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地区杂交黑鱼温棚控温养殖技术

_周建宏

杂交黑鱼系使用原产于香港的斑鳢(Channamaculata)作母本,山东 潍坊 的 乌 鳢(Ophiocephalusargus)作父本,通过人工杂交繁殖的后代(子一代),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中山市等地养殖规模很大。其生长快,抗病力强,密养性能好,产量高,但对低温的耐受性相对较弱。2017 年开始,江苏省如皋市城北街道(地处苏中如皋、海安两市交界处)江苏一品饲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桥港养殖基地开始引进该品种养殖,通过为养殖池塘搭建塑料温棚控温养殖杂交黑鱼,获得成功,实现了“南鱼北养”,至 2019 年,共建成规范化黑鱼养殖园区 3 个,总面积 0.547 km2,每 667 m2产黑鱼 6 000 kg 以上,效益约 18 000 元。经过 3 年多的不断探索与实践,获得了较成熟的养殖经验。

1 池塘环境

1.1 养殖水源

选择通江河道上游水,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要求,透明度约 40 cm,pH 值 7.0~8.5,ρ(溶解氧)≥5 mg/L。地下水经过曝气后也可使用。

1.2 池塘

选择黏壤土质地块建造长方形池塘,长 70 m左右,宽 42 m 左右,长宽比约 5∶3,走向为东西向,池深 2.5~3.0 m,水深 2.0~2.5 m。池底淤泥厚度≤20 cm,池埂宽≥4 m,其顶面高出水面 50 cm,池塘面积为 2 500~3 500 m2,池塘坡比 1∶2.5,在池塘水面以上 50~60 cm、上下坡长度约 1.5 m 的坡面布设聚乙烯网格,种草护坡。

1.3 池塘大棚建造

2 个相邻的池塘合体建造一个大棚,在两个池塘共有的池埂上用钢管打桩作支撑,固定架起钢质横梁,用钢丝绳连接池塘(合体)四周管桩(钢管)交叉拉成网状棚架,然后铺设塑料薄膜。中间主桩高6 m,直径 10 cm,打入地下深度≥2 m,边桩长2.5 m,打入地下深度≥2 m,地面以上高度≥30 cm,边桩(钢管)上部向外斜向打入地下,与池塘地平面呈约 120°仰角,以增强固定效果。

1.4 清塘消毒

池塘排水至 20 cm 深时(池塘内剩余水量约≤总水量的 10%),清除底部多余淤泥,厚度控制在10~15 cm 之间,暴晒 7 d 后铲除杂草,平整修理池塘,加固池埂。每 667 m2用生石灰 60~70 kg 化浆或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8%)溶水后均匀泼洒全池,2 d 后注水至 50 cm 深,7 d 后排干;再次注水至1.2~1.5 m 深,2~3 d 后试水放养鱼种。

1.5 防逃设施

池塘两端或对角布设进、排水管。进水管位于池底以上 2.5 m 处,排水管平齐池底。进、排水管均采用管壁钻孔进出水防逃工艺。水管有孔,可进出水的部分管长 1.3~1.5 m,孔径(1.5±0.1)cm。严防黑鱼顶水跃越或随水顺流逃逸。

1.6 种植水草

在池塘四周种植宽度 0.8~1.0 m 的水草带。水草覆盖面积为水面的 10%~15%。

黑鱼自然繁殖技术(苏中地区杂交黑鱼温棚控温养殖技术)(1)

2 鱼种放养

2.1 来源

鱼种来源于广东省市级以上水产良种生产单位。

2.2 质量

要求规格基本一致,无病无伤,体质健壮,体表色泽鲜艳,手感滑润,鳞片完整,游动敏捷有力。

2.3 规格

温棚池塘放养的鱼种规格为 25~300 g/尾。

2.4 放养密度

根据池塘条件、鱼种规格、饵料等情况综合确定放养密度,见表 1。另外,每 667 m2混养 300~400 g/尾的鲢约 100 尾、鳙约 50 尾,每 500 g 3~5 尾的鲫约 150 尾。

表 1 鱼种放养密度

黑鱼自然繁殖技术(苏中地区杂交黑鱼温棚控温养殖技术)(2)

2.5 放养时间

于 5 月 10 日前后放养。

3 饲养技术

3.1 饲料

使用江苏一品饲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产的黑鱼专用配合饲料(膨化浮性颗粒料)。饲料的质量要求适口对号,无腐败霉变,无污染,蛋白质含量≥42%,其他指标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和《无 公 害 食 品 渔 用 配 合 饲 料 安 全 限 量》(NY5072—2002)的要求。

表 2 鱼体规格对应饲料型号

黑鱼自然繁殖技术(苏中地区杂交黑鱼温棚控温养殖技术)(3)

3.2 投喂

(1)食台。在一个大棚内,两个池塘共用坝埂腰部各搭建一个 8 m2左右的投饵台,其结构为钢质框架铺设竹木板平台,放置投饵机。

(2)饲料。根据鱼体规格大小,投喂不同型号的饲料。鱼体规格对应饲料型号见表 2。

(3)时间。规格≤250 g/尾,每日 3 次,05:00,10:00 和 17:00;规格≥250 g/尾,每日 2 次,05:30和 17:00。

(4)地点。饲料投喂在固定食台前扇形水面上,扇形直径 20 m 左右。

(5)投饵量。投饵量根据鱼的规格和水温进行季节性调整。日投饲量:2 月底—4 月初为池内鱼体质量的 1%~3%,4 月中旬—6 月为 3%~5%,7—9 月为 5%~8%,10—12 月中旬为 1%~3%。上午投喂量占全天投饵量的 30%~35%,下午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 65%~70%。具体投喂量还要根据当时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灵活掌握。

