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肉桂的味道是什么样(牛栏坑肉桂的桂皮香)(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喝什锦果香肉桂的下午,来了位朋友。

他问:“牛栏坑肉桂的桂皮香,是不是所有肉桂最浓郁的。”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如平地惊雷,炸出了普通茶友对牛栏坑肉桂的薄弱认知。

牛栏坑肉桂,领衔武夷正岩。

在大多数人看来,牛栏坑肉桂,既然是所有肉桂里最贵的,那么它当然要最好喝,代表品种特征的桂皮香要最浓郁才行。

最贵的茶,所有的指标都是要最好的,这才配得上它的身份。

这逻辑,没毛病。

岩茶肉桂的味道是什么样(牛栏坑肉桂的桂皮香)(2)

岩茶肉桂的味道是什么样(牛栏坑肉桂的桂皮香)(3)

从理论上来说,牛栏坑肉桂的桂皮香是最足的。

桂皮香是品种香,牛栏坑肉桂的桂皮香是最浓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毕竟,从地理条件和小气候上来看,牛栏坑最适合种植肉桂。

地理条件和小气候,细分来说是五个字,温光水汽土

即温度适宜,光照适中,水质好,水汽充足,土壤肥沃。

牛栏坑这个地方,它的地理条件和小气候是最好的。

牛栏坑,从坑口的往里看,像是V字型,高耸的岩壁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能阻隔光线,避免肉桂直接暴露在光照下,防止茶多酚过度积累。光照没有那么猛烈,茶氨酸更容易积累。

牛栏坑里,还有潺潺溪流从中流过(有部分是从岩壁上汇聚而来的山泉,矿物质丰富),增加了空气湿度,使得空气具有流动性,使得坑底的温度降低,保持在一个舒适值。

同时新鲜空气不断供应着,茶树呼吸顺畅,新陈代谢快,有机物积累多。

在牛栏坑里的土地,用陆羽的话说,是属于“烂石”林立。这种夹杂着乱石的土壤极好,砂粒壤、通透性好、矿物质高,能让茶树吸足养料。

人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心情舒畅,身体健康,不生病。

肉桂种在牛栏坑里,也有了最优质的生活环境,“身体”也好。

茶氨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少,咖啡碱含量适中,高低沸点的芳香烃物质多。这样做出来的茶,桂皮香明显且充足,口感鲜甜,爽口,不易苦涩。

岩茶肉桂的味道是什么样(牛栏坑肉桂的桂皮香)(4)

岩茶肉桂的味道是什么样(牛栏坑肉桂的桂皮香)(5)

桂皮香还是果香,制茶工艺说了算!

说白了,牛栏坑肉桂想做出什么口味,还要看制茶师的心情。

他想让口感圆润,就发酵重一点。

重发酵的工艺下,桂皮香和果香并重,或者是桂皮香为主,果香为辅。

有了果香的配合,不至于只有桂皮香一种香型,口感丰富,没有那么单调。

但做出果香的工艺很考究,有的人只知道皮毛,做出来的肉桂果香淡,轻飘,藏着掖着,很难感受到,需要很用力闻,需要去臆想,去猜测,却揣摩,才能感受到,并且,转瞬即逝。

只有工艺老道,技术成熟的制茶师,手握一款山场比较好的肉桂,才能将之做出很劲道、很浓郁、层次很丰富,很清晰直接的果香。

昨儿喝的那款什锦果香肉桂,就是工艺到位的典型代表。

要是参加了斗茶赛,夺冠的概率极大。

第一冲就崭露头角,果香不仅露骨还十分浓郁劲道,搭配上遒劲的桂皮香,简直无茶能敌。

可惜,人家山场好,压根不需要参加斗茶赛来给自己贴金。

这才被麻花捡了漏。

岩茶肉桂的味道是什么样(牛栏坑肉桂的桂皮香)(6)

岩茶肉桂的味道是什么样(牛栏坑肉桂的桂皮香)(7)

肉桂不仅有果香、桂皮香,还有花香

也有的牛栏坑肉桂,花香比较不错。

肉桂花香的强弱、持久度,和生长地密切关联。

牛栏坑是一个狭长的坑谷,肉桂生长在不同的地方,香气特点不一样。

坑头,坑底,坑尾,岗上,涧里,茶树生长在不同的位置上,受到的光照强弱、光照时长不一样,吸收到的水分的丰富程度也不一样,土壤里含有的矿物质不同,故所形成的香气不一样。

坑底的香气更细幽,而种在岗上光照充足,相对坑底的肉桂来说,香气更往上扬。

并且,种在岗上的肉桂,由于岗上许多林立的风化岩,被雨淋湿后,岩石表层被淋下来许多的矿物质,它们随雨水浸入土壤里,给茶树的根部,输送了大量的有机物。

故而,千茶千面,同一条坑涧环境下,肉桂的香味大有不同。

另外,岩茶制作工艺是所有茶类里最复杂的,有的肉桂做出来之后偏重花香,有的偏重桂皮香。

这就使得我们喝到的牛栏坑肉桂,香型多变。

岩茶肉桂的味道是什么样(牛栏坑肉桂的桂皮香)(8)

岩茶肉桂的味道是什么样(牛栏坑肉桂的桂皮香)(9)

牛栏坑肉桂,是所有肉桂的带头大哥,不接受反驳。

它是被的上帝偏爱的孩子,什么好事都让它占尽了。

拥有最浓郁的桂皮香,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但,我们买到的牛栏坑肉桂是什么风味,还要看制茶师的制茶特点,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喜好。

在今年三道文火慢炖的牛栏坑肉桂里,有着浓郁的桂花香,劲道的桂皮香,清甜的果香。

有花香,有桂皮香,有果香的牛栏坑肉桂,是兼美,满足了我们对一款肉桂的所有幻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