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6.23 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欢流水,仁者喜欢高山。智者多动,仁者多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注释】

(1)《钱解》:“本章首明仁知之性。次明仁知之用。三显仁知之效。然仁知属于德性,非由言辞可明,故本章借山水以为形容,亦所谓能近取譬。道德本乎人性,人性出于自然,自然之美反映于人心,表而出之,则为艺术。故有道德者多知爱艺术,以此二者皆同本于自然也。”

(2)《今读》:“用山、水类比和描写仁、智,非常聪明和贴切。作为最高生活境界的‘仁’,其可靠、稳定、巩固、长久有如山;作为学习、谋划、思考的智慧,其灵敏、快速、流动、变迁有如水。”

【解读】

毫无疑问,就其本源而言,仁、智原为一事,皆为道体之发用,故《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但如分别言之,仁、智却有不同,其性、其用、其效亦各异也。有意思的是,在本章中,孔子以山水来比喻仁智二德,和《周易》之象学颇有会通之妙。

我们知道,《周易》八卦之本义,即八种自然事物也,其中就包括山(艮)和水(坎)。《说卦传》很重视艮卦,它说:“成言乎艮。”并释之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盖艮之卦德为止,“艮止于其所而不迁,所以成其终;天行健而不息,即于此成其始。”(马振彪《周易学说》)能始万物,又能终万物者,岂非仁乎?王阳明《传习录》云“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弥漫周遍,无处不是”,其门人所谓“仁是生生不息之机”是也(黄宗羲《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而所谓“静”者“寿”者,自亦其题中应有之义也。宋儒对艮卦多有赞词(所谓“看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良有以也。而坎为水,其德为险;《说卦传》云:“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又云:“坎为通。”盖“水洊至”为坎,故当险难,但“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象传》),虽辛劳备至,终能如水而通,此非智者之所为、当为乎?又坎卦卦辞云:“有孚,维心亨,行有尚。”也就是说,无论面对多少困难,其心是亨通的,且行动必有收获——而所谓“动”者“乐”者,亦其当然之事也。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论语仁者乐山(特稿论语易解)(1)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