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块机械手表“海鸥”诞生在天津,第一个国产自行车品牌“飞鸽”也在天津问世……这些令天津人倍感自豪的“第一个”,是天津制造业雄厚实力的体现,也是天津职业教育深厚底蕴的见证。

  近些年,天津职业教育更是焕发出日益夺目的光彩: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永久举办地及主赛区、“鲁班工坊”模式首创者……如今,天津职业教育更是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进行纵深发展。

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规划(职业教育天津模式)(1)

  职业教育成为企业人才“摇篮”

  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天津启诚伟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立红来了一场现场面试。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刘宝生推荐了三名优秀学生,虽然三名学生明天才毕业,但宋立红决定“先抢人”。

  会场上,对三位学生进行了简单面试后,宋立红当场录用了其中一名学生。“这名学生太优秀了,是这次参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选手。”录用成功,宋立红很开心。

  宋立红用“抢人才”来形容录用职业技术院校的优秀学生,“以前觉得职教学生理论知识比较差,但近几年发现他们的水平提高很多,创新能力强,更重要的动手能力,很适合从事高端技术支持维护的工作,这是现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

  天津启诚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涉足人工智能、嵌入式、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教学仪器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服务工作。

  宋立红说,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此前录用的员工至少在本科以上学历。

  2017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推荐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邱建国到启诚伟业就职,考虑到邱建国曾获得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报着试试看的态度,宋立红录用了邱建国,邱建国也成为启诚伟业第一名职业教育学历的员工。

  邱建国工作不久,宋立红就发现了他的优势,“职业教育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上手快,能直接上岗。”宋立红认为,智能科技产业的高端技术维护人才非常重要,而职业教育的学生更适合这类岗位。从此,越来越多的职教学生进入启诚伟业技术部门工作。目前,启诚伟业三分一员工毕业于职教院校。

  职业教育的灵魂是产教融合,启诚伟业是第一批产教融合企业,和多个职教学校签订了合作关系,在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技术指导的同时,宋立红也把产教融合看成“抢人才”的捷径。

  职业技术院校每年的招聘会,启诚伟业都会参加,每次职业技能大赛,宋立红都会关注,“有时候比赛刚结束,我就联系学校,对参赛的优秀选手进行面试,这样的人才不抢就丢了。”

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规划(职业教育天津模式)(2)

  长技在手人生出彩 孵化培育大国工匠

  从技术工人到技术部经理,邱建国用了不到5年时间,他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职业教育的实力。

  邱建国是天津启诚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录用的第一个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

  上班之初,邱建国成为公司技术部门一名技术维护人员,部门的员工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邱建国说,压力是有的,他必须努力。

  很快,邱建国体会到了三年职业教育的成果,“比如我们调制一台机器人,本科生对理论知识很熟练,但是实际调制操作中需要一些经验,这正是我们在三年职教学习中一点点积累的。”

  2017年,邱建国毕业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邱建国说,职业教育院校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通过大三的实训课学习,基本能具备直接上岗的能力。

  23岁的田发勇怀着忐忑的心情向世界知名企业瑞士GF集团投出了他的第一张简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被该企业直接录用。“被知名企业录用很兴奋,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得到了承认。”田发勇说。

  这个1998年出生在甘肃省武威市一个小村庄里的小伙子,从小性格内向、腼腆。初中毕业后,带着中考失利的些许失落,田发勇进入了当地一所中专学校学习。通过学习,他成功考进了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能被GF集团录用,应该是我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吧。”田发勇说,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他获得了第九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二等奖。等奖的背后付出的辛苦,只有田发勇心里最清楚。为了能有更好的成绩,他拼命练习基本功。也曾面对失败,也曾心中有心魔,但经历过无数次的锻炼和挑战后,田发勇总结,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意志、顽强的拼搏,就能让蝴蝶飞过沧海。

