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间清溪

社会心理学学习论指出,学习过程大致有三种机制,即联想、强化、模仿。此篇主要分享我对联想的学习过程,以及联想对于心理建设的意义。

重构学习目标(鸿蒙小筑心灵驿站)(1)

01.关于联想

记得刚踏上新阳光心理研修之路时,我们的导师李克富老师曾反复强调联想的重要性,可我在《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中愣是没找到这一概念,只找到表象和想象,它们出现在第一章第五节单元。

表象,即形象记忆,也就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不过,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也叫表象。比如我在听课时即兴写下的这段文字:

老师的课,适合反复听、听反复。每听一次,就会有一次的收获。每次听课,那感觉就像赴一场饕餮盛宴。一串串知识点、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就如同一道道美食、一杯杯美酒。一场盛筵下来,直感觉意犹未尽。归来仍念念不忘,于是在脑海里反复“复盘”品咂,一道道佳肴细细品,一杯杯美酒慢慢啜......

当时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表象,是因为就在前两天,闺友请我吃了一顿色香味俱全、令人回味的大餐,觉得老师的课与这样的大餐有得一比。当时听着老师的课,脑海里忽然浮现出那些美酒佳肴,这就是表象

重构学习目标(鸿蒙小筑心灵驿站)(2)

表象在头脑里是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这正是表象的可操作性。也正是因为这种可操作性,才使之成为想象的素材。

比如小说中创作的人物形象,在生活中大都有原型人物。当然不是原原本本的一个原型,而是集“千般印象”于一身,然后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这“千般印象”就是表象,创作的过程也就是想象的过程。

想象,就是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对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创作出来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与表象的区别,就在于表象是形象记忆的过程,它只是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没有创造出新形象;而想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的产物是一种新形象。比如龙凤呈祥的龙和凤,就是集自然界多种动物的表象于一身,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重构学习目标(鸿蒙小筑心灵驿站)(3)

厘清了想象与表象的概念,我暗自思忖,联想是否可以定义为:由一个表象到另一个表象、或者由表象到想象的连接过程?

不敢确定,我还是决定请教“小度”。“小度”给出了如下答案:

联想的基本释义,是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看来我那答案不离谱。联想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真实存在,也就是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而想象则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可能存在的、构想出来的事物。

关于表象、联想和想象三者的关系,你还可以默念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街灯、明星,是表象;从街灯想到明星、又从明星想到街灯,是联想;天上的街市、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则是想象。

重构学习目标(鸿蒙小筑心灵驿站)(4)

02.联想对于心理建设的意义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课本中也是有联想这一概念的。只是它出现在社会心理学板块,是社会学习论提出的学习机制之一,也就是前面我们提及的三大学习机制:联想、强化和模仿。

那么,联想对心理建设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从书中概念看,联想即经典条件反射。大家都熟悉的巴浦洛夫那一场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在反复多次后,被试的狗狗就形成了铃声——食物的联想。

巴甫洛夫认为,心理学者所称的联想就是生理学者所称的暂时联系,并用条件反射学说解释了联想规律的生理机制。

格式塔学派则反对联想主义的联想论,主张联想不过是思维的综合作用。

但无论百家如何“争鸣”,弗洛伊德通过自由联想疗法发现了人类深埋意识之下的“潜意识”,创建精神分析学派,这是不争的事实。

重构学习目标(鸿蒙小筑心灵驿站)(5)

联想也被各个流派的心理大师广泛应用于心理研究、心理治疗的实践。因此,联想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机制,还是很重要的心理治疗手段。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重要代表铁钦纳曾引用大卫·休谟的一句话来论述联想的重要性:联想对心理学的作用,就如引力对心理学的作用。大卫·休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近代发展起来联想主义心理学(又称联想心理学)流派,其重要代表人物培因,全面阐释了联想的规律、种类、以及动力学等一系列问题,形成完整的联想主义心理学体系,将联想主义推向高峰。

由此可见,理清联想这一概念,了解其在心理建设、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掌握必要的学习、应用方法,对一名心理师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重构学习目标(鸿蒙小筑心灵驿站)(6)

我在想,我今天这样一种学习方法,是不是可以称为“联想学习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