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韵川说育儿”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说《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虚构性叙事诗的代表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就是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如果说《陌上桑》是以喜剧形式描写了一个在婚姻问题上抗击强暴的故事,那么《孔雀东南飞》则是以悲剧形式控诉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对婚姻、爱情严酷摧残的罪恶。

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纪实性叙事诗孔雀东南飞)(1)

《孔雀东南飞》属“杂曲歌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诗前有小序,说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代、地点、男女主人公的姓名及诗的作者和年代等情况: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孔雀东南飞》一诗,长达一千七百多字,委曲详尽地叙述了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纪实性叙事诗孔雀东南飞)(2)

男主人公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情深意笃,然而刘兰芝不为婆母所容,遭到百般挑剔,婆母甚至横加胁迫,令焦仲卿休妻再娶。仲卿只好暂时把刘兰芝送回娘家,再做打算。可刘兰芝回娘家后,县令太守相继遣媒为子求婚,兰芝的哥哥贪图财势逼之再嫁。兰芝走投无路,暗下死志。婚期前一天,她与仲卿见过最后一面,相约“黄泉下相见在太守家迎亲之夕,兰芝投水而死。仲卿闻讯,也殉情自缢,两家将他们合葬在一起。葬后,二人化作一对鸳鸯,相偎相依,永不分离。

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纪实性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

这个悲剧,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只能听凭别人决定自己命运的不幸处境,在中国文学史上,作者第一次从这种悲剧中发现了深刻的人生教训和社会意义,并用汉末时已臻成熟的五言诗体作了完美的体现。这篇中国诗歌史中罕见的长篇叙事诗,无论在内容表现上还是在技巧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纪实性叙事诗孔雀东南飞)(4)

作为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最出色的表现是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又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诗篇用极工细的笔触从不同角度塑造了刘兰芝的形象。刘兰芝具有刚毅倔强的性格,面对封建家长的威迫,她毫不屈从;面对荣华富贵,她不为所动,忠诚于爱情,不惜牺牲生命与黑暗的世界抗争到底。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勤劳能干,并且有“精妙世无双”的美貌。自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便“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勤劳织作,认真侍奉婆母,是典型的贤妇人。

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纪实性叙事诗孔雀东南飞)(5)

但婆母却依恃家长的地位对她横加指责“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愤,汝岂得自由”。兰芝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情况,“君家妇难为”,“徒留无所施”,她毅然自请遣归。这一选择的沉重,她是知道的,一面是社会对被休遣女子的无情重压,一面是她家兄的“性行暴如雷”,家中也难以宁居。然而她从容地面对这一切。当她告别婆母时故意打扮得整整齐齐。她的眼泪可以对小姑流泻却不在婆母面前掉一滴。这一过程,显现出她非同一般的刚毅和胆量。归家后,她默默承受着“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那种无脸见人的压力。尽管如此,她仍跳不出火坑。

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纪实性叙事诗孔雀东南飞)(6)

另一位封建家长——“阿兄”还在左右着她的命运。她那庸俗势利的兄长贪图人家的财势无情地逼她再嫁,而且出言不逊:“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势孤力单的刘兰芝面对如此威逼,既不哀求也不争辩,表面平静地装作顺从,内心却决定了以一死表示最后的抗议。她只将自己的心思告诉仲卿,以不负她俩的深情爱恋和分手时“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誓约。除此之外,连她的“阿母”都瞒过了,因此她不曾遭到任何阻挠,从容不迫地“举身赴清池”,对黑暗世界发出了最后一声呐喊。

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纪实性叙事诗孔雀东南飞)(7)

这些刻画都完满地表现了兰芝刚毅倔强的性格。刘兰芝性格的另一面是她的善良与温顺。尽管婆母无情地逼迫她,但她临别前还是真情地嘱咐小姑“勤心养公姥”,表现出她善良的心愿。她对丈夫更是体贴入微。三年来婆母之恶,她只是临别时才极有分寸地告诉丈夫,并没有丝毫抱怨丈夫,她能谅解仲卿的处境,甘愿独自承担不幸。她清醒地理解遣归的现实,当仲卿向她提到后会时,她一则说“勿复重纷纭”,再则说“何言复还来”,但她又不忍打破仲卿的幻想,临别时又说:“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当仲卿误解兰芝许婚的真意加以责难时,兰芝在解释的同时还流露了对仲卿的同情,“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纪实性叙事诗孔雀东南飞)(8)

这些地方都见出了兰芝对于仲卿的体贴和了解。诗中的这些描写完好地展现了兰芝善良与温顺的性格侧面。诗作者用极大的热情刻画了兰芝可爱可敬的性格,它集中了古代妇女几乎一切优秀的品格,正是这种优秀的品格和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使刘兰芝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诗篇对焦仲卿形象的刻画也是相当成功的。他是一个忠诚于爱情、是非分明、沉着冷静、柔里透刚的人物形象。焦仲卿是府吏,由于封建伦理的束缚,使他在母亲和爱妻的冲突中左右为难。当矛盾激化暂不可解时,他采取的办法是“卿但暂还家…以此下心意”,令兰芝暂忍一下委屈,然后“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纪实性叙事诗孔雀东南飞)(9)

一边是爱情的真诚,一边是母亲的逼迫,作为府吏,作为孝子,对此仲卿只能是周旋而别无选择。在这种大事面前,他表现得冷静沉着,心细周到。在是非面前,他也并不暧昧,母亲无理挑剔兰芝,他出面针锋相对争辩是非,“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甚至向母亲宣布“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并非唯唯诺诺,一味顺从,而是敢冒不孝之风险,争明曲直。他性格之中有刚直,在他闻说兰芝背约再嫁,便不再如先前那样对之“哽咽不能语”,而是斩钉截铁地对兰芝说:“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表现了刚劲气概。

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纪实性叙事诗孔雀东南飞)(10)

而一旦得知兰芝死讯,他便拜别母亲,虽然牵肠挂肚,内心万千矛盾,最终他还是“自挂东南枝”殉情而去,以自己的行动申明了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同兰芝赴水一样,仲卿也是坚毅而大胆地同黑暗世界抗争到底,仲卿形象与兰芝形象具有同样深远的反封建意义。正是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才使《孔雀东南飞》这一长篇悲剧作品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具有深远的影响,不断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在文学史中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唐代韦庄的《秦妇吟》被人们并称为“乐府三绝”。

参考资料

《孔雀东南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