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来帝都旅游的小伙伴们,没有不去故宫的。我们在前面《看明朝那些皇爸爸都干过哪些丢人的事(上)》讲到过,故宫、天坛、太庙这些都是明成祖(永乐)朱棣迁都北京后建造的,但是你们知道吗?其实让朱棣更用心、更花功夫的建筑,莫过于他自己归天后的陵墓——长陵。

朱棣建造故宫用了14年,而长陵可是用了18年。皇帝老儿想的很清楚,活着所住的居所时间是有限的,而长眠后所居住的地方那可是长长久久滴。所以,如果喜欢历史、喜欢建筑、喜欢收藏、喜欢文玩儿的小伙伴们,来到大北京,游一趟十三陵是十分有必要滴。

为什么小娘子会说到收藏和文玩儿呢?因为亲们会在这里见到最最壮观的金丝楠木!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1)

长陵位于十三陵天寿山的正穴,它是十三陵中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帝陵,也是如今地面建筑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后面的圆形宝山下便是长眠的地宫。

三进院落的第一进为陵门,单檐歇山顶的宫门式建筑,檐下额枋、飞子、檐椽及单昂三踩式斗拱均为琉璃构件,其下辟有三个红券门。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2)

进了陵门后,右侧有一座碑亭,建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五月,亭里有一座雕刻精致的圣绩碑,建造时并没有刻上文字,八成是嘉靖和后代们实在没想好要写什么才能准确地描述自己祖宗的伟大一生。事实上是因为嘉靖之前,明代皇帝建陵墓时都无此圣德碑,因上一任皇帝无子而捡了便宜的嘉靖想为自己的永陵立一座神功圣德碑,但又怕被别人说三道四,毕竟以前都没有。所以他干脆为祖宗们都一一补立了。但碑文并没想好写什么,毕竟他其实只是想给自己立,所以就都是无字碑了。还有一种说法说嘉靖认为天命已定,“功德”勿需直言,于是陵前的碑文便空了下来。

目前看到的上面的文字是清世祖顺治十六年(1659年)用满汉两种文字刻上的谕旨,为什么清朝皇帝会给明朝皇帝写碑呢?这也是素质和眼界的体现嘛,毕竟长陵的主人明成祖(永乐)朱棣是具有雄才远略的。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3)

长陵的第二进院落前设殿门一座,名为祾恩门。十三陵中所有陵墓的陵殿名均为“祾恩殿”,这是嘉靖十七年(1538年)由世宗朱厚熜亲易佳名。“祾”为“祭而受福”之意,“恩”取“罔极之恩“意,长陵的祾恩门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正脊顶部距地面高14.57米。檐下斗拱为单翘重昂七踩式,书门下承以旱白玉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4)

仔细看“祾恩门”三个字,“祾”被写成了“稜”,据说这是后世修葺时误写的,也不知是哪位大神敢粗心成这样。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5)

这第三进便是祾恩殿了,是不是有点眼熟?像极了故宫里的金銮殿吧?当然了,故宫和长陵都是朱棣干的,不管是活着还是死着,你们都要在这样的大殿里拜老子。

祾恩殿是用于供奉帝后神牌(牌位)和举行上陵祭祀活动的地方。长陵的祾恩殿面阔9间(66.56米),进深5间(29.12米),象征着皇帝“九五”之位。殿顶为古建中等级最高的重檐庑殿式,覆以黄色琉璃瓦饰。正脊至台基地面高25.1米。上檐饰重翘重昂九踩斗拱,下檐饰单翘重昂七踩鎏金斗拱。

殿下三层汉白玉石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和一层小台基,总高3.215米。每层月台前各设三出踏跺,古称“三出陛”。其中中间一出踏跺的御路石雕由上、中、下三块组成:最下面的一块与祾恩门图案相同,上面的两块分别雕刻二龙戏珠图案。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6)

祾恩殿前两侧各有一个神帛炉,由绿琉璃建成,炉顶为单檐歇山式,炉身正面为四扇假棱花槅扇,正中辟券门,门内为小室,用于焚烧祭祀用的神帛和祝版。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7)

祾恩殿内的正中是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的陵墓主人——朱棣的铜像。文献记载,他“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咱们在之前的《看明朝那些皇爸爸都干过哪些丢人的事(上)》里也讲到过,明成祖(永乐)朱棣伟大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虽然夺了侄子的皇位,却开辟了永乐盛世。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8)

