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葛覃tán

葛之覃兮,施yì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jiē。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yì是濩huò,为絺chī为绤xì,服之无斁yì。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澣huàn我衣。

害hé澣害否,归宁父母。

1.葛:一种蔓生植物,就是现在所说的葛藤。纤维可织布,俗称夏布。

覃tán:延长。

2.施yì:蔓延。

中谷:就是谷中。

3.维:句首语气词,有“其”的意思,其叶萋萋。

4.萋萋:草茂盛的样子。*《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5.喈喈jiē:喈,是鸟鸣声,常“喈喈”连用。这里指黄鸟相和的鸣叫声。

6.莫莫:茂盛的样子。

7.刈yì:割。

濩huò:煮。将葛煮后取纤维,用以织布。

8.絺chī:细葛布。

绤xì:粗葛布。*读作xì的反而是粗布,大概、可以这样记一记区分吧……

9.斁yì:厌弃。这里就是说怎么穿都不厌。

10.言:动词词头,语助词,无义。*《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原来言归于好的言是个语助词……

11.师氏:诗中女子的教习老师。*程版解作保姆。字典里“氏”有一种解释:在学有专长的人的姓或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结合语境,个人觉得,女子归宁前,向老师告礼,似乎更贴切些。

12.薄:动词词头,语气词。

13.污:去污。

私:近身内衣。

14.澣huàn:洗。*骆版写作浣,同澣,都读作huàn,洗涤的意思。*这里,一不小心就会看成瀚,导致很费解,读书还是要看仔细啊!

15.衣:古人说衣,一般指的是外衣,与前面的私相对应。而且衣一般是上衣,下衣或裙叫作裳cháng。

16.害hé:音义同“曷”,何,哪些的意思。这里就是说哪些该洗,哪些不该洗。

17.归宁:古代女子回娘家探亲叫作归宁。

诗经中的生字和拼音(诗经注音读书笔记2)(1)

随感:

葛藤、黄鸟、织布、浣衣,都是很琐碎很寻常的事,可是放在这首诗里,就无端让人觉得明快、欢喜,仿佛能看到谷中,灿烂的阳光下,一簇簇青藤绿意盎然。和风轻暖,几只黄鸟鸣叫着,栖到枝头。一个女子,哼着小调走过,想到快要与父母团聚,她不自禁地笑着,听什么都好,看什么都美。

厉害的诗就是这样,情绪到了,渗透进万物,眼所见,耳所闻,都成诗。

古代女子归宁如此雀跃,是因为他们嫁人后,回娘家不易。如今出嫁的女人回娘家是很寻常的了,所以这种归宁心情,大概很难再体会。

倒是想起以前上学时,每逢假期,仿佛也是这样的心情,老早就开始买票,收集带回家的物品,大包小包,就连“害hé浣害否”,也神一般相像。

所以,这首诗放到现在的环境里,个人认为,倒不必拘泥于归宁这个话题。

回家是永恒的主题,每一个在外求学的、谋生的、奋斗的人,无论男女,大概总还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心境。

阳台的衣服收了,街边的花开了,一只猫慢悠悠地踱过去了。

而我们,回家了。

注音原则:

一.一切为自己服务。不认识的、模棱两可的字标注,认识的不标。如有帮助记忆、或自己喜欢的延展阅读,顺手记录,用*表示。所有标注只代表个人观点。

二.按今音认字,不按古音。

三.两个版本对照阅读,外加字典,注音相同则取之;若有不同则按与字典相同者取之;若三者都不同,则多数遵从字典,极少数按照个人理解来写,用*标明。

四.对政治历史背景,只作最基本的了解,方便整体理解,不深究,如有必要一带而过,否则不做记录。这完全是按个人喜好所选择的阅读方向。

如有疏漏之处,还请朋友们海涵并不吝赐教,先行谢过!

读书笔记参考资料来源:

[1]程俊英译注,《诗经译注》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5-6

[2]骆玉明解注,细井徇撰绘,《诗经》微信读书电子版,果麦文化,三秦出版社,2017-12

[3]王力、岑麒祥、林焘等编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正版图库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