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最难的一届高考是哪年吗?这次高考竟有13届毕业生同时参加,竟出现了老师和学生,父亲和儿子同场考试的习惯,而它发生在1977年。
1977年8月3日,武汉大学副教授查全性凝视着窗外阴云密布的北京城,他想不明白呀,已经被停课多年,无权无势,无人问津的自己,为何会被请到北京,和教育界的大佬们一同参加中央会议?而就在他带着疑问沉沉睡去的时候,北京的最中心,一位73岁的老人却几乎一夜未眠。但第二天一早,老人依然准时出现在了会场上。查全性惊讶地发现,这位老人竟是久不露面的小平同志。
邓公开门见山,今天呢,请大家来,就是想和大家讨论讨论中国教育的出路。这里呀,没有棍子,也没有帽子,大家说什么都行,怎么说都行,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可面对如此坦诚的邓公三人,三名被打怕了的教育家却还是小心翼翼,整整三天没有重大突破,而此时依然没有发过言的查全性却终于明白了选自己来的原因。因为我敢讲真话,但他也比谁都懂得呀,这讲真话的代价是什么?
可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声音却不停地催促着他。查全性举起了手,并说出了那胆大包天却改变了千万人命运的话。我认为目前人才短缺的根源是16字方针的错误。此言一出,满堂皆惊。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这16字方针是当时大学招生的铁律。查全性竟敢批评中央路线,他疯了吧。
小平同志也眉头一紧,望向了他。可查全星却没有退缩,依然坚定地说了下去。 16字方针既埋没了人才,也助长了不正之风。被推荐上大学的学院中,许多只有小学文化,而且其数量竟超过了具备高中文化的学生,这导致教学无法保障,人才难以培养。所以必须推翻16字方针,立刻恢复高考。听闻查全性的发言,一向雷厉风行的邓公也犹豫了,因为依然按照16字方针制定的1977年招生方案,国务院早已通过,如果现在改变,那有惊天动地呀。可要拖到明年,几百万年轻人的一生就会被影响,为了他们惊天动地又能怎样?邓公立刻询问今年恢复高考是否来得及。刘西尧啊,这个问题啊,他立了功呢。那他说了一句话,突然要是推迟三个月了吧,还来得及。邓公沉思了片刻,便一锤定音,改,坚决改。恢复高考,不能再等了。全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沙全信和许多教育家都哭了,他们知道中国的期望来了。然而,在五天后的招生工作会议上,大家分歧严重,整整44天毫无进展,其原因就是想要恢复高考,就必须推翻1971年会议纪要中定下的两个估计。这是当时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可有人却想了,还把事儿做成了,而这个人竟只是一名小小的记者牧羊。他观察到,会议纪要是由尧修改张定稿的,那么两个估计是否是他们一手刨制出的呢?牧羊便找来了六名当年参加会议的同志了解情况。得到答案后,他连夜写入材料,冒死上报,材料被一双双爱国之手向上传递,终于被邓公看到。就这样,事情有了突破,中断了11年的高考要恢复了。
而为了不让年轻人再等一年,数万教育工作者披星戴月,终于在1977年12月中旬举行了高考,这也成了中国唯一一次冬季高考。千百万曾经无法选择命运的年轻人,终于有了能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的人生被点燃,而中国也被重新点燃。对所有为恢复高考作出贡献的在世的,不在世的引导老人们,我们这一代应该致以深深的信任,他们是我们的恩人,我们这一代不会忘记,永远不会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