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工程

本项目主线共设桥梁 14017m/19 座(不含云罗登枢纽互通匝道桥),其中特大桥9673m/6 座、大桥 4278m/12 座、中桥 66m/1 座,桥梁比 21.17%。设计时速 80km/h。

全线涵洞、通道共 47 道,无小桥。

主线、匝道、连接线设置的特大桥、大桥、中桥情况,见表

云龙至泸水高速何时动工(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工程)(1)

云龙至泸水高速何时动工(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工程)(2)

项目 主 线 特大桥、大桥 、中桥 设 置 一览表

云龙至泸水高速何时动工(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工程)(3)

云龙至泸水高速何时动工(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工程)(4)

云罗 登互通 匝 道 桥 梁 设 置

云龙至泸水高速何时动工(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工程)(5)

云龙至泸水高速何时动工(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工程)(6)

苗尾 互通 匝 道、连接线 桥梁 设 置 一览表

云龙至泸水高速何时动工(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工程)(7)

老窝 互通 匝 道、连接线 桥梁 设 置 一览表

云龙至泸水高速何时动工(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工程)(8)

云龙至泸水高速何时动工(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工程)(9)

江东 互通 匝 道、连接线 桥梁 设 置 一览表

云龙至泸水高速何时动工(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工程)(10)

(1)澜沧江特大桥

澜沧江特大桥采用双边工字钢组合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90 166 628 166 90)m,斜拉索设计为双索面,东塔、西塔为 H 型塔,塔高 300m。主桥为(166 628 166)m 双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断面,桥长 1140m,右线桩号范围 K20 660~K21 800。主桥宽按双向四车道标准布置,即 2.9(气动翼板) 1.85(检修道) 0.5(防撞护栏) 3(紧急停车带) 7.5(车行道) 0.5(路缘带) 1(中央分隔带) 1(中央分隔带) 0.5(路缘带) 7.5(车行道) 3(紧急停车带) 0.5(防撞护栏) 1.85(检修道)2.9(气动翼板)=34.5m。斜拉索设置在两侧。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该桥有通航要求,不占用河道,对河道影响小。

(2)怒江特大桥

怒江特大桥采用(155 310 155 4×40 6×30)m 斜拉桥,主桥为(155 310 155)m双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断面,索塔采用单柱型索塔,过渡墩采用薄壁空心墩,钻孔灌注桩基础。主跨 310m,桥长 625m,右线桩号范围K90 109~K90 734。主桥宽按两侧人行道 双向四车道标准布置,即 2(人行道) 0.5(防撞护栏) 11.45(机动车道) 0.5(防撞护栏) 2.2(斜拉索锚固区) 0.5(防撞护栏) 11.45(机动车道) 0.5(防撞护栏) 2(人行道)=33.3m。斜拉索设置在两侧。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该桥无通航要求,不占用河道,对河道影响小。

隧道工程

(1 ) 隧道 设置情况

本项目主线共设隧道 47947.62m/13 座,其中特长隧道 35458m/5 座、长隧道11656.12m/7 座、中隧道 833.5m/1 座,隧道比例 72.42%。

五宝山隧道设置通风斜井 2 座,笔锋山隧道设置通风斜井和竖井各 1 座,下坪子隧道设置通风斜井 1 座。三颗石隧道出口、笔峰山隧道入口为大拱分叉式隧道,登埂隧道出口为连拱分叉隧道。

另外,匝道和连接线还设置 3 座隧道。

隧道主线设计行车速度为 80km/h,均为双向四车道。

隧道建筑限界(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隧道):

净宽 0.75 0.5 2×3.75 0.75 0.75=10.25m 净高 5m紧急停车带净宽 0.75 0.5 2×3.75 0.75 3.00 0.75=13.25m 净高 5m

隧道布设情况见下表。

云龙至泸水高速何时动工(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工程)(11)

云龙至泸水高速何时动工(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工程)(12)

云龙至泸水高速何时动工(云龙至泸水高速公路工程)(13)

(2 ) 隧道防排水

洞口排水系统:

①洞口边仰坡开挖线外 7.5m 设置截水天沟,天沟采用矩形截面,宽度和深度分别为 40cm 和 50cm,长度根据地形确定。

②端墙式洞门采用墙顶排水沟及墙背吊沟等方式排水,最后将洞顶水接入天沟、路基边沟或排入自然沟渠。

③为防止单面坡隧道高端洞外水流入隧道,在距高端洞口 5m 处设置一道横向开口式(Ω 型)拦水沟,将地表水引入洞外路基加深侧沟予以排放,洞外路堑边沟底作成反坡,坡度不小于 3‰。

