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现它的美丽和温柔,将你的爱情,用它亘古不变的大地和天空,默默的回报着你,静静地承诺着对你的保证,但愿你的子子孙孙都诞生在它的怀抱里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三毛和撒哈拉的故事简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毛和撒哈拉的故事简介(见证三毛与荷西的婚姻)

三毛和撒哈拉的故事简介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现它的美丽和温柔,将你的爱情,用它亘古不变的大地和天空,默默的回报着你,静静地承诺着对你的保证,但愿你的子子孙孙都诞生在它的怀抱里。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前言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比较出名的代表作,也是她所有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目前豆瓣评分仍高居9.2分,可见其文学魅力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本书共由17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还附有9封与家人的往来书信。

她用细腻且不乏灵动的笔触揭开了撒哈拉神秘的面纱,里面的文章都是基于真实故事,情节感人。故事中所描述的人物都发生在这广袤无垠又狂野温柔的沙漠上,他们所遭受的苦难与心酸令人泪目,细细体会意味深长,感叹人生百态,身不由己!三毛的文字充满温暖与善意,她与荷西的婚姻生活让宽广孤寂的撒哈拉沙漠多了几分人情味与烟火气息!

“流浪文学”鼻祖,有着自由不羁的灵魂

三毛原名陈懋平,因为不会写“懋”,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陈平。13岁就独自离家去台湾的琉球岛游玩,初中的时候还经常翘课,跑去坟墓堆里读闲书,从小她的做法就和普通小孩不太一样,但她最喜欢阅读和旅行,有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向往自由的灵魂。

三毛的父亲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女儿: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她有着自由不羁的灵魂,很多时候做的决定都不按常理出牌。她数学不好,不愿意为金钱工作,淡泊名利,而她愿意写作只是为了让父母开心。因为父母曾因为她的各种决定痛苦过,担忧过,但在最后依然义无反顾地支持她,特别是她的父亲,愿意尊重女儿的想法与行为。父母的包容与理解一度成为三毛心里的难以割舍的疼痛与伤感。

而她决定只身前往撒哈拉,抛开西班牙所拥有的一切,朋友事业以及熟悉的生活方式,只因无意间在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有关撒哈拉沙漠的介绍

“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三毛是感性浪漫的,但她又是勇敢洒脱的,她为了追逐心中的梦想,不愿虚度此生,想到什么就去做了。如果三毛当初没有那股莫名的悸动,我们也无法看到来自“流浪文学”鼻祖那一篇篇撼动人心又风靡无数读者的杰作!

撒哈拉沙漠——见证三毛与荷西的婚姻之地

三毛与荷西他们在这里白手起家,领结婚证,虽然历经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苦难。因为要在荒漠中长期生活对绝大部分人来讲实属荒诞,但是三毛与荷西却用自己的双手慢慢展现只属于他们两人幸福且难忘的婚姻生活。

1、《结婚记》——只要和你在一起,不管天涯海角永相随

“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应当然的。所以跟他在一起也是很愉快的事。”

其实年少时的荷西对三毛一见钟情,但她并不在意,可能是因为相差8岁的年龄使她并没有把荷西当成异性,直到他的包容与理解让三毛觉得很安心,也很有安全感。虽然他们之间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荷西给予三毛的是平淡且舒适的感觉,对于任何想要进入婚姻的女人来说,这已是莫大的幸福,因为婚姻要的是细水长流,而非激流勇进。

“在这个人为了爱情去沙漠里受苦时,我心里已经决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辈子流浪下去了。”

当三毛决定要去撒哈拉的那天起,身边的朋友与同事都很惊讶,所有人都认为她只是一时冲动或是短暂的自我放逐,她的情怀无人理解更无人支持,甚至觉得她的想法是一个笑话。

但是只有爱她的荷西当真了,他默默地收拾行李,在三毛出发之前就到了撒哈拉,并且在当地找到一份工作(体力劳动的差事)安定下来,便于三毛独自前往陌生之地时能更好地照顾她陪伴她。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男人,话不多,鲜有甜言蜜语,但他却用实际行动深深地感动着三毛。

遇到荷西,三毛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因为荷西会包容三毛所有特立独行的想法与举动,而且他觉得他所爱的三毛就是要这样“我行我素”,充满自由的个性与作风,这也是他想要和她结婚,与她厮守终生的初衷与心愿。

所以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天涯海角都愿意追随!

