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李时珍全集高清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时珍全集高清版(我的老师李时珍)

李时珍全集高清版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的老师李时珍

作者:秋枫(刘玉娥)

我的老师李时珍,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我在朔县城里北街完小,读小学五六年级时的班主任老师。当时李老师大约五十四五岁,须发皆白,不留头发也不留胡子。冬天戴一顶捂耳朵深灰色棉帽子。灰白色的眉毛下一双明亮的眼睛,上眼皮有些松弛,外眼角稍有下撇,下眼睑有些鼓囊(现在人叫眼袋大)。鼻直口方,稍厚的嘴唇棱角分明。喜欢抽旱烟,年常日久的烟锈,使满嘴整齐的牙齿呈黄褐色。满脸皱纹纵横沟壑,但不是很深。个头儿不高,但很精神,爱运动腿脚灵活,是学校教职工篮球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李老师性格开朗,喜说笑话且幽默。算术、语文两门课都是李老师一个人兼任,算术课讲得清楚,语文课讲得生动形象。尽管那时候的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十一二岁,最大的二十多岁,有的已经为人父母),智商高低不一,但对于李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基本都能当堂领会接受。当然,也有极个别的赖学生,惹李老师生了不少的气。我们班有个叫路翠的大龄补习女生,不仅不团结同学,脑子还特别笨,语文、算术、地理、历史、自然、音乐、体育、美术,门门功课学不好。李老师就批评她:你说你让老师们咋教你哩?补习了两三年了,学啥啥不会,脾气还挺大,个人连个人也容不下,所以说,你是九人十不和(ga)。

李老师会唱大秧歌,还会唱许多民间小曲儿,且极富表演力。每个星期六下午最后一节课是例行的班会课。那会儿那学生规矩,一个星期生活、学习的事儿,李老师几分钟就总结完了,剩下的时间李老师就把教桌搬到教台下,腾出教台来给我们表演独角戏。李老师唱得最拿手的是:《泥窑》《拉老汉》《打酸枣》《摘南瓜》还有《劈棺》的哭灵。李老师连唱带表演还带伴奏,有时候同时演几个角色,男、女、老、少表情各异,喜、怒、哀、乐各具情态,李老师表演得惟妙惟肖,非常认真。有时候把同学们逗得捧腹大笑,李老师在教台上还是认真地该唱的唱,该说的说,该念的念,该笑的笑,该哭的哭,该闹的闹┄┄从来不因为任何干扰而影响表演情绪。有时候表演的兴趣正浓,会占用一部分课外活动时间。其他班的学生就在门上窗户上伸头探脑,李老师就让他们进来听看。

我记得真确的个别唱词有《打酸枣》八月里啊秋风哪个哨呀荷嗨哈,咱姐妹二人去打酸枣荷荷┄┄还有《摘南瓜》“天泰呀地泰那个三阳泰嗨嗨,我老汉取名就叫李宏泰。李宏泰年年种瓜年年卖┄┄今年呀种起二亩好瓜菜嗨嗨,叫这拨撬菜老婆砸踩坏┄┄还有《拉老汉》毛沁虎来呀做事错,悔不该娶过哦荷俩哈老哦荷婆荷荷。娶过那大的呀哈她不哇生哼哼,娶过那二的呀她还不养吭吭。一不生来二不养,气得我老汉哎嗨没耐嗨活荷荷。不生那不养也还罢,成天家吵得呀哈家不和荷荷┄┄

更绝的是《劈棺》的哭灵,说是庄子死了,他的娘子在灵前假哭。李老师把该娘子哭的这一段戏,表演得淋漓尽致,也不知道是人家的原词,还是李老师自己的创新,反正是连数带说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哭着,同时还偷眼瞄着前来吊孝的庄子的慕名学生┄┄唯一的道具是老师裤兜里的蓝格子布手绢儿,哭到伤心处,抹一把眼泪,抓一把鼻涕往旁边撒手那么一摔,特别夸张专业的动作范儿,把我们全班学生逗得哄堂大笑,可并不影响李老师在讲台上认真地嚎哭。

每年的正月十五,北街完小师生们组织秧歌队,混热闹。李老师扮演三缕白须,拄一根白蜡杆的驼背老生,每一次踢鼓拉花打开场子的时候,总是少不了李老师和两个花旦唱一出《拉老汉》。

遗憾的是李老师没有子女。老伴儿很和善,也会过日子,有李老师每月四十多元的工资,老俩口小日子过得很舒坦。李老师经常邀请我们孩子们到他家里做客,老师母一看见我们来了就特高兴,近前来,凑到我们脸跟前儿,挨着排儿地问:“想吃啥?想吃啥?”往往也是在我们谁也不做决定的时候,李老师就表态了,“我想吃啥啥啥。”老师母总是回头冲李老师笑嘻嘻地嗔着,“又不是问你。”李老师也幽默地斜乜老师母一眼“你看你看,他们都不表态,我表一个态,你又不听。”这个时候我们就哈哈地大笑了。然后,这个说吃饸捞,那个说吃抿面,那个又说吃拿糕……最后还是老师母做决定。老师母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变着花样儿,做各种各样的好吃吃。吃完饭临走时老师母嘱咐:“下个星期再过来,我给你们做啥啥啥吃”。李老师还常常提醒老师母,不要光考虑给娃娃们做好吃吃,你也教教娃们做针线活儿,老师母总是满脸慈祥地看着我们点点头。

五七年暑假考初中时,我和玉花、存英三个比较离城远的村娃娃就住在李老师家。第二天早晨上考场前,老师母给我们吃的是煮挂面,每人两个荷包鸡蛋。李老师说“这是对你们考试前的祝福,祝你们放松精神,认真应试,圆满成功!”我没有辜负李老师的教诲和期望,非常轻松地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朔县一中。

后来我们经常去看望李老师,陪伴老人家说话儿,打扑克玩耍,逗老人家开心。

李老师在八十岁那年,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走了,永远地走了┄┄。我很怀念慈眉善目的老人家——我的老师李时珍,一直到现在……

秋枫,本名刘玉娥。1942年出生,朔州人,平鲁区电大工作站退休教师。读书是生活习惯,荣获《朔州市2018年度最美读书人》。喜欢文字,退休后有多篇诗歌、散文、小说等在《朔风》、《朔州日报》文化生活副刊、《朔州晚报》文学副刊、《大同老年》、《马邑文学》、《平鲁文艺》以及网络平台《朔州作家》《1度•初心》等发表。2019年出版长篇小说《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