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高龄的李奶奶3年前腹股沟处突然鼓出来一个大包,用手按压肿物还能够随意移动,由于不痛不痒,李奶奶也没有太在意,可直到3天前,突然出现了腹痛,本还想硬抗,可腹痛感却一天天加重,甚至还出现了呕吐等症状,送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疝气嵌顿”,已经出现肠梗阻,最后竟须手术切除40公分长的坏死小肠。

疝气治疗恢复期(治疗疝气别迷信)(1)

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疝专业组组长胡世雄副主任医师表示,据统计,全球每年有2000万新增疝气病例,其中男性占多数。但女性患者因疝环小且股疝类型居多,更容易发生嵌顿,所以越早手术越好,据悉,一旦出现嵌顿超6小时即可造成肠坏死。

75岁男性10个里面有4个患疝气,四种症状表现需警惕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疝气的发病率近年来节节攀升,据统计,在我国每年的发病率为3%-5%,老年男性甚至高达11.6%,75岁后这一比例上升到40%,也就是说每10个老人就有4个受到疝气的困扰。

胡世雄举例道,就像一个轮胎,外胎是腹壁,内胎是肠管。如果外胎薄弱或有破损,内胎就会向外突出。腹腔内容物通过腹壁薄弱或缺损处膨出,形成一个囊,一段肠管或者其它腹腔脏器就进入这个囊,形成疝气。“一般来说,儿童以及成年人发生疝气是先天因素引起,而老年人发生疝气则是因为年龄增加,腹壁变薄导致。”

虽然疝气患者人数众多,可依然有不少患者选择“拖”字诀,默默忍受痛苦。殊不知,疝气也会越拖越大,影响日常活动,“一旦发生嵌顿更是危险,成人超过6小时极有可能出现肠梗阻,肠穿孔,肠坏死,腹膜炎等,最后危及生命”胡世雄提醒,若出现以下四种症状,即需警惕疝气:

疝气治疗恢复期(治疗疝气别迷信)(2)

一、站立时有肿物自腹股沟区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也可回入腹腔。

二、有时腹股沟区有酸痛、疼痛、坠胀的感觉。

三、严重时会剧烈疼痛,甚至出现恶心、绞痛、呕吐等症状。

四、有腹部手术切口或造瘘,局部出现可复性包块。

治疗疝气应强调“个性化”,切勿盲目追求“微创

手术是治疗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近年来疝病众多的手术方式里,腹腔镜手术又因为所谓的“微创”总是第一个被“翻牌”,对此,胡世雄表示,这是治疝手术中最常见的误区。

据悉,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疝气治疗中心,年疝手术达1300多例,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比例是2:8。“‘微创’的目的应是更精准、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而不是以切口论英雄,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首先考虑自身条件,对于像老年患者居多的疝手术,反而应选择局麻开放手术。”胡世雄指出。

疝气治疗恢复期(治疗疝气别迷信)(3)

胡世雄解释,因为70岁以上患者,因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心血管疾病,这类患者若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采用全麻后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此外,不少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波利维等抗凝药物,围手术期一旦处理不慎,可能造成手术时止血困难,进而引发严重后果。

而像年轻患者、复发疝气患者、复杂疝气患者则更推荐需要全麻的腹腔镜疝修补术,特别像复发疝患者,由于进行过疝修补术,因此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往往被破坏,常规开刀手术不好处理,腹腔镜手术则能避开解剖结构混乱的区域,实行多次复发疝的修补。

小儿疝气患者又有所不同,应选择疝囊高位结扎术,因为小儿自愈合能力佳,因此小儿疝治疗无需植入修补材料,仅采用外科手段缝合缺损即可。

对于市面上流行的一种“打硬化剂”治疗法,胡世雄提醒:“注入硬化剂治疗疝气非但没有任何效果,而且还易腐蚀输精管,导致精索静脉坏死,影响生育等严重问题,还会给之后的手术带来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