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艾要讲的城市是马鞍山市,别称钢城、诗城、太平,是安徽省的地级市,自古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马鞍山历史地图?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鞍山历史地图(安徽马鞍山的历史)

马鞍山历史地图

今天老艾要讲的城市是马鞍山市,别称钢城、诗城、太平,是安徽省的地级市,自古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

马鞍山风光

秦朝时期,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地方分为郡、县两级。当时的马鞍山市(鄣郡和九江郡交界处)属于鄣郡管辖,东临会稽郡,西毗庐江郡和九江郡,北边与东海郡接壤。

西汉时期,当时的马鞍山市(丹阳郡和九江郡交界处)属于丹阳郡管辖,东临会稽郡(面积巨大),南濒豫章郡,西接庐江郡和九江郡,北边与临淮郡和广陵国(西汉开国~汉武帝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制,众多封国之一)接壤。

东汉时期,当时的马鞍山市(丹阳郡和九江郡交界处)属于丹阳郡管辖,东临吴郡,东南接会稽郡,南毗豫章郡,西濒庐江郡和九江郡,北边与广陵郡接壤。东汉时期的马鞍山与西汉时期历史沿革没有太大的变化。

三国时期,当时的马鞍山市(丹阳郡和海陵郡交界处)属于丹阳郡管辖,东临吴郡和毗陵典农校尉(孙吴分吴郡设置典农校尉采取军事屯垦方式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属于当时特殊的行政区域) ,南濒新都郡,西南是鄱阳郡和豫章郡,西靠庐江郡,北边与海陵郡接壤。

西晋时期,当时的马鞍山市(丹阳郡和淮南郡交界处)属于丹阳郡管辖,东临毗陵郡和吴兴郡,南毗宣城郡(现在宣城市地名的由来),西靠庐江郡和淮南郡,北边与广陵郡、淮陵国(郡国同级)接壤。

隋朝时期,当时的马鞍山市(丹阳郡和历阳郡交界处)属于丹阳郡管辖,东临毗陵郡,南濒宣城郡,西靠历阳郡,北边与江都郡接壤。

唐朝时期,统治者实行道、州、县三级的地方层级管理。当时的马鞍山市(和州和宣州交界处)属于宣州(宣城市古称的由来)管辖,东北是常州(现在常州市地名的由来),东临湖州(现在湖州市地名的由来)和杭州(现在杭州市地名的由来),南接歙州(黄山市古称的由来),西南是饶州和江州(九江市古称的由来),西毗舒州,北边与庐州、和州、润州接壤(从左往右)。现在许多城市的名称和古称来自大唐时期。

北宋时期,从开国的州、县两级发展为道、州(府)、县三级的地方层级管理。当时的马鞍山市(和州和太平州交界处)属于太平州管辖,东北是江宁府(州府同级),南接宣州,西南濒池州(现在池州市地名的由来),西毗和州和无为军(一般设置在军事要地管理地方军事,相当于州一级)。

南宋时期,当时的马鞍山市(和州和太平州交界处)属于太平州管辖,东北是建康府(州府同级),南接宣州,西南濒池州(现在池州市地名的由来),西毗和州和无为军(一般设置在军事要地管理地方军事,相当于州一级)。南宋时期马鞍山地区与北宋时期地区划分范围没有太大的变化。

元朝时期,统治者实行行省制,地方分为行省、路、府(州)、县四个层级。当时的马鞍山(庐州路和太平路交界处)属于太平路管辖,东北临集庆路,南靠宁国路,西南毗池州路,西濒庐州路。

明朝时期,地方分为省、府(州)、县三个层级。当时的马鞍山市(和州和太平府交界处)属于太平府,东北临应天府,南靠宁国府,西南接池州府,西边与庐州府接壤,西北是和州(州府同级)。

清朝时期,统治者很大程度上沿袭了明朝的地方区域划分。当时的马鞍山市(和州和江宁府交界处)属于太平府,东北临应天府,南靠宁国府,西南毗池州府,西边与庐州府接壤,西北是和州(州府同级)。

民国时期,废府存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1914年当涂县属芜湖道;1928年废除芜湖道,直属安徽省;1932年当涂县属于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1938年第二行政督察区改为第五行政督察区;1941年又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2月设立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设立马鞍山矿山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成立马鞍山市(省辖市);当涂县于1956年到1983年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和宣城地区;1983年当涂县划回马鞍山市;2011年原地级巢湖市的和县、含山县划归马鞍山市管辖;2012年设立博望区。

现在马鞍山市管辖区域:花山、雨山、博望3个区,以及含山、和、当涂3个县,马鞍山市总面积为4049平方千米。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长江下游,东临江苏省南京市,东南是宣城市,南接芜湖市,西毗省会合肥市,北边与滁州市接壤。

老艾讲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