祾恩殿里陈列着明陵地宫出土的很多文物,但其实最为珍贵的是支撑殿宇的60根金丝楠木大柱。玩收藏和文玩儿的亲们都知道,金丝楠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材,不易腐蚀、变形,还可驱虫,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且有淡雅幽香。因资源珍稀且生长极为缓慢,自古都是皇家文化符号的象征,被称为“皇帝木”。如今一串上好的金丝楠木手串可以卖到几千元。

而朱棣为自己建造的帝陵里居然用了60根高12.58米,底径达1.124米的整颗金丝楠,这绝对是故宫都比不上的待遇!这些珍贵的木材从四川毒蛇鸷兽出没的深山伐下就很是不易,还要不远万里运到此地,运送了三年、耗银万两不说,为此丧命的工人更是不计其数。

从此以后,不管是皇帝的宫殿还是陵殿,都再没有这么粗大的金丝楠木柱了,统统被朱棣用光了!除此罕见的60根金丝楠木大柱外,此殿梁、柱、枋、檩、鎏金斗拱等大小木构件,也均为优质的楠木制成。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9)

看到最震撼的,咱们再来看看那些文物。著名的《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当然这是赝品,正品不知道在不在朱棣的地宫里陪葬着。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10)

后宫佳丽们用的耳环、头钗,还蛮好看的。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11)

那时候的货币,金锭哦~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12)

龙袍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13)

皇帝加冕,祭祀天地、宗庙时戴的冕冠。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14)

金丝翼善冠,虽为陪葬用品,却比皇帝生前戴的乌冠更为精制。这是用518根0.2毫米细的金丝编织而成,无接头、无断丝,看不到来龙去脉,有如翼翼罗纱轻盈透明。下缘内外镶有金口,冠的后上方有两条左右对称的蟠龙于顶部汇合,龙首在上方,张口吐舌,双目圆睁,龙身弯曲盘绕。两龙之间有一圆形火珠,周围喷射出火焰。工艺技巧登峰造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15)

皇后的三龙二凤冠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16)

皇帝的袜子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17)

绣六章黄素罗裳,我们打趣地说,这像不像围裙?喜欢烹饪的皇帝可以穿着它下厨房,哈哈~希望皇祖宗们不要生气哦,童言无忌啦~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18)

看着很好看的玉器,猜猜是什么?对!腰带扣。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19)

祾恩殿后便是埋葬陵墓主人的宝山了,宝山前依次还有棂星门、石五供、方城,和方城上面的名楼。棂星门象征天门,多用于陵寝、宫室、坛庙之中,是一种王制的象征。还有一种说法,过了棂星门,便是冥界了。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20)

棂星门后的石五供由石供案和五件雕刻精致的石供器组成。石供案,须弥座形制。其上下枋均浮雕串枝花卉,上下枭刻仰俯莲瓣,束腰部分刻椀花结带图案,四角雕刻玛瑙柱之形。案上五供器俱全。中间的石香炉,作三足鼎形,炉身和炉盖各用一整石雕成。炉身部分腹部圆浑,三足外侧各雕云纹饕餮。炉耳、炉沿则分雕回纹图案;炉盖,底径大小同炉沿,顶圆,下雕一周海水江牙图案,上雕云纹及一头部前探的盘龙。烛台,形状略似古祭器中的“豆”,烛盘下雕仰莲瓣一周,下雕云纹。花瓶,小口大腹,两耳各雕衔环。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21)

方城之上的明楼正中立有“圣号碑”。碑制为龙首方趺,篆额“大明”,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七个径尺楷书大字。其中,“成祖”,是朱棣的庙号;“文”是朱棣的谥号(寓意“经纬天地”),文字旧时泥金,碑身用朱漆阑画云气,故又有“朱石碑”的俗称。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22)

不过真心地希望来此参观的小伙伴们不要再刻自己的名字和“到此一游”了,看着碑上密密麻麻被刻的痕迹。不文明不说,这里是陵墓,难道你们真的想陪葬么?

十三陵各陵的详细介绍(比故宫建造时间更长)(23)

长陵的地下宫殿还未挖掘,因为目前仍未找到如何能将地下的文物出土后不被氧化失色的方法。所以朱棣和他的陪葬品们依旧还未被受到打扰。

建国以后,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宋庆龄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都来过长陵。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她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等国家首脑也来过长陵,参观后都惊赞不已。想来也是,仅有中国一个省大小的英国,国王们去世后都一起挤在几个主要的教堂里,每个陵墓几乎也只有棺木大小,哪里能像天朝的皇帝独自拥有比他们所有国王加起来还大的陵寝。

下一篇,小娘子将介绍明十三陵中的定陵。

不想跟团!也不想穷游!怎么用最经济的费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体验?更多既舒适又全面的自助游、自驾游,尽请关注游走在感性与理智间的“饕餮小娘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