  “职业教育为我打开一扇窗,只要奋斗,世界同样精彩。”如今,田发勇对当初的选择充满自豪和感激。

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规划(职业教育天津模式)(3)

  从实验室唯一一名检验员到检验室负责人,吕双双的成绩也来自于职业教育培养的基本功。

  2005年,吕双双就读于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开学不久,吕双双就体会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别之处”,“除了基础课程外,开设了化学专业英语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学完后马上会到实验室实际操作。”吕双双说,三年的学习中,从最初的实验器材怎么使用到标准溶液配制等专业技术能够全部熟练掌握。

  2008年,吕双双毕业。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的检验室原本只招收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但在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推荐下,盐场招收吕双双入职检验室。上班不久,吕双双便能独立完成检验室的工作,过硬的技术和扎实的基本用赢得了企业的认可。

  “很多企业说,我们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更受欢迎,毕了业就能直接上岗。” 吕双双说,动手和实际应用能力强,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掌握一技之长,意味着在职场可以有立身之本,更意味着实现梦想有了更多可能。跟田发勇、吕双双一样怀揣梦想的,还有分布在全国多所职业院校里的在校生。

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规划(职业教育天津模式)(4)

  产教结合解决企业难题

  “经济发展不光需要院士博士,也需要工匠,比如一个项目需要设计人员、研发人员,但是现场安装时,就是工匠来实现。”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刘宝生认为,职业教育的理念是贴合时代发展,培养工匠精神。

  刘宝生认为,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是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岗位,因此,职教从课程设施、实训内容、育人方式都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动手能力为目标。

  随着信息化、无人化、智能化时代的发展,在产业升级的同时,工作形式也有所改变,“比如之前工人是在车床上制作零件,现在使用机器设备做零件,工人就要从做零件转变成操作机器设备。”刘宝生介绍,因此,伴随着产业升级,职业教育每年都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方面进行调整。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有百余家产教合作企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就得益于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刘宝生介绍,由企业领导、专家和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老师共同组成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年,委员会成员综合行业发展、企业需求、时代需要等因素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涵盖了当年学生的课程内容设置、课时安排、实训课程,教材的选取等方方面面,每年调整该方案,力求保证人才培养跟进时代发展需要,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专业技术。”

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规划(职业教育天津模式)(5)

  提起“中德—大火箭订单班”,行业内可谓无人不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与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公司合作举办了7期订单班,为“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火箭的制造批量输送了145名技能人才,成为中国航天高技能人才定制培养基地。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孙更春说,目前该校已经形成了多种产教融合模式,建设了由100家企业组成的稳定的合作资源库,实施不同模式的订单项目80余期,定制化培养毕业生3000余人。每年六成以上毕业生在津就业,其中很多学生已逐渐成长为企业生产骨干、技术能手和培训师,如在德玛吉公司一线员工中,中德毕业生占比接近50%。入职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等国防科工企业的比例达15%;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一线员工中,中德毕业生占比约25%。

  2018年,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世界知名企业瑞士GF集团、德国卡尔蔡司公司、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天津市模具工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共建精密模具协同创新中心。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戴裕崴表示,借助于国际一流的精密加工和检测设备,学校与海鸥集团联合打造国内高职院校首条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生产线。经过学校模具专业骨干教师、海鸥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企业专家的共同努力,海鸥手表机芯零件加工高速精密级进模具研发成功,第一块应用这套级进模生产的零件组装的海鸥手表成功问世。“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也坚定了未来我们用中国自己的级进模生产中国机械手表的决心。”海鸥表业集团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王钢说。

  “依托落户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国轻工业精密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高速精密级系列级进模具35项,其中包括8套新型机芯高速精密级进模具,同时已开发的高速精密模具实现40%的自动化冲压率,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2200万。”戴裕崴说,这个中心成为了一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共同体,未来会继续为制造业立市贡献力量。(津云新闻记者 郭强 劳韵霏 摄影吴涛 戴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