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骆驼

骆驼科是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小科,由骆驼、骆马、原驼和羊驼组成。它们都是无角长颈的大型有蹄类,鼻吻部分裂形成兔唇,第二和第五趾缺失,而第三和第四趾端膨大为一个宽阔的足垫(没有蹄),适宜在沙地和岩石上运动,它们是趾行性动物。上门齿呈獠牙形,臼齿为月型齿,胃具3室。一些种已被家养。本科共有3属,仅1属(骆驼属 Camelus)分布于旧大陆和中国 [1] 。

骆驼科动物是最大的偶蹄目哺乳动物。它们可以适应干旱、炎热的气候。在夜晚的沙漠中,它们的皮毛可以抵御寒冷;白天,它们的体温可随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以避免皮肤被晒伤。其裂开的嘴唇可以吃一些干枯的植物

沙漠中的动物都有什么(沙漠中的动物解析)(1)

2 沙鼠

沙鼠(Gerbillinae)是一个包含共15属约110个物种的亚科,广泛分布于非洲、印度以及亚洲其他地区和欧洲的荒漠、草原、山麓荒漠、 戈壁 和 沙漠 。

子午沙鼠主要栖息于荒漠或半荒漠地区,有时也见于非地带性的沙地和农区。在内蒙古,子午沙鼠的典型生境为灌木和半灌木丛生的沙丘和沙地。子午沙鼠的洞系可分为越冬洞、夏季洞和复杂洞。洞口直径3~6cm,1~3个洞口,有时4~5个,多开口于灌丛和草根下,洞道弯曲多分支,总长度2~3m,深度多为30~40cm,有的分支在接近地表处形成盲端,以备应急之用。越冬洞洞道深,窝巢深达2m以下。雌鼠在妊娠和哺乳期间出入洞口之后,常将洞口堵塞。子午沙鼠不冬眠,喜在夜间活动,活动高峰为子夜0时。食性杂。在内蒙古,4月份开始繁殖,繁殖期长,可达7个多月,每年繁殖2~3次,妊娠率低,6月下旬的妊娠率为33.3%,且逐月下降。每胎产仔2~11只,多为4~6只。子午沙鼠从春季到秋季约增长10倍,其死亡率为90%左右,自然界中活到一年的不到1%。

沙漠中的动物都有什么(沙漠中的动物解析)(2)

3 沙蛇

沙蛇,沙漠动物,一种生活在沙地中的蛇,不很大,无毒,对人类不能造成什么威胁。它到地面上去找点吃的时候,它的行进方式十分有趣的。

首先它把自己弯出三个弯,先用一、三两个向身体的一侧“走一步”,再用身体的第二个弯再“走一步”,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身体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尽量保持体温较低的状态 。

沙蛇白天通过把自己埋在十几厘米深的沙了里,来躲避炎热

沙漠中的动物都有什么(沙漠中的动物解析)(3)

4 沙漠狐狸

沙漠狐狸又叫做非洲狐,居住在阿拉伯和北非的沙漠中,非洲狐非常适应它们所居住的炎热天气。非洲狐表层为黄色,腹部为白色,尾巴尖为黑色。非洲狐是最小的狐狸,包括尾巴只长21到28英尺(53到71厘米)。非洲狐按照身体的大小来说,在狐狸中长着最大的耳朵,有6英尺(15厘米)多,身体热度就是通过它们的大耳朵来散发的,它们还可以用巨大的耳朵拾获猎物发出的声音。

非洲狐只有2到3磅重(0.9到1.4公斤),是体重最轻的一种狐。毛发和脚上的肉垫能使它们在松散炙热的沙子上迅速的跑动。为了进食水分,非洲狐挖掘沙漠植物其根部进食。它们通常猎食小动物,像是沙鼠(进食)、蜥蜴和昆虫;但是有时它们也猎食比自己还大的兔子。

沙漠狐狸生活在沙漠地区,白天,为逃避酷暑呆在地下的洞穴中。这种洞穴可达10.5米长,一直通到小山或土冈边。沙漠狐通常在沙丘的脚下挖洞为巢。它挖洞的本领非常高明,在几秒钟之内就能挖好一个洞钻进去,就像鱼儿潜入水中一样。沙漠狐的洞穴一般都有几个出口,而且出口的地方都有伪装,有时连猎人也难以辨别出来。

5 跳鼠

跳鼠生活在北美洲及欧亚大陆的北部,因善于跳跃而得名,生就一副跳高的身体,长长的后脚,强壮的后腿和一根有助于在半空中保持平衡的长尾巴。其体长4—15厘米,有类似袋鼠那样的后腿,长尾巴,大眼睛,大耳朵,皮毛柔软。

跳鼠类都有冬眠习性,它们会找一个洞茂身、筑巢,然后冬眠。以尾部积累的脂肪在蛰伏期间补充机体能量的消耗。主要食植物的种子和茎叶,为害农作物、蔬菜和瓜类,有时也捕食昆虫。 [3]

另外它没有汗腺。在冬季寒冷,黑暗而又漫长的地方,它们找一个安全、温暖的栖身之地入睡眠状态。这是克服这种严酷的自然条件,求生存的一种办法。

跳鼠一年冬眠6~9个月,但每两星期会醒来一次,可能是要小便。冬眠时,跳鼠的体温下降到稍高于冰点。

沙漠中的动物都有什么(沙漠中的动物解析)(4)

6 蝎子

蝎子是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蛛形纲蝎目种类的统称 蜘蛛 亦同属蛛形纲。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螯、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后腹部)。陆地上最早的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的 希留利亚纪 ( 志留纪 )。注:任何蝎子都有毒,毒性大小不同。毒性最小的蝎子:八重山蝎(澳链尾蝎)

