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曹贵人夺回温宜(去皇帝面前要温宜)(1)

01

华妃为了争宠,借口曹贵人位分低微,照顾不好公主,强行将温宜养在自己宫里。

可华妃毕竟不是生母,为了设计甄嬛,她不惜给温宜吃伤害肠胃的木薯粉,惹得曹琴默彻底慌了神。

她心疼女儿受苦,也痛恨华妃的无情。但碍于华妃盛势,走投无路,最终选择了向皇帝求助,让其做主将女儿还给自己。

盛夏酷暑,曹琴默给皇帝送来一碗自己剥好的莲子。并提示:“皇上平日喝的都是莲子汤,这新鲜的莲子,臣妾已经剔除莲心,别有一番滋味”。

甄嬛传曹贵人夺回温宜(去皇帝面前要温宜)(2)

皇帝多聪明,他听出曹琴默的重点在“莲心”,所以说:“只是这莲子没了莲心,倒也少了一番风味”。

甄嬛传曹贵人夺回温宜(去皇帝面前要温宜)(3)

得到了皇帝的回应,曹琴默不再遮遮掩掩,她继续推进:“莲子之心最苦,旁人不能体会,所以便剔除了”。

甄嬛传曹贵人夺回温宜(去皇帝面前要温宜)(4)

这话,等于将自己的处境,华妃的作为,都合盘托了出来。

莲子之心,其实是说曹琴默自己的“怜子之心”。不能体会而剔除,说得是华妃无视,不理解自己为人母的心情。

皇帝明白了曹琴默的苦衷,随手拿起了一颗莲子,说:“莲子的心已无,但你怜子之心却是良苦”。

甄嬛传曹贵人夺回温宜(去皇帝面前要温宜)(5)

02

话到这里,虽然曹琴默向皇帝揭了底,可终归是克制而保守的。她既表达了自己的困境,又赢得了皇帝的同情。

可不成想,皇帝接下来的几句话,让曹琴默失了态。

皇帝引用了万历朝的景妃的典故,说景妃为了争宠,甚至不惜让怀中小儿发热,问曹贵人怎么看待。

甄嬛传曹贵人夺回温宜(去皇帝面前要温宜)(6)

这个举动的意图很明显。木薯粉事件刚过,甄嬛被证实为人所冤,皇帝对投毒的人,心知肚明,只是迫于朝政,无法直言。

所以这番话,为的是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想探探曹琴默对华妃的态度。

可曹琴默没坐住。她无比愤慨地说:“臣妾若是万历帝,必定杀死景妃以正宫闱。景妃她身为人母却害其子,除非不是生母。景妃若不是有难言之隐,那便是连为人都不配了,怎么还配活着?”

甄嬛传曹贵人夺回温宜(去皇帝面前要温宜)(7)

这话有三层意思。一来肯定皇帝的类比,说华妃非温宜生母,且害了温宜。二来说出华妃并无难言之隐,是本心狠辣,只手遮天。三来暴露出自己对华妃的真实心思,希望华妃死。

皇帝虽然内心不爽,但表面装得风平浪静,他发话:“怜子之心,不仅母亲有,父亲也有。难为你为我剥的莲子,你既细心又耐心,华妃毕竟没有生养过,你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带回去吧”。

甄嬛传曹贵人夺回温宜(去皇帝面前要温宜)(8)

曹琴默见目的达成,欣喜不已,整个人乐得都快飞起来。可这一切被皇帝看在眼里。

待曹琴默出去后,皇帝脸色沉到极点。

说白了,皇帝失望心寒。但这种失望,不仅是对华妃借用襁褓婴儿争宠,用心狠辣的失望。同时,也是对曹琴默的失望。

毕竟,曹琴默是华妃的人。受华妃庇佑,靠华妃提携,多年来才能在宫中平安度日。可如今,曹琴默为了自己的目的,出卖华妃。这等于是赤裸裸的背叛。

皇帝一贯多疑。他会想,华妃给了曹琴默这么多的恩惠,转眼间,还是会落得个被人暗算的下场。那峰巅的自己,岂不是更无人可信。

所以,曹琴默这一招,要回了女儿,却等于送掉了自己往后的出路。

甄嬛传曹贵人夺回温宜(去皇帝面前要温宜)(9)

