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腔”原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们生硬的欧化或日化的语言。现在是指一种不自然的文风,以及与现实语言有一定距离的、书面化的语言方式。做作、矫情在口语中被与时俱进为“文艺腔”,说某人全家都是文艺腔近于问候别人全家,有种文人的恶毒。

——以上来自于“文艺腔”的百度百科页面。

做人要接地气的句子(别动不动就文艺腔)(1)

虽然网络上有大把大把的文艺青年,将惆怅又孤独的文艺腔美句作为自己的个人介绍,QQ签名,或者朋友圈自拍文案,但搞艺术的普遍都不会以“文艺腔”为美,就像诗人都不怎么乐意看到自己的诗歌烂大街。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先有了文艺,才有了文艺腔;后来文艺没了,只剩下腔了。

虽然人人都想写出力量,想拍出真实,想谱出幻觉,而不仅仅是文艺……

但力有未逮时,还是纷纷落入文艺腔的陷阱。尤其国产电影,简直就是文艺腔的重灾区!

做人要接地气的句子(别动不动就文艺腔)(2)

《少年的你》已经是非常优秀的国产电影了,小六哥也很喜欢。但捂着良心也要说,台词是真的弱啊!短板得忒明显了!警察大哥一边开车一边给陈念讲大道理的时候说:“长大就像跳水,闭上眼睛什么都别想,往河里跳,河里有石头,有沙子,有蚌壳。但我们都是这么长大的。”

电影院里看到这句话真的很容易出戏吧!

小六哥不是说警察就不能有诗意,但在车上和一个刚遭受过校园暴力的迷茫小孩进行如此文艺腔的对话,着实刻奇又尴尬。日常语言突然抽离,人物从现实背景中凸浮,这一慕失去了说服力和真实性,台词的力量感也大打折扣。

其实您就算只说一句:“没事儿啊,大人都是这么长大的”,也行啊。

再看韩寒的大作《后会无期》,也不用把台词单拎出来了。借用第十放映室的评价:

类型是文艺范儿的公路电影,氛围是文艺范儿的小忧伤、小迷茫与小感动,上路的是文艺青年,一路上遇见的都是文艺女青年、文艺小姐和文艺骗子,就连贾樟柯客串的黑道大哥,一张口就是‘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的文艺腔,类似的文艺范儿金句在片中更是一抓一大把,将《后会无期》称为年度华语电影“金句王”绝不过分。但文艺范儿在韩寒这部影片里,并不意味着对社会、人生、理想、现实以及人性有什么独出机杼的系统性表达或者独特视角,而是一种极有欺骗性的商业包装,让观众很容易沉浸在碎片化的感动、感悟与笑料中,而不去在意影片的诸多漏洞,不去在意影片思想内核空洞无物的实质,看完后也说不出影片到底讲了什么。尤其是作为一部公路片,这些人上路时是什么样,到了路的终点依然是什么样,毫无思想变化和性格塑造可言,还有比这更空洞、更低劣的公路片吗?

小六哥呱唧呱唧鼓掌,什么是文艺腔的反面?这就是。语言干脆简明,节奏流畅,讽刺辛辣不失幽默……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言之有物!

历数古往今来的大家,以一口文艺腔行天下的,多半玩不过好好说人话的。

做人要接地气的句子(别动不动就文艺腔)(3)

琼瑶小说里,什么人都张嘴风花雪月,闭嘴之乎者也,王子公主和贩夫走卒说着一模一样的文艺腔。这现实吗?

反观金庸,王子说王子的话,江湖草莽说江湖草莽的话,你绝不会把萧峰的台词错认成段誉的。

难道金庸不能文艺吗?当然不是。金庸也可以文艺的,比如《白马啸西风》的最后一段:“白马带着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最后一句,是多少文艺青年的心头好。但金庸绝不会滥用这种文艺,更不会写一些宛如空中楼阁的的文艺腔“金句”。《白马啸西风》的最后一段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在此之前有整整十章的铺垫。李文秀爱而不得,失去所有,于是才会说“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若非如此,这么写就是无病呻吟了。

总而言之,文艺腔的创作者们,总以为这个世界就是展现文艺少青中年的痛苦、孤独和自恋的舞台。却忘了现实生活并不是舞台,现实中的人,也不会一成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