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智能手机界,小米和华为一向备受广大网民推崇。小米为发烧而生,一直将性价比作为进取点,现在已经发展为以小米手机为中心的生态链,整合生态链后在香港上市。

华为和小米的本质(小米再拼命也追不上)(1)

而华为近40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张代表中国科技公司的世界级名片。

正是这两家令人瞩目和尊敬的公司,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颇为有趣的提了这么一个问题。

小米科技有没有可能超越华为的市值,成为中国营业额第一的科技企业?

小编还是挺认真的分析并在社交媒体上对其作了回答,特将内容再次整理如下。

华为和小米的本质(小米再拼命也追不上)(2)

作为国产手机领域里最为强大的两个竞争对手,都不敢懈怠彼此,相反的,在持续高强度的竞争之下,会对两者的竞争力得到提升。但目前的态势来看,小米不可能超越华为。

咱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来理解二者的差异,由于2018年未结束,全年的数据得不到最准确的,部分数据就引用2017年的披露数据。

营业额差距

小米2017年营业额近190亿美元,约为1300亿元人民币,而华为全年的营业额则高达6000亿人民币,是小米的4.6倍。

虽然6000亿是华为包括了手机终端和通讯设备全部的营收,小米的1300亿也是包含了手机和生态链全品类的总营收。

总营收的差距之大,很难得到有效追平。

华为和小米的本质(小米再拼命也追不上)(3)

手机出货量差距拉大

如果只对比手机部分是否有可能呢?毕竟手机是小米的主营,答案是,仍然不可能超越华为。

华为(含荣耀)的智能手机出货量2017年全年达到了1.53亿台,而小米(含红米)的手机出货量为9240万台,仅为华为的三分之二。

而2018年仅剩半个月的时间了,华为手机的总裁何刚在华为nova 4发布会上透露,12月25日华为手机今年全球发货量将超2亿台。而小米在今年10月份的销量才刚过1亿台,按其增长量推算,全年出货量为1.2亿台-1.3亿台左右。

手机出货量差距至少在7000万台左右,按小米手机去年的销售的单价来算,今年仅手机硬件至少落后华为630亿的营收。

有个大前提值得咱们注意,这两年的中国手机市场由于三星和二三线手机品牌纷纷因各种原因让出市场,在这种大利好之下,小米尚不能在手机出货量上缩小与华为的差距,反而较去年拉大了。

市场饱和

华为手机与小米手机在销量上的差距一再拉大后,小米很难在出货量上实现超越,因为,市场越来越饱和。

华为和小米的本质(小米再拼命也追不上)(4)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来,中国智能手机虽然还在增长,但是趋势已经走向平缓,而且2017年国内手机市场的销量比2016年同比还下降了4%。

在本月初,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发布了《2018 年 11 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 》,报告中清楚的显示,2018年1-11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3.79 亿部,同比下降 15.6%。

华为和小米的本质(小米再拼命也追不上)(5)

种种客观数据说明,我们的市场接近或者已经饱和,没有增量市场之后,双方比拼的是存量市场的扩张,即相互转化对方的用户。这种难度太高了,特别是两个top榜级的品牌。除非对方主动犯错让出市场,可是,两家行事作风并不保守的公司主动犯错的概率要多小就有多小。

再者,华为除了固守原有地盘之外,这几年通过mate和P系列着手打造高端旗舰,现在国内4000-5000的高端机市场基本只有华为和苹果两个玩家。小米的高端机策略以MIX系列为代表,目前并不奏效,仅仅赚回一些口碑,实际销量不理想,仍就以主攻2000-3000这个价位段。这样一来,单价上也无法与华为抗衡。

华为和小米的本质(小米再拼命也追不上)(6)

在市场饱和之后,小米的销量不及华为,单价也不及华为,超越华为的路看不到希望。

海外市场拓展

国内市场饱和了,那就出海找市场,可小米哪里是华为的对手!

众所周知,华为以通讯设备制造起家,耕耘海外多年,并且发展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通讯设备商,积累了庞大的人力、渠道、物力、资金等丰厚的资源。借助这些现成的力量成功的将华为手机打入了中东、欧洲、美洲这些发达地区的市场,而且站稳了脚跟。看看今年在国内代购华为的外国“黄牛”就知道华为在国外卖得有多好了。

华为和小米的本质(小米再拼命也追不上)(7)

小米显然不具备这些硬件条件,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印度这个海外大市场了。可问题是,仅仅只有这一个是不够的,而且华为在印度做的也不错。

华为和小米的本质(小米再拼命也追不上)(8)

好不容易打入了英国市场,用国内的玩法搞了一次抢购促销,还因为规则弄出了纠纷。可以想象第一批在英国尝鲜小米手机的用户会有怎样的品牌印象,口口相传又会形成什么样的负面印象。小米一直以来都在标榜自己的口碑营销,这可真是有点讽刺了。

小米当然会在海外不断摸索,扩大市场占有率,可是时间上不多了。因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也出现了饱和现象,只能一点点抢其他品牌的地盘,在国内就打不赢,国外又能抢多少份额呢?

华为和小米的本质(小米再拼命也追不上)(9)

生态链产品干不过通讯设备

前文有述,华为2017年营收高达6000亿,其中通讯设备销售和维护占了绝对的比例。而且5G时代已经来临,华为的技术与产品已经备受各国通讯商和政府喜爱,轻易不会换合作方,就算换也跟小米无关,也就是说,这部分的营收还将继续增长。

反观小米的生态链产品,多为家用生活产品,并且多以小米手机为中心。生活小品类的毛利率也不可能比华为的通讯设备高,市场容量更是不可能超过通讯设备的体量。

芯片和专利

华为特别注重研发,芯片就是代表作之一。国内手机一直备受芯片之苦,华为的自研芯片的成功可以避免被高通卡着脖子,而且好些系列是自家的芯片。总之,因为有自己的芯片所以毛利率可以进一步提高。小米则做不到,继续采购高通,继续备受盘剥之苦。

华为和小米的本质(小米再拼命也追不上)(10)

专利的道理与芯片相同,在5G时代,华为的专利储备连高通都得敬让几分,双方还得做专利交换授权。既创造新的营收,又拉升了自身竞争的成本,小米仍然做不到这一点,还是要继续备受盘剥之苦。

总的来讲,虽然小米是上市公司,华为没有上市,但是公司的市值最终还是要以其产品的利润、营收、市场规模、管理组织、人才储备来决定。

上述的数据与分析均可以说明,小米无法超越华为,成为中国民营科技公司里的NO.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