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着风草”

涂明谦

早前,有乡党问我长汀城里的“着风草”该如何用学名书写,用方言又如何比较准确书写?当时是把我问住了。

因为“着风草”在长汀当地居民中居然有四五种的指认,草和草之间也完全不像,我完全不知道他们问的“着风草”,和我认知的是不是一种。

首先要把诸多“着风草”理清一下,寻找出正确的那种。

第一种是我母亲说的。

这个草有点匪夷所思,因为指向居然是龙葵。龙葵在长汀民间叫钮扣草、七厘扣,主要功能是极大帮助末稍血管微循环,发汗、降压之良方。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兼职驱风的功能,所以也有人喊它“着风草”。关于龙葵,可以参看拙作《我们在阳台种什么》。

起浮人生庙山寻人(寻找长汀着风草)(1)

第二种是三洲乡亲提供的。

这种被叫“着风草”的草药,确有去风湿之能,不过正式点的药名叫老鹳草。传说老鹳在河水中捕鱼后,多将鱼放在此草之上食用,邻河居民采而食之,发现有去风之效。因为三洲的乡亲有久远的草药DNA,基因来自江西,现今三洲黄氏与戴氏中还能开出药方的基本能追溯到樟树,所以这个草在江西民间也叫“祛风草”,草虽异,但名字却已经很是接近了。

起浮人生庙山寻人(寻找长汀着风草)(2)

第三种是南山乡亲提供的。

土名叫番椒子草,也叫“啜风草”,学名则叫做辣蓼。这个草的功用在童年我们反复看祖母用,所以知道一二,就是吃完体温上升,发汗,所以驱风。诸多番椒子草里头,红色的辣廖据说最好,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红色比较有心理治疗的效应,不过红蓼可以染布我一直是知道的。

起浮人生庙山寻人(寻找长汀着风草)(3)

第四种是由长汀城关的土著们提供的。

他们所说的“着风草”和之前三种都不同,外形完全没有一点关联,不过都是有驱风去湿之功效。从他们提供的草药图谱,可以确认,是中药里头的“爵床”一味。

起浮人生庙山寻人(寻找长汀着风草)(4)

其次,当然是要正名。这个“着风草”写着随意,大概意思土著能明白,但如果较真一下,又应当如何书写呢?

从发音上说,“着风草”、“啜风草”、“祛风草”,很接近,都是cho的音,而功能也是去风去湿。那就得找找以去字为根,又以cho发音的长汀方言文字。有吗?有的。

长汀城关方言里头有一个cho音,组成词叫:游游cho cho。Cho近现代的愁音。

从前老一辈劝诫后一辈,不那么激烈时,就会说:“老弟啊,尼是不咁日日都‘游歌冶唱’哈,‘游游chocho’是不得到老啊。”意思是要正经学点东西做点事,不要游手好闲。

很显然,这个cho,是指行走,还有指用脚把东西踢开。长汀城关说把一个东西用脚踢出会说:“帮佢chuo出嘿。”这里chuo是踢的意思,而用在人身上的时候就会带有很强的侮辱性,从这点上说,“着风草”的chuo应当是对风寒风湿风邪有着很强的厌恶,要用脚将它们远远踢出去。所以这个字应当有“去”字作为字根。

所以“祛风草”,似乎比较对路?

祛,确实是去字为字根,有除去和驱逐之意。中药里头说祛淤血、祛痰气大概都用了这个字,所以长汀人所说的“着风草”写成“祛风草”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传神,也已经失去了用脚踢的意思,倒是可能依赖草木中近乎鬼神之力,故而从“示”。所以我更趋向于“却”字,古语中大多数词汇的意思都是使之退却。这个字加上月字旁,就是脚。

那为何不直接用“去”字呢?祛和去发Qu音,在长汀城关发hei音,长汀南部发shu音,汀南上杭、永定直接发去qu音,都不发cho音。

而que音,在长汀城关则经过分工一般的分化。

比如打麻将,长汀叫打麻雀,雀字长汀话发音为,zio。形容大家突然不说话了,叫雀zio静。又如确定之确,长汀话发音为,qio,或者发为ko。

却,长汀话发,cho。《说文解字》:“去约切。”正是长汀话现在还保留的发音。所以,“却风草”。当然“却”是“卻”的俗字。可能“卻风草”可能更正确吧,因为写成“卻”的时候,古代直接与“脚”相通。

大概如此了,“着风草”如果规矩的写,就是“卻风草”,学名应当叫“爵床”。

起浮人生庙山寻人(寻找长汀着风草)(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