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考县依靠优越的引黄条件和发达的渠系现状,立足县情、水情,全面贯彻国家新时期“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打造出“三水联调保供给,河湖相连润红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实现了兰考县“河湖畅通、生态健康、宜居宜游、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城区建设新格局。
目前,兰考县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技术评估和行政验收后,正大力推进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争创工作。
“超标”完成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
兰考县立足县情、水情,全面贯彻国家新时期“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目标,谋划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
2014年4月,河南省水利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河南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兰考县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名单。2015年4月,《兰考县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通过了河南省水利厅审查。试点期以来,兰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兰考县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推进各项工作。
试点期间,25项工作全部完成,4大重点示范项目任务全部完成,并完成新增项目6项,15项考核指标全部完成。试点期间,计划投资18.7566亿元,实际累计完成总投资43.7亿元,完成率233%,打造出“三水联调保供给,河湖相连润红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县域“一核三带、三河五渠、三环多点”以及城区“一源、两带、三环”的水生态建设格局初步显现,实现了兰考县“河湖畅通、生态健康、宜居宜游、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城区建设。
试点期末,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2.003亿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至31.2 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71,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3.9%,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城市供水保证率、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均达100%。
通过试点建设,兰考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得到强化,水资源配置大幅优化,水资源保护着力加强,水功能区水质不断改善,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水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水景观建设大幅推进,水文化内涵进一步挖掘,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试点建设期间,兰考县坚持生态引领、保护优先,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方针,建设了凤鸣湖湿地公园、金花湖群、黑龙潭湿地等生态湿地和汶水河、兰考干渠、兰东干渠、黄蔡河等循环生态水系。以水文化水生态为载体,以“梦里张庄”、“中国民族乐器村——徐场村”等特色小镇为亮点,凸显了“黄河文化 特色镇群”的兰考新面貌,为全省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做出了积极探索。
验收工作的通过,对进一步的构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把兰考县建设成为人水和谐的生态之城、美丽宜居的典范之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赓续红色治水脱贫,引黄联调润泽红城
兰考现状渠系发达,引黄条件优越,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滚滚黄河在兰考完成了九曲十八湾的最后一曲。
历史上,频发的战争和水患,是兰考贫困的根源。“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劳动半年糠,扶老携幼去逃荒。”这是20世纪60年代初,兰考“三害”——内涝、盐碱、风沙肆虐的悲惨景象。2014年3月,视察兰考时,兰考干部群众提出了著名的“兰考之问”:守着焦裕禄精神50年了,为什么兰考的贫穷落后仍没有根本改观?为了回答“兰考之问”,兰考县委、县政府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兰考县按照“留住天上水,拦蓄地表水,保护地下水,用足黄河水,用好再生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通过建设二坝寨引黄调蓄工程及相关引黄输水工程、雨水和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工程,坚守“保供给、显清澈、活生态、弘文化、促经济”的原则,以“节约用水、循环水系、河湖连通、多源共济”为重点,本地水、外调水、再生水联合调度,初步实现了“三水联调保供给,河湖相连润红城”的总体目标;结合水源联调、水系治理,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多源互济、蓄泄兼筹、防洪安全的水系连通格局,真正实现了水“活起来、清起来、靓起来”。
从焦裕禄时期治理“三害”,到改革开放后摆脱贫困,再到如今奋力迈步小康,如今的兰考,在继承和发扬焦裕禄精神指引下,把绿色作为城市发展的底色,将生态建设列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从“兰考之问”、“兰考之思”、“兰考之干”到“兰考之变”,“河湖畅通、生态健康、宜居宜游、人水和谐”的美丽新兰考再现豫东大地,更好地解答“兰考之问”。(文/刘洋 图/徐军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