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专题开讲,本篇为第一篇。最近在看《大话设计模式》,开篇对于面向对象的例子特别生动,随手记下分享之。坚持到文末,有黄图哟。【

活字印刷,面向对象

“话说三国时期,曹操带领百万大军攻打东吴,大军在长江赤壁驻扎,军船连城一片,眼看要灭掉东吴,统一天下,曹操大悦,于是大宴众文武,在酒席间,曹操诗兴大发,不觉吟道:‘喝酒唱歌,人生真爽,……’,众文武齐呼:‘丞相好湿!’,于是已臣子速命印刷工匠刻板印刷,以便流传天下。”

“第二天,样张出来后,曹操一看不妥:‘喝与唱,此话过俗,应改为对酒当歌较好!’,此臣就命工匠重新来过。工匠眼看连夜刻版之工,彻底白费,心中叫苦不迭,只得照办。”

“第三天,样张再次出来后,曹操细细一品,觉得不妥:‘人生真爽,太过直接,应改为人生几何才有意境!’,于是此臣再命工匠重新来过。工匠晕倒……”

“看到这里的读者,你说,这里问题出在哪里?”本大鸟问道。

读者:“是不是因为三国时期活字印刷还未发明,所以要改字的时候,就必须整个刻板全部重新刻。”

真长!中场休息会,一起左三圈右三圈吧。看不下去的可以先收藏关注哈。

就上面的例子总结三种模式特点:

1.工厂方法模式(其实,简单工厂模式可以看为工厂方法模式的一种特例,两者归为一类):

一个抽象产品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产品类。

一个抽象工厂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工厂类。

每个具体工厂类只能创建一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

2.抽象工厂模式:

多个抽象产品类,每个抽象产品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产品类。

一个抽象工厂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工厂类。

每个具体工厂类可以创建多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

区别:

工厂方法模式只有一个抽象产品类,而抽象工厂模式有多个。

工厂方法模式的具体工厂类只能创建一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而抽象工厂模式可以创建多个。

两者皆可。

再深入理解(简单工厂模式):

接着上面宝马的例子,客户需要知道怎么去创建一款车,客户和车就紧密耦合在一起了.为了降低耦合,就出现了工厂类,把创建宝马的操作细节都放到了工厂里面去,客户直接使用工厂的创建工厂方法,传入想要的宝马车型号就行了,而不必去知道创建的细节.这就是工业革命了:简单工厂模式

即我们建立一个工厂类方法来制造新的对象。如图:

工厂设计23种模式(这大概是一篇最通熟易懂的简单工厂模式详解)(1)

简单工厂模式又称静态工厂方法模式。从命名上就可以看出这个模式一定很简单。

它存在的目的很简单: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

下面我们从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上来分析下简单工厂模式。

搞事情的客户又来了。当客户不再满足现有的车型号的时候,想要一种速度快的新型车,只要这种车符合抽象产品制定的合同,那么只要通知工厂类知道就可以被客户使用了。所以对产品部分来说,它是符合开闭原则的;

但是工厂部分好像不太理想,因为每增加一种新型车,都要在工厂类中增加相应的创建业务逻辑(createBMW(int type)方法需要新增case),这显然是违背开闭原则的

可想而知对于新产品的加入,简单工厂类是很被动的。

我们举的例子是最简单的情况,而在实际应用中,很可能产品是一个多层次的树状结构。由于简单工厂模式中只有一个工厂类来对应这些产品,会累坏了我们这些程序员。

于是工厂方法模式作为救世主出现了。 工厂类定义成了接口,而每新增的车种类型,就增加该车种类型对应工厂类的实现,这样工厂的设计就可以扩展了,而不必去修改原来的代码等等,欲知工厂方法模式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工厂设计23种模式(这大概是一篇最通熟易懂的简单工厂模式详解)(2)

背景真的很黄

略有收获,随手转发。收藏关注,一个不落。私信你好,惊喜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