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绽莲花(舌灿莲花不如闭上嘴巴)(1)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chang15336896236,进行交流:))

1

看看教室墙上的倒计时,距离中考只有22天了。

早读时孩子们都在积极地背诵着范文。

他们手头的资料不少,全部背诵是不可能的,也没这个必要。如果由我来给他们划定范围,则剥夺了他们自主思考选择的机会。

看着孩子们认真朗读背诵的样子,我决定,今天不讲课。

我告诉他们,将手头所有的范文资料,自己通读一遍,选择自己觉得好的范文,分类背下来。

你可以选择,背诵全篇,或者只背诵其中一句,并在作文本上依次登记完成背诵的日期。

然后整节课,他们都很忙碌。读文章,划重点,做摘抄,编序号,或者将特别好的范文整篇剪下来贴在作文本上。

他们不时会举手提出自己的疑问,有的对范文体裁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习惯,列出了自己的背诵计划。

2

大概是因为生长环境比较简单吧,我一向心直口快,有一说一。

后来读《论语》,看到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心里就十二分地赞同,是啊,孔子都说了,表面上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少有仁德的。

对某些人巧言令色,就必然对某些人是疾言厉色——手心翻过来肯定是手背嘛。

再后来,读苏轼,一边倾倒于他惊人的口才——“辞无不达之意”,一边也叹息着坡公真的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啊,夸人夸得唯恐不够,骂人也骂得唯恐不尽。

所以,因为过于耿直而吃尽了苦头的坡公,在解释“坤”卦的六四爻时,真是充满了身世之感。

3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苏轼解释说,“夫处上下之交者,皆非安地也。乾安于上,以未至于上为危,故九三有夕惕之忧;坤安于下,以始至于上为难,故六四有括囊之慎。阴之进而至于三,尤可贞也,至于四则殆矣,故自括结以求无咎无誉。咎与誉,人之所不能免也,出乎咎必入乎誉,脱乎誉必罹乎咎,咎所以致罪而誉所以致疑也,甚矣,无咎无誉之难也!”

处在上卦和下卦之间的两爻,都是处在多事的不安之地啊。乾以在上为安,尚未到达九五时就比较危险,所以九三爻才会那么从早到晚谨慎小心;坤以在下为安,如果抵达上卦就比较危险。所以六四才要学会括囊的谨慎。

括,意为“结”,扎紧口子的意思。囊,就是口袋。括囊,比喻闭紧嘴巴。

苏轼感慨,六三,处在下卦,内有阳德,尤可正也,但是,到了六四,已经处在风口浪尖的是非之地了,一定要闭紧嘴巴以求无咎无誉。

不虞之誉,求全之毁,都是人很难避免的啊。

苏轼21岁时就名动天下,可谓少年才子,春风得意,甚至有很多参加科考的考生,听说要和苏轼一起PK,直接就躺倒弃权了。

这突如其来的声名和荣耀,并非苏轼所求,然而之后,这些荣耀带来的求全之毁,更是出乎他意料之外。

再加上苏轼心性单纯,认为“全天下无一不是好人”,既辩才无碍,又口无遮拦,不知不觉间得罪了人还浑然不知。

后来将苏轼一贬再贬,贬到惠州还不解恨,再贬至海南,不许当地官员接济苏轼,不给他房子住,恨不得苏轼在蛮荒的毒瘴里自生自灭的章惇,不就是苏轼曾经的好友吗?

苏轼因为写诗讽时而被陷害入狱,在苏轼经历“乌台诗案”的黑暗时光里,章惇曾是到处奔走帮他洗刷冤屈的兄弟啊!

然而,正是在苏轼脱离了困境,又回到政治中心之后,章惇与苏轼渐行渐远,直至恨不能置之死地,其中的“誉所以致疑”,令苏轼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

要么有不虞之誉,要么面临着求全之毁,既无咎又无誉的处境,是多么难以到达啊!

舌绽莲花(舌灿莲花不如闭上嘴巴)(2)

4

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过相似的经历。忽然间不知道为什么,被莫名其妙地点名表扬了,一不小心吃个泡面就网红了,写个辞职信就忽然间被全世界人肉了。

或者忽然间,捐款捐了十万的人,被很多没捐款的人指着骂又作秀呢,或者那么有钱才捐十万捐得太少了。

幸好,讲流言蜚语的嘴只是长在别人脸上,有自知之明的心还跳动在自己的胸膛里。

舌绽莲花(舌灿莲花不如闭上嘴巴)(3)

5

今天的课堂,我闭上了嘴,孩子们却更多的开动了脑子。

我无法改变我的秉性,但我可以学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替对方着想。

与其舌灿莲花,滔滔不绝地倾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不如适时地闭上嘴巴,听听别人的想法,和这个世界的声音。

舌绽莲花(舌灿莲花不如闭上嘴巴)(4)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chang15336896236,进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