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提起丝绸之路时,总会想到古代中国西域地区那迷人的中亚风情。一条绵延的通商之路,连接了亚欧大陆上的各大文明,这块土地上的文明奇迹因一条商路相连接。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的交流之路,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在作家高洪雷的新书《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中,他选择了以山东蓬莱为起点罗马帝国为终点的新视角。在以唐代为背景下,为读者介绍这条丝绸之路上沿途的15个重要城市。

丝绸之路的世界之窗(丝绸之路的新起点)(1)

丝绸之路的世界之窗(丝绸之路的新起点)(2)

《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高洪雷 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以“丝绸之路”命名了中国连接世界的古老国际商路后,这个曼妙无比的名字直至今日依旧是世界公认的热点词汇,不断被提及,不断被人研究。而作者之所以选择蓬莱为起点,这主要来源于作者基于资料对丝绸之路的全新理解。

我们常说的丝绸之路,并不止一条,而是四条:一条是贯穿日本海、黄海、东海、南中国海、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的海上丝绸之路;第二条是跨越蒙古高原、准噶尔草原、哈萨克草原一直到匈牙利平原的远古草原丝绸之路;第三条是从中国的中原地区出发,经四川、云南、缅甸、印度,再前往中亚、西亚的南方路上丝绸之路;最后一条就是我们常说的那条丝绸之路,从中国腹地出发,出河西走廊,经塔里木盆地、伊朗高原、美索不达米亚直至罗马,这是丝绸之路的主干道,大多数研究丝绸之路的学者都以此路为基准。而在这本书中,作者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囊括进来,将之前所谓的丝绸之路继续延长,东边直至海边,接上东线的海上丝绸之路,进而串联起整个亚洲,成为一条横贯东西的超长通商线路。

蓬莱作为古代中国人梦想中的仙境之所,一直让人们留有无数的想象。在神话中记载,远在东方的大海之中有座仙境之岛,名曰蓬莱,相传是天帝安排大龟驮于海中。在秦代,始皇帝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屡次东巡,想寻找这座岛屿,直至去世也未找到。而汉代汉武帝也多次东巡,最终在胶东半岛东端修建了一座小城,这便成为了“蓬莱”的人间之所。随着中国对于周边世界了解地越来越多,蓬莱以不再是天边的仙境,而是成为了面向东方的重要港口。在唐代,这里的港口南北被山脉环绕,挡住了来自西北和东南的季风,开阔的水域让这里成为了天然的避风港。在唐代,由山东半岛蓬莱岛、庙岛群岛、辽东半岛老铁山共同构成的海上航道“登州道”,是唐帝国面向东北亚的重要通道。其实自唐代之前,各种瓷器、种子、陶器、丝绸就由这条道零星的传往东北亚,唐代后,随着与新罗、渤海国、日本等国的交好,这里成为了官方指定的登陆场所,除了商贸的繁荣,这里也成为了重要的外交场所,贡使、留学生、移民、贡品货物等等聚集于此。作者在众多资料中了解到,当时的蓬莱登州港既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港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点。

其实作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航地,并非只有登州道。当时还有另一条从江、浙、闽、粤起航的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线路,首先,这条道并非针对东北亚地区,而是面向东南亚、南亚以及非洲的,另外我国的东南沿海饱受台风的困扰,古代的航船技术难以克服这条风云多变而又风险极大的线路,以至于这条航线被忽略了好久。直到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才再度被重视。所以,在唐代,在丝绸之路扬名的那个时代,登州道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而且作者高洪雷认为,我们常说的丝绸之路主干道,并没有明确起点和终点,在他书中洛阳一章内就写了,洛阳与长安对于丝绸之路起点之争。其实过了长安向东还有洛阳、蓬莱、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和日本,向西其实也并不是到罗马为止,只不过我们通常喜欢以长安与罗马,作为丝绸之路的两端,来说明当时中国最伟大的首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其实除此之外还有无数条道路继续向欧洲腹地延伸。而且还有一点,山东气候宜人,盛产桑树,是丝绸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纺织机,就被称之为鲁机。齐桓公时,对于养蚕能手和防虫能手给予丰厚的奖励,并且下令,让百姓的房子周围只能种桑树。在汉朝之前,山东是丝绸的主要产地,在一些考古发现中也被证明山东制作丝绸的历史。如果以丝绸之路为命名,那么山东蓬莱,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丝绸的历史上看,都是丝绸之路最为优秀的代表。

作者高洪雷是写文学出身,因此这本书可读性非常强,顺畅且流利地串联起丝绸之路上的各个城市,从历史和主要人物的讲述,让这座古城中的过去与往昔重现。作者以日本遣唐使高元度、唐朝高僧玄奘、被俘虏的杜环、班超的副使甘英作为串起整本书的主要人物。幽默地提示读者,按照唐代马队的速度,一天只能走70公里。遇山要绕、遇海要换船、遇沙漠要换骆驼,总之,紧凑点也得需要210天的时间。所以作者也以这210天为限,写了份深度游记,为读者囊括了地理风光、历史风云和民情风俗。还原了古代一趟丝绸之路行程的本来面貌。

在讲述这些城市时,作者高洪雷也想过,书中的15座古城,再也没有古代时的辉煌,甚至一大半都已经不复存在,甚至连历史记录都没怎么留下。好些名字现在的读者都是头一回听说,更别提他们的历史了。但是,这些古城都曾经有过辉煌,有着别样的历史,也有着动人心魄的故事,在岁月中时起时伏,也曾决定过世界的走向,人类文明的走向。因此,作者希望能够带领着大家再次走近它们,重新审视它们,起码知道它们曾存在过。

并非需要找个伟大的意义才能写出它们,记录并不是要宣传什么而是让可能会消失的东西留下痕迹。对于这样一部历史结合文学的作品,对于丝绸之路的串联讲解,作者高洪雷认为,“一部作品好不好,不在于你写的是什么,更不在于题材多么宏大,关键在于给读者留下了什么,是否让读者跟着你一起笑,一起哭,一起纠结,一起醒悟。”(夏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