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浩瀚宇宙、广袤大地上最扑朔迷离的神秘群体。
如果你身边有一个南京朋友,那么不出1个月,你一定会拥有:爱上鸭(不是北极海狼那个鸭)、万物皆可放辣油、以及BBDD挂嘴边三大技能。
他们时而精致时而粗犷,时而温婉,时而夹生,时而多愁善感,但大多数时候还是会把“不烦神”挂在嘴边。
南京人精分吗?不,这只是在展现人性的的多重面!看啊!南京人的形象,是多么的丰富、多么的立体啊!
所以,想如何快速识别出一个南京人?还是很简单的。
· 甜咸辣的集大成者 ·
在一个饭局上,只吃甜的可能是苏州人,只吃咸的可能是安徽人,只吃辣的可能是川渝地区的朋友。
但无论桌上的饭菜有多丰盛,结尾时总是以“今天的菜太普通了,一会要去搞碗小馄饨喝喝。”的一定是南京人。
甜咸之争,在南京永远不存在。烤鸭可甜可咸、粽子可甜可咸、汤圆可甜可咸、青团可甜可咸、豆浆可甜可咸,甚至连奶茶都可甜可咸,南京人从来不挑,好吃好喝就行。
除了化解了甜咸的尴尬问题以外,南京人虽然没有吃辣的传统,但仅凭着一句“阿要辣油啊?”就能把吃辣这件事发扬光大。
不比川渝那种吃完菊部地区不适,遍地都是肛肠医院的粗犷。南京人的辣油,简直就是调料界的郭敬明,小小的一勺却有着大大的能量,它们大多是小吃的标配,却能吃得人大汗淋漓、浑身舒爽。
馄饨、皮肚面、烤鸭、鸭血粉丝汤、牛肉锅贴……除了活珠子(毕竟南京的活珠子自成一派,是要蘸椒盐的)以外,万物皆可加辣油。
· 南京话的三个阶段 ·
南京话是极有特点的,首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听他讲话是不是D字开头B字结尾。在此,小资送上一则经久不衰的段子。
做优秀市民,创文明南京。文明创城从不说脏话开始。——南京市委宣
不说脏话这个D事情简单的一B。——南京市民
△每个南京人都珍藏的电影《推拿》
很多人不了解,以为南京话凶、南京人冲,但当你深入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之后,你会发现:是的,就是这样。
不过,这也跟南京话的吐字发音有关: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ln不分……南京人说起话来,嘴里像含了个萝卜,所以南京人总自嘲是“南京大萝卜”。
△图源 黎兜兜
判断一个南京人究竟“含萝量”有多高,以下三条不同级别的绕口令测试以下:
①南京读成蓝鲸的,是初级南京人。
②刘奶奶榴莲牛奶读成刘来来榴莲刘来的,是中级南京人。
③电影演员燕燕演营业员读成上千只蚊子在耳边飞舞的,是最高级别的南京人。
· 南京人不迷信但怕『鬼邪 』 ·
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古都大多都会带一些迷信色彩(尊重科学,反对迷信!),但在南京,几乎没有迷信的说法。
一身正气的南京人他们敢买凶宅、敢住凶宅,更会对那些质疑南京“阴气重”的好事之徒,直接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去鸡鸣寺、栖霞寺偶尔的拜拜,倒不是为了求平安、求心安,更像是一种“我来了,我必须要去拜一下”的仪式感。
但南京人怕鬼邪是真的,当然了,这里的鬼邪倒不是真的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怪力乱神。南京人其实更怕那些生活中猝不及防冒出来的“活闹鬼”、“假嘛日鬼”和“邪头八郭”。
南京人对他们,个个敬而远之。
· 硬核南京中老年人 ·
南京的中老年群体绝对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硬核。
在南京,潘西只是女子的初级形态,最后都会成功进化为“辛辣刺激,还带点夹生”的终极形态——南京大妈。
和手提菜刀砍翻20敌兵的俄罗斯大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南京大妈“文能张嘴骂通头,武能挖秃绿化带”。
南京大妈,集天下女性之大成者,无论是打麻将还是跳广场舞,都一定要做到TOP1。
南京大爷虽然明面上让着大妈,也就是传说中的“南京一大怪,老头怕老太”。但骨子里的硬,也是铁骨铮铮。
他们热爱运动,晨练起来个个都是成龙、李连杰。早晨7点的逸仙桥,是他们的聚集地,单手扔上百斤的石锁、在单杠上摩擦旋转3600度、平板支撑身上压着十斤以上的重物……光看着就能让人浑身散架。
和南京大妈热爱广场舞一样,他们在广场上的活动范围可就更大了,在电动平衡车上展现力与美,上下翻飞、旋转跳跃闭上眼,别说陈晓看不见了,过路的孩子都看不见,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躲不开。
别看他们表面上是“武状元”,但盘算起房价走势起来,各个都是金融专家,肚子里都有一整套体系的投资回报率。
· 你们有《五三》我们有葛军 ·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南京人,还有一个更直接,更简单的方法。直接问他的高考分数,如果对方300多分就考上了一本,那么他至少有69.3546%的概率是南京人(当然,这个数据是我编的,没有考究依据)。
△图源 黄哲成
你们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我们南京人有葛军,你们有《黄冈密卷》,我们有葛军;你们有《王后雄教材全解》,我们有葛军……
葛军成为了南京考生们多年来的噩梦,以至于后来高考的数学卷,只要稍微难了点,就有学生会说:“又是葛军出的卷啵!”虽然葛大爷也不是每年都参与命题,但他们仿佛都得了葛军PTSD。
即便葛大爷已经退出江湖了,但江湖上依然留着他的传说《数学帝葛军,你做人太数学了》。
△图源 黄哲成
不过,再过两年300多分上一本不再成为,判断一个南京人是否“正宗”的标准了,因为很快高考全国卷就要取代江苏卷了,高考满分即将变成750,也不会再有ABC的等级了。
珍惜身边那些经历过江苏卷高考的南京人吧,他们的时代即将过去,终将被历史长河冲刷到了无痕迹。
△图源 黄哲成
南京虽然地处江南,在南京人身上却极少能看到江南水乡的温润(文人的书卷气,还是有一些的),他们有点冲、有点夹生,但骨子里也透露着搞笑的天赋。
当代幽默大师,非南京人莫属。他们总能把那种简单快乐、特立独行又口嫌体正直,演绎得尤为“沙雕”(此处是褒义词)。
嘴上说着:“没有南京人会去夫子庙喽”,每年秦淮灯会就连80岁的老大爷都比外地小年轻能挤;和外地人交流时会问:“你们蒙古人都住蒙古包吗?”别人反问:“难道你们南京人天天吃鸭子吗?”南京人会呆萌一回:“那是当然了!”
永远在紫金山迷路、三过总统府而不入、每年到11月份自觉套上棉毛衫棉毛裤……想快速识别一个南京人,真的很简单。
如果以上这些都无法奏效,小资还有最后两招:
问他南京的市树是什么?回梧桐的话,是假南京人,回雪松的才是真南京人;
再问他南京的两大著名吉祥物的名字是什么?回砳砳和圆圆的,一定是假南京人,回“二胡卵子”和“呆逼日猴”的,才是真南京人。
来源:南京小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