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电视的50年代,台湾人的娱乐消遣多在布袋戏、歌仔戏、电影、广播与书报杂志上,且较今日的追星、疯迷程度不相上下近期于台北市文献馆推出的《娱乐时代-记没有电视的10年》特展,可看出当时的娱乐也是能让人「不上班不上课」,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歌仔戏表演兄弟相认?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歌仔戏表演兄弟相认(歌仔戏追星族金戒指丢上台)

歌仔戏表演兄弟相认

还没有电视的50年代,台湾人的娱乐消遣多在布袋戏、歌仔戏、电影、广播与书报杂志上,且较今日的追星、疯迷程度不相上下。近期于台北市文献馆推出的《娱乐时代-记没有电视的10年》特展,可看出当时的娱乐也是能让人「不上班不上课」。

文史工作者庄永明指出,过去戏迷追捧歌仔戏明星,不但是跟着明星全台跑,「红包、金戒指都往台上丢」,而热门的广播剧,一到播出时间,「可以上班的不上班;上课的不上课」。此次《娱乐时代》展,在歌仔戏区便以「手帕交相揪.全台追星去」为主轴,以「歌仔戏追星地图」一窥当年闺密间一同追星的狂热,廖琼枝、黑猫云、杜慧玉、洪明雪洪明秀姐妹、许秀年的原声重现,还可现场以红包袋贴上看板,体验打赏乐趣。

「把《基督山恩仇记》改编成台语版广播剧叫《岩窟王》在当时一播就一整年,非常红」庄永明回忆指出。此次展览也展出了几本广播剧剧本,由李赞声撰稿、主持的广播剧,因为当时大受好评而印制成册,对外贩售,而广播剧本也有不同主题,从日常生活、笑闹剧、明星八卦,都可以成册贩售。

擅用明星经济的还有当时许多杂志刊物,都会用电影明星作为封面,从好莱坞明星到本土台语剧电影,如今看来也刻画了流行文化的变迁。

关注“新海外” 海外资讯一手掌握

声明: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免费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