(6)方法。严格按照投饵“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要求进行。初期需进行驯化投饵,投饵时先敲击木桶、木板等物,发出固定声音信号,同时撒料,培养黑鱼上浮集聚吃食习惯。驯化期间每天投喂 4 次,每次投饵 45 min 左右,一般驯化 7~10 d。后期既可采用投饵机投喂也可人工撒饵投喂。将饲料运至饵料台,然后均匀撒投,直至鱼群不密集或开始分散、不抢食(或停止摄食)为止,一般投喂时间 20~30 min。

4 日常管理

4.1 巡塘

每天早、晚、半夜各巡塘 1 次。观察池塘水色、水质、水位变化情况;注意鱼类吃食、有无发病征兆、有无浮头缺氧等情况;检查池塘有无渗漏,防逃设施是否完好以及增氧机械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2 水质调控

(1)换水、补水。3—5 月每 15 d 换水 1 次,换水量为池塘水深的 1/5~1/4;6—9 月每 10 d 换水1 次,换 水 量 约 为 池塘 水 深 的 40% ;10—11 月每15 d 换水 1 次,换水量为池塘水深的 1/4。养殖期间水位 1.5~2.0 m,冬季和夏秋高温季节要升高水位至最高水位线(≥2.0 m)。保持水温相对稳定,寒冬季节≥14 ℃,高温季节≤32 ℃。

(2)调节水质。每 15 d 左右泼洒生石灰 1 次,1 m3水体生石灰用量 10~15 g,调节池水 pH 值;7—9 月每 15 d,选择水温 25 ℃以上、日照较强的时候,使用光合细菌、芽孢菌等复合性微生态生物制剂全池泼洒调水 1 次。使用方法和用量根据产品说明书灵活掌握。泼洒生物制剂 7 d 内不得使用杀虫、杀菌、消毒类渔药(制剂)等。

(3)水质指标。p H 值 7.0~8.2,ρ(溶解氧)为 4 mg/L,ρ(氨)≤1.2 mg/L,ρ(亚硝酸盐)≤0.15 mg/L,透明度约为 30 cm。

(4)水温调控。每年 5 月上中旬揭开塑料温棚四周底边,边脚向中央掀起 8~10 m,通风降温,10 月上中旬封棚保温,以此调节和控制棚内气温、水温。池塘水温 3—12 月控制在 23~28 ℃之间,冬季 1—2 月保持在 14 ℃以上。夏秋高温季节适当添加地下水井凉水或覆盖遮阳网降温;数九寒冬季节、连续雨雪天气和日照强度低时,适当添加地下水井暖水,防止水温过低。

5 尾水排放

养殖期内应加强池塘尾水排放管理,平时适度加水,最大限度地减少尾水排放。捕捞清塘时尾水排放必须经过预留生态净化湿地(沟池)净化处理,净化面积≥养殖水面积的 10%,排放尾水达到《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2/4043—2021)要求。

6 疾病防治

6.1 预防为主

(1)池塘放养鱼种前,每 667 m2用生石灰 60~70 kg 化浆均匀泼洒全池。

(2)鱼种放养前,用 5~10 mg/L 的高锰酸钾浸洗10 min。

(3)鱼种下塘后 2 d 内,每 667 m2使用复合碘溶液(2%碘、16%~18%磷、五倍子适量)125 g 全池泼洒。每 10~15 d,用 20 g/m3左右生石灰、1g/m3强氯精(有效氯含量≥28%)、20%浓戊二醛碘制剂等轮换全池泼洒 1 次。

(4)高温季节(7 月 5 日—8 月 15 日),按 1 kg 鱼体质量,每日在饲料中拌入 0.2 g 大蒜素粉连续投喂4~6 d;或者每 10 d 左右使用鱼腥草、大黄、板蓝根等复合中药制剂拌料投喂 1 次。两处方交替穿插使用。

(5)定期在饲料中加入酶制剂等保肝利胆类药物,以保肝护肝。

(6)对所有渔用工具消毒,用 10 mg/L 高锰酸钾溶液浸洗 15~20 min。

6.2 疾病防治

黑鱼常见病的防治方法见表 3。

表 3 黑鱼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黑鱼自然繁殖技术(苏中地区杂交黑鱼温棚控温养殖技术)(4)

6.3 渔药使用

按《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1—2002),不得使用违禁渔药或人体用药,不得超限量使用渔药。

7 捕捞

捕捞前停食 3 d,池塘排出 25%的水量后开始拉网捕捞,待网捕 4~5 次,85%的鱼出塘后,再次排水至 70 cm 水深时,进行 2 次网捕,最后排水干塘,人工捡捕。成鱼起捕率≥99%。

8 结语

原产于我国南方的杂交黑鱼,在苏中地区通过设置塑料温棚保温,能安全越冬,若养殖技术得当,养殖成活率可达 98%以上,每 667 m2产量>6 000 kg,效益>15 000 元,属于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的养殖品种。养殖成功的关键点为:适当控制苗种放养密度,注重池塘水质调控和病害预防,配套好养殖尾水处理设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