洞身排水系统: :

①隧道行车道左右侧设缝隙式排水沟和侧式暗埋排水边沟,衬砌背后墙脚外侧设φ110mmPE 纵向单边打孔双壁波纹排水管或 φ110mmHDPE 硬式透水管(上面 2/3 为网状、下面 1/3 为实壁无孔结构),并用 PEφ110 横向排水管(最小坡度 2%)与排水边沟横向连通,以实现洞内消防清洗用水与地下水分开排放的目的。

②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中根据地下水量大小及出水点位置设置多道 φ110 半圆排水管,将地下水引入衬砌两侧墙脚外侧 PEφ110 的纵向排水管中排出洞外,纵向间距按如下原则办理:

AⅤ级围岩按 6m 一道设计,局部水量大时可酌情增加。

BⅣ级围岩按 8m 一道设计,局部水量大时可酌情增加。

CⅡ、Ⅲ级围岩按 12m 一道设计,局部水量大时可酌情增加。

D 路面基层排水:路面基层下设置了扁形盲沟以排除隧道路面下部渗水(积水)。每10m 一处(有仰拱处设置在施工缝及变形缝处),在地下水丰富地段可适当加密设置。

③为了便于对纵向排水定期采用管道疏通机及时疏通,沿隧道纵向每 50m 布置一个纵向管检查井,两侧交错布置。隧道缝隙式路面边沟及侧式暗埋排水沟每隔 50m 设置一处检查井(兼沉沙井)。

洞身防水系统: :

①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置 1.2mm 厚 EVA 防水卷材和 350g/m 2 无纺土工布。

②明洞段衬砌采用外贴式两布一膜防水层,洞顶回填并设置粘土隔水层,洞顶设截排水沟,防止雨水对坡面及洞口的危害。

③隧道内环向施工缝设置钢板腻子止水带和背贴式橡胶止水带防水,纵向施工缝采用中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和钢板腻子止水带防水;沉降缝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和背贴式橡胶止水带防水,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为 P8。

④二次衬砌拱顶纵向预留 DN30PVC 注浆花管对衬砌拱顶回填注 M20 水泥砂浆。

(3 ) 隧道 通风 、 照明

隧道内保证良好的空气是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本项目采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LED 照明。

本项目五宝山隧道、笔峰山隧道、下坪子隧道推荐采用斜井 射流风机分段送排式纵向通风方式。

①五宝山隧道通风方案

采用斜井送排结合纵向射流通风方案 : 右线隧道分 2 区段通风,3 区段排烟;左线隧道分 3 区段通风,3 区段排烟。在 K6 700 处右侧设置 1 号缓坡斜井(包括送风井、排风井),分别对隧道左右线进行送排风,长度约 1723m,断面尺寸 8.0×7.35m;

在 ZK11 450 处左侧设置 2 号陡坡斜井(单井),对隧道左线进行送排风,对右线进行排烟,陡坡斜井长度约 913m,断面尺寸 8.0×7.35m,斜井通过送、排风联络通道与主线隧道相连,风机房均采用地下风机房。

②笔峰山隧道通风方案

采用斜井 和 竖井 送排结合纵向射流通风方案:右线隧道分 2 , 区段通风,2 区段排烟;左线隧道分 2 区段通风,3 区段排烟。在 ZK24 350 处左侧设置 1 号缓坡斜井(单井),对隧道右线进行送排风,对隧道左线排烟,长度约 1409m,断面尺寸 8.0m×7.35m;在右线 K30 100 左侧设置 2 号竖井,对左线提供送排风,对右线进行排烟,2 号竖井井底距离隧道出口约 1.9km,长度 273m,直径 7.8m;通风斜井和竖井通过送、排风联络通道与主线隧道相连。1 号斜井采用地下风机房,2 号竖井采用地面风机房。

③下坪子隧道通风方案

采用斜井送排结合纵向射流通风方案: 隧 道分 分 2 区段通风,3 区段排烟 。在ZK45 500 处左侧设置 1 号缓坡斜井(包括送风井、排风井),分别对隧道左右线进行送排风,长度约 150m,斜井通过送、排风联络通道与主线隧道相连,风机房均采用地下风机房。

#云泸高速##云南##怒江身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