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文聚智相声界的“南张北侯”这一说法到底什么时候才有的,近十几年我听过很多人的私下议论,但是却没有人公开对这件公案进行质疑个人认为,所谓“南张北侯”这一说法之前没有,后来也不应该有,因为这个概念不具有科学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相声界的南张北侯 南张北侯中少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声界的南张北侯 南张北侯中少林

相声界的南张北侯 南张北侯中少林

汇文聚智

相声界的“南张北侯”这一说法到底什么时候才有的,近十几年我听过很多人的私下议论,但是却没有人公开对这件公案进行质疑。个人认为,所谓“南张北侯”这一说法之前没有,后来也不应该有,因为这个概念不具有科学性。

按网上资料,360百科词条中有“北侯南张”一说,并解释为:“张永熙久在南方作艺,技艺全面,在演出实践中把南北方优秀的曲艺有机结合,形成了许多自己独特的东西,有代表性的节目如在他76岁高龄时录制的《南弹北弦》、《京评越》、《学唱三曲》等,因此形容他的'柳活'自成一家,并非过誉之词。有鉴于此,相声界的同仁把他与北方同样擅长'柳活'的侯宝林相提并论,称为‘北侯南张’。”事实上,这种解释与最初提出此种说法的解释就严重不符,因为这一说法最初并不是相声界同仁提出来的。

“南张北侯”是何时出现的

张永熙

假如有 也应该是南刘北侯

按《张永熙自传》所述,张永熙1950年5月才第一次到南京,不久加入了南京曲艺工作组,1952年工作组撤销等待重组,此时张永熙与刘宝瑞、关立明一起来到了上海,又过了一段时间,侯宝林来到上海与他们一起演出,“南张北侯”之说即在此时产生。

按人之常情,一般形成某地之某人的说法,此人与此地之关联必须十分紧密,那时候的相声艺人都是居无定所,到处搭伙演出,所谓那个地方的谁谁谁,一般都是指他的家乡,张永熙只在南京住了两年,到上海后也并不能预测自己未来会在南京生活数十年,却为何会被称作“南京的张永熙”呢?此前张永熙曾经在北京、天津、张家口、石家庄、郑州卖艺,在北京、张家口、郑州停留的时间都不少于两年,那么为什么别人不说“北京的张永熙”或者“郑州的张永熙”呢?

张永熙1950年到南京时,“当时刘宝瑞自香港回到大陆,在南京已经很红了......刘宝瑞的单口相声广受欢迎,我和关立明的的对口相声也不错,演出时宝瑞攒底,我俩倒二,三个人渐渐就被观众亲切地称为‘相声刘关张’”。可见,刘宝瑞比张永熙到南京的时间要早,在当地的名气也更大。1952年到上海后,“我们很快成立了一个上海北方曲艺团,团长刘宝瑞,副团长是我,关立明负责业务接洽和派活儿。”这一段可以说明,在上海演出时,刘宝瑞的艺术地位也是高于张永熙的。

既然刘宝瑞比张永熙到南京早,在南京成名也更早,名气和艺术地位也更高,那么当侯宝林来沪之后,为什么大家会说“南京的张永熙,北京的侯宝林呢”?要有此称谓,也应当是“南京的刘宝瑞”才更为合理吧?

从艺术地位上论 南张与北侯相去甚远

张永熙生前在不同场合多次说过,艺术上不能与侯宝林比肩,事实上也是如此。

张永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前,在南京创作表演了不少作品,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与身居北京的侯宝林相比,于相声艺术所产生的影响和贡献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从早年间来讲,解放前的相声演员中能与小蘑菇常宝堃相提并论的只有侯宝林,而那个时候的张永熙在京津众多相声名家中还较为普通。后来侯宝林在相声发展相声创新以及相声理论研究等诸多方面都可以称为相声界第一人,而那些年的张永熙不过是地方的一名普通相声演员而已。七十年代以后张永熙因感情问题一度入狱,此后更是成为了民间艺人,十几年间没有太多的演出,这段时期也是鲜有人知。1995年以前出版的有关相声知识相声理论的丛书很少,在这些有限的资料里,仅有1995年燕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相声史》中有一句记载:“扎根南京的有张永熙、关立明、高笑临、顾海泉等......”由此也可以知道,在1995年以前,张永熙在相声史上并无特殊地位。

从传承的角度来讲,南京现在专业业余相声演员加在一起也不过数十人,北京的相声传人总有数千人。所以把南京与北京在相声地域上并列而谈,显然也是不科学的。

1997年,张永熙应邀赴天津参加《中国传统相声集锦》第二辑的录像,与赵世忠共同录制了《南弹北弦》、《故事谜语》、《珍珠倒卷联》、《京评越》等优秀相声节目,留下了珍贵资料。2001年底受中央电视台邀请,担任CCTV第二届电视相声大赛评委,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才有了“北侯南张”一说,张永熙才开始在全国名声鹊起,此时距侯宝林去世已经八年。从2001年以后直至去世的十几年间,张永熙参加了很多活动,也录制了一批优秀的传统相声,对于相声事业,应该说是有很多贡献的,但与京津诸多相声名家相比尚有距离,更不能与侯宝林相提并论了。

南张北侯中少林 应为后人附会

既然“南张北侯”的说法有问题,那么所谓的“南张北侯中少林”就更应该是后人附会了。

“中少林”指的是济南的相声名家孙少林,据《相声行内秘闻》一书所载,孙少林乳名大莱子。少年拜李寿增为师,1941年去济南创业之前,马三立先生为他取名孙少林,寄予他'三拳打出少林寺,一炮走红济南府'的美好祝愿。1943年孙少林在家属资助下,创办了“晨光茶社”,邀请大批京津著名相声演员到济南演出,晨光茶社前后经历了23年之久,对山东相声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奠基和推进的作用。

孙少林的表演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尤其在京剧方面有极高造诣。在许多有关相声的著作中,对于孙少林都有专门的介绍,而他的晨光茶社,也是相声在天津、北京、沈阳等几个重要根据地后又有了一块基地,不过孙少林毕竟还是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相声界“一方诸侯,考察其对于相声整体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当在张永熙之上,但距侯宝林尚有距离。

从地域上来讲,济南也只能算居于北京南京之中,决不能算作中国之中,所以“南张北侯中少林”之说,应当晚于2001年的“南张北侯”,而那时的孙少林已去世二十年,所以,这种说法必是后人附会,不足为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