7 响尾蛇

响尾蛇(xiangweishe)(crotalusadamanteus)脊椎动物,爬行纲,蝮蛇科(响尾蛇科)。一种管牙类毒蛇, 蛇毒 是血循毒。一般体长约1.5~2米。体呈黄绿色,背部具有菱形黑褐斑。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为多次 蜕皮 后的残存物,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尾部的尾环,每秒钟可摆动40~60次,能长时间发出响亮的声音,致使敌人不敢近前,或被吓跑,故称为响尾蛇。

响尾蛇吃啮齿目及其他细小的动物(如兔),它们会以毒素快速压制猎物,而非紧压。这些毒素可以令猎物立即痳痹或死亡。响尾蛇会跟踪未被毒素压制及尝试逃走的猎物。它们的攻击距离可以达身体长度的三分之二。 王蛇 、 走鹃 、猪及鹰都是响尾蛇的天敌。

不同种类的响尾蛇在体型、领地、斑纹及性情上有很大的差异。若响尾蛇不是被逼入窘境或是即时受到威胁,它们一般(不过亦未必一定)会尝试逃走。往往响尾蛇都是在被惊吓或愤怒下咬人,它们的攻击距离约为其身长的三分之二及肉眼很难捕捉。它们攻击时亦不需要把身体拉后。

响尾蛇有时会在路中央晒太阳,当遇见时须与它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它逃走,宠物亦应绑好避免不必要的惊吓。

大部份响尾蛇都在春天交配, 卵胎生 。出生后的幼蛇已经能自立,故此母蛇不会留在幼蛇身边。

沙漠中的动物都有什么(沙漠中的动物解析)(5)

8 蜥蜴

沙漠鬣蜥,全长30-40公分,4-5月间交尾,此时,成体的腹侧部会呈现出粉红色光泽。6-8月产卵,每胎可产3-8颗卵,8-9月即可孵化。依产地不同,分成3亚种。寿命为12~15年。主要特征,体色为灰色带有白色的斑纹,腹部与两侧为白色。体长30-40厘米。饲养温度与湿度和温度,昼34~38℃。它们体内的水分循环很慢所以可以承受很高的温度和干燥的环境。沙漠鬣蜥行动迅速敏捷,是一种很机警的蜥蜴。沙漠鬣蜥属冷血动物,但实际上它们的体温通常只比人类的体温低12℃,因此并不是真正的冷血

栖息于长有矮木或多岩草稀的沙漠地带。地栖性,多生活在地表洞穴附近。日行性,体温偏高。

9 沙漠蚂蚁

长脚沙漠蚂蚁,生活在突尼斯贫瘠盐碱地上,通过“立体嗅觉”来辨别方向,从而找到回家的路。

沙漠中的动物都有什么(沙漠中的动物解析)(6)

10 鸵鸟

非洲鸵鸟(学名:Struthio camelus)属鸵形目鸵鸟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成鸟身高可达2 .5米,雄鸵鸟体重可达150千克。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上面有一张短而扁平的、由数片角质鞘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嘴,主要特点是龙骨突不发达,不能飞行,也是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鸟类,在它双脚的每个大脚趾上都长有长约7厘米的危险趾甲,后肢粗壮有力,适于奔走。

生活于非洲的沙漠草地和稀树草原地带,因其羽、皮及肉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易饲养和抗病力强等优点,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驯养。

11 沙漠狼

阿拉伯狼(学名: Canis lupus arabs )是 灰狼 的一个 亚种 ,身高约66厘米,平均重18千克。是一种个体较小的沙漠狼。受阳光照射的影响,它们的皮毛在冬季和夏季不一样。曾经广泛分布于 阿拉伯半岛 ,通常群体行动。适应 沙漠生态系统 的严酷性,反映了狼这个物种的适应能力。主要活动在沙漠和山地,具有很好的耐力,适合长途迁移。它们的胸部狭窄,背部与腿强健有力,使它们具备很有效率的机动能力。它们能以约10公里的时速走十几公里,追逐猎物时速度能提高到接近每小时65公里,冲刺时每一步的距离可以长达5米。

集群或单独活动。食物成分很杂,喜吃野生和家养的 有蹄类 动物

沙漠中的动物都有什么(沙漠中的动物解析)(7)

12 沙漠兔子

沙漠棉尾兔(学名:Sylvilagus auduboni)是 兔科 、林兔属的 啮齿动物 。淡棕色,褐色或灰色;身体的下腹部发白;喉头经常有一个橙棕色斑纹;尾巴环绕看起来象一个棉花球。是草食动物,吃各种各样的植物,包括草、灌木叶和 仙人掌 。栖所是干燥草原、灌木丛、岸边区域和杜松子森林地带。分布于北美洲,从东蒙大拿的平原到 下加利福尼亚半岛 ,内华达中部和南加利福尼亚。

沙漠棉尾兔具有兔子的共性,没有 汗腺 ,所以不会流汗,耳朵可以散热,兔子的排尿机制属浓缩性,对水分的需求比其他动物来的少,有些野兔只要靠青草上的露水即可,或是从蔬菜摄取足够的水分,故很少看到兔子到河边喝水。兔子喝过量的水份会造成肚子不适。

沙漠中的动物都有什么(沙漠中的动物解析)(8)

13 角蝮蛇

角蝮蛇别称睫角蝮蛇、沙漠腹蛇,是一种沙漠中生活的剧毒蝮蛇,颜色有有金黄色和土色

沙漠中的动物都有什么(沙漠中的动物解析)(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