分思考,比如利用利率债来管理好组合久期,让它们发挥各自的作用。此外,要培养投资人的风险意识,“刚性兑付”打破之后,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是显性化的,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慎重选择自己的投资。
编辑:于红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