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最有名的一部长篇小说,书名取自甲壳虫乐队的歌曲《Norwegian Wood》,发表于1987年,距今已有33年的时间。

为了写出这部让日本全国少男少女流干红泪的小说,村上春树搬过几次家,可无论他搬到哪里都无法静心创作,最后他决定出国,由此开始了长期旅居南欧的生活。

村上春树说孤独一个人(当孤独与你如影随形)(1)

《挪威的森林》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大的读者群,仅在我国就被重印了70多次。美国华人学者李欧梵将《挪威的森林》列为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部文学作品之一。

故事以渡边彻和直子、绿子两个女生的感情纠葛为主线,用洗炼优美的语言将青春时期的我们都曾经历过的迷茫、彷徨与无力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挪威的森林》之所以畅销不衰是因为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它有自身的独特性。村上春树在作品中所探讨的除了爱情与青春,还有人生。

村上春树说孤独一个人(当孤独与你如影随形)(2)

总得来说,这是一本层次感丰富的小说。不同年龄层的人读《挪威的森林》,因为有着不同的心境和阅历,自然会生出许多专属的阅读感受。

于我而言,感触最深的是以下三点。

01百分之一百任性的爱情只属于青春岁月

《挪威的森林》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林绿子那番关于真爱的见解,她说:

我跟你说我想吃草莓蛋糕,你就立刻丢下一切,跑去给我买,接着气喘吁吁地把蛋糕递给我,然后我说‘我现在不想要了’,于是你二话不说就把蛋糕丢出窗外,这就是我说的真爱。

有许多人和故事里的渡边彻一样,无法理解这种爱情观,但仔细想一想哪个女孩子没有过类似的恋爱幻想呢?在十几二十岁的年纪,谁不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呢?

青春年少时,容易把自己想象成作家笔下或偶像剧里的主人翁,期待着未来的某一天与命中注定的人意外邂逅。

甚至,两个人不用多说什么,就双双确定了彼此的心意,情投意合,心有灵犀。

村上春树说孤独一个人(当孤独与你如影随形)(3)

在那个人面前,你可以撒娇、卖萌、耍小脾气、摆臭脸,而他总是百分百地包容你、宠着你。就像网络世界里流传的那句,“最美的爱情是你在闹他在笑。”

可年岁渐长,才慢慢明白童话是童话,生活是生活,不可混为一谈。美好的憧憬可以有,但若把爱情放进那个条条框框里,恐怕有单身一辈子的可能。

20岁时那样说,在别人眼里是天真烂漫;40岁还那样说,就成了不切实际。因为,有的爱情只存在于青春岁月。

02走出伤痛的最佳手段唯有时间

如果你问我,有什么东西能让人快速成长起来?我想答案不是喜悦和成功,而是伤痛与挫折。

人生就像一趟有去无回的旅程,途中变换的不只是两侧的风景,还可能是同行的伙伴。

我们都希望好朋友能做一辈子,都希望和心爱的人从青春走到白头,可现实远比愿景残酷得多。

村上春树说孤独一个人(当孤独与你如影随形)(4)

有的人连一声再见都没说,就再也不见了。

木月死去的前一天,还和渡边彻一起打过桌球;直子明明承诺过要拼尽全力活下去,却选择在森林里自我了结;初美那样完美无瑕的女子终究也没逃过悲惨的结局。

这三个人的死对渡边彻而言是一次又一次的痛击。为了挣脱彻骨的伤痛,他试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去外地念大学、对往事绝口不提、背起行囊远行、憋在房间里醉酒等等。

但事实证明,如此种种终究无济于事,能抚平伤痛的东西唯有时间。

村上春树说孤独一个人(当孤独与你如影随形)(5)

待时间一点点拉长,伤痛也会在悄无声息中愈合,当然前提是你要学会与伤痛和解,你要有一颗想要痊愈的心。

03死亡不是终结,而是生的一部分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这是渡边彻在木月死后认识到的深刻哲理。

从前的我,总是把生和死看作一对反义词。读完《挪威的森林》才明白,在我们来到人世的那一瞬间,死亡就已经包含在生之中了。

就像余华在《活着》中所写的:“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村上春树说孤独一个人(当孤独与你如影随形)(6)

死可以让一切过往瞬间定格,成为不褪色的永恒。

所以,木月照旧十七,直子依然二十一,因为他们都在最美好的年华离开了人世。

唯有渡边彻要继续他的人生旅途,既要去享受鸟语花香的明媚春光,也要去迎击未可知的疾风骤雨。

因为,人生本来如此。

读完《挪威的森林》,不禁感叹村上春树太擅长以文字撩拨人心了。

村上春树说孤独一个人(当孤独与你如影随形)(7)

他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讲起故事来不慌不忙,娓娓道来,总能轻而易举把你带入他营造的氛围与意境之中。

他会让你切身感受到什么是孤独,什么是青春,什么是爱情,什么是人生。他会带领你穿过迷雾森林,探寻生活的可能和意义。

原创不易,喜欢就点个赞吧,小女子在此谢过!

(图片源于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联系,将立即删除。原创文章,欢迎转评赞,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