2、《白手起家》——寻觅一桌一椅,构筑属于俩人的一方天地

试想一下,在荒无人烟,有着恶劣天气以物质匮乏的大漠,人能生存下去已是万幸,但三毛与荷西却要在这里扎根生活,谈何容易。

他们的家处于荒漠中的坟场区,对面是垃圾堆,周边全是波浪似的沙谷,有零星的当地人(撒哈拉威人),有汽油站,但是远离小镇市中心。家徒四壁的他们没有过多的家居物品,连像样的床铺都没。第一夜她在几近零度的气温下,缩在睡袋里度过。家里没有生活用水,而水又是沙漠中最缺失也是最重要的东西,平时的用水要自行去市政府申请,可想而知以后的生活何其艰辛与不便。

荷西每天起早贪黑去工作,为这个小家有经济来源奔波劳碌,有时候为了多赚钱,甚至连夜班也帮别人代,而三毛也在慢慢适应孤寂的沙漠生活,但是他们却是在用心地经营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白天荷西不在家,三毛就一个人打车去小镇上采购日常生活食品与物品,因为物价过高,也为了节约荷西打工的辛苦钱,三毛在小镇上淘到很多被人丢弃但合适的物件,开始慢慢装扮自己的小家。

三毛曾说:“撒哈拉沙漠是这么的美丽,而这儿的生活却是要付出无比的毅力来使自己适应下去啊!” 她并非厌恶沙漠生活,而是开始习惯它带来的困苦与挫折,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令人佩服的是,三毛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有趣的心态,度过一次又一次生活所施加的压力,因为是和自己爱着的人在一起,一起构建属于自己的婚姻住所,即使是最险峻的地方,都会是舒心惬意的。因为她说过:“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

她曾找到别人废弃的木板(其实是棺材板)去做家里的书架,桌子和衣柜,去家对面的垃圾场捡过空罐头,后来因为领了结婚证拿到了房屋津贴,才有了更多的闲钱去置办家具。三毛追求艺术之美,她又用家人从国内寄到的生活器皿与小物件来装扮自己的家,而且还从当地小镇上淘到很多具有荒漠特色的石像与工艺品,使得原来一贫如洗的小家竟也变得温馨别致,别有一番韵味与魅力。

当荷西邀请同事来家里参观时,他们都不由自主发出阵阵惊叹:“天啊!这是我所见最美丽的沙漠家庭。”虽然很多东西都是废物利用,但是看得出来是三毛花了很多心思,精心布置的,因为这里一桌一椅都见证了三毛与荷西在荒漠中生活的境况,但同时也承载着他们美好爱情与甜蜜婚姻的愿望。

结语

在三毛的内心深处,撒哈拉沙漠是她多年以来的梦中情人,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其中的情怀与感慨。虽然很多人不懂她的内心感受,谁都无法理解一个人可以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置身于一片陌生荒芜的沙地,但好在有一个人是懂她的,只要有那一个人就够了,荷西懂她内心深处的自由不羁,懂她的浪漫情怀与真性情,也懂她的勇敢与洒脱。

美好的爱情与婚姻不就是这样吗?能找到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甚至灵魂深处也是高度契合的人,这样的亲密关系会让彼此在任何环境与场合都能逾越障碍,即使在孤寂的荒漠中,他们依旧能谱写出属于他们独有的爱情故事。虽然在沙漠中生活物质极度匮乏,但是在精神上他们是富足的,因为他们有着一颗向往自由的心,以及努力创造幸福生活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