君臣夫妻,关键是君臣。君臣之道,贵在忠诚。可曹琴默为自己贴上了“不忠”的标签。

她看似要回女儿,获得生机。实则,是自此一步步走向深渊和灭亡。

看结局就知道,华妃失势后,曹琴默揭发华妃罪行,又谏言皇帝杀了华妃,惹得皇帝彻底不满。

他痛恨曹琴默的背叛与卖主,觉得这样的枕边人,让人害怕。故而暗中下药,杀了她。

03

曹琴默是关心则乱。

以她的聪明,稍稍多想,就会知道,皇帝早已看清木薯粉事件,是华妃利用温宜的一场自导自演。只是碍于前朝战事,不敢动年家,所以隐忍不发,被迫放过。

所以,要回温宜,是早晚的事。

可曹琴默来不及多想。她误以为皇帝引经据典,真是在问自己真相。所以失了言。急于撇清自己,供出华妃。

在当时,这件事有三条路可以走:

第一,静待时机,等皇帝出手。既然皇帝知道个中缘由,必然忍不得华妃一而再,再而三作恶。所以,局势缓和后,皇帝一定会做主把孩子还回去。不过这种方法温宜得受苦。

第二种,制造错误。华妃跋扈自大,又智商有限。凭借曹琴默的手段,可以找机会设计,让皇帝愈发意识到孩子身处危险,这样加速华妃把孩子还回来的进程。

第三种,主动讨要。其实就是曹琴默剧里采取了的这一招。但是,可以讨要得更聪明一点。曹琴默用莲子暗示自己的苦衷,其实是做得很高明的。

错就错在,着了皇帝的道,指向华妃该杀。

华妃是什么人?作为全后宫唯一一个非纯元周边,能独宠这么多年,可见华妃在皇帝心中的分量。

曹琴默想杀华妃,就好比一个关系不怎么样,只是充数的小妾,怂恿弄死你的心头肉。即便华妃有错,但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同时,在利益上,皇帝和华妃有相似处境。就如同开始提到的那样,华妃基本算女人堆里的头,皇帝是男人堆里的头。曹琴默这么对华妃,皇帝很难不由人及己。

所以,曹琴默后半段的操作,实在欠妥。

04

对于皇帝的试探,曹琴默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回答。

面子上支持华妃,言语间理解华妃,皇帝会更加怜悯和心疼她,并且对她起保护的念头。

我们假设一下答案:

第一,强化自己对女儿的爱,以情动人——“身为人母,恨不得倾尽所有,让子女平安顺遂。哪怕是以命相抵,换她安宁,也绝无二话”。

第二,避重就轻,给华妃留面子,给机会,也给自己树立向善,通情达理的人设——“这种父母之爱,非亲身经历不能懂。景妃大概是因为不曾自己生养,所以难以理解。有朝一日,有了自己的孩儿,想必绝不会再行此举”。

第三,借机关联,为皇帝描绘蓝图。“臣妾虽人微福薄,却也想着拼尽全力,看护好公主,不让皇上为此忧心。臣妾只想着,皇上前朝繁忙,若得片刻歇息,能享儿女承欢,天伦之乐,便心满意足了”。

这样一来,皇帝会觉得曹琴默既可怜,又明事理。自己已经深受骨肉分离的钻心之痛,却又愿意牺牲、委屈自己,理解别人,用尽心思护主,来保持忠诚。

而且,曹琴默还会有机会落个知心的印象。她谈及夫妻儿女情谊,会让皇帝发现,眼前这个人,其实也是自己亲近的枕边人。可她又本分知足,体谅自己。

再来,子嗣稀少的皇帝,难免不会动情。儿女嬉闹,是沉闷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之一,所以还怎么舍得让孩子冒险。

如此一来,就算皇帝再在乎华妃,也会为曹琴默动容,让温宜养在生母身边。

可曹琴默,偏偏选择了相反的极端。使得虽然一时目的达成,却埋下了更大的祸患。

看皇帝说“华妃到底是没有生养过”这句话,就知道,即便验证了是华妃利用温宜争宠,皇帝还是在找补。

他不愿意相信华妃是如此不堪之人,更不愿接自己爱的人如此。

所以,曹琴默在皇帝面前赤裸裸戳穿华妃,直言想杀死她,已经碰了皇帝逆鳞。

但她的所作所为,却又不难理解。

温宜是她的亲骨肉,她的软肋,她顾不得那么多,只想救回自己的孩子,这才会丧失理智,被一时的情绪冲昏头脑。

偌大的紫禁城,容不下一个母亲心急乱智的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可这毕竟是人之常态。

就好像华妃倒台,甄嬛评价曹琴默的那句话:“顶多是一个被宠妃胁迫的无助母亲。值得同情原谅”。

END -

配图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六月安夏,写作爱好者。用文字记录思考。努力将平凡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原创首发于公众号:六月安夏(ID:liuyueanx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