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子和
终生践行公心公益的北宋能人全才、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字希文),似乎没来过武义,但他的人文思想、奉献情怀和家训家风已如武义江下游的秋冬芦苇,灿烂地扎根在水网交织土地肥沃的范村。
道光八年(1828),武义拔贡、时任青田教谕的王惟孙撰写《梅山范氏重建祖庙记》:“……我武北九都梅山范氏,其先世本吴人,有讳纯诚公者为文正公犹子,官婺州保宁军节度使,卒葬金华之石壁栗塘,其子孙遂家焉。至元世,德十公复徙于武,其后族姓繁衍,乃奉始迁之祖,别立祠宇。”纯诚是范仲淹之侄,其父范钧是范仲淹堂兄,范梦龄是堂兄弟共同的曾祖。纯诚很小父母双亡,仲淹视为己出以义子收养教育。纯诚字子明,从小勤奋好学,学业长进,经奏补太庙齐郎,转升朝请大夫、婺州保宁节度使,实为清江(今金华市金东区塘雅镇溪干村)范氏始祖。子明长子、幼子均归吴奉祀,留次子正辞在婺,正辞长子直忠、幼子直思和爷爷一样都曾在婺州为官,自纯诚算起十世范德槐始迁范村,成武义范氏之祖。子明生前常以叔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训教育下代,坚信齐其家必先修其身,修其身必先正其心之理,因而子孙名贤辈出。范仲淹先祖是唐代宰相范履冰,他和次子纯仁先后进士宰相,视同第五子的纯诚及孙子正辞也是父子进士,范仲淹娶李氏、张氏、甄氏三房生四子,除纯仁外,纯祐是中书侍郎,纯礼是礼部尚书,纯粹是户部侍郎。
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划粥断齑,都是古人勤学苦读的典故,“划粥断齑”典故主人公就是范仲淹。仲淹不足2岁丧父,他上面还有同父异母哥哥范仲温、范仲镃,生母谢氏出身贫寒,范家怕孤苦母子争家产把他们赶出家门,只有堂兄范钧一家敞开亲情怀抱。还好谢氏面目为人出色改嫁淄州长山富户书生朱文翰,朱文翰和仲淹生父范镛一样也是底层小吏,但他待仲淹母子不错,继父教小仲淹识字抚琴享受安逸,如同己出关心照料,改名朱说(yuè)的仲淹也一直以为朱文翰是自己的亲生父亲。继父是丧妻不久续娶谢氏的,他的原配子女一直排斥谢氏母子,在仲淹20岁时终于被恶言相加知道自己的不幸身世,仿佛惊雷炸醒了人性深处的抗争奋进和雪耻屈辱的雄心。在敏感倔强的仲淹看来,以母亲委屈和痛苦换来的照顾是他最不愿意承受的,这如同纯正好学的书生还被人揭露考试作弊一样窝火,他宁可受穷受苦也要舍弃这种施舍的富裕和安逸。为了母亲也为了自己的尊严,他毅然决然离开继父家,行走荒野古庙拜师求学悟道,一天只吃四块过夜冻粥,切碎一点咸菜佐配就餐。无论求学南都学社,寄宿醴泉寺,苦读应天书院,他都一直坚持,直到五六年后的大中祥符八年(1015)考中进士。仲淹决心有职位俸禄即迎母归自建房子供养,并且要回苏州吴县复姓归宗。范家宗族大小怕他母子争要家产拒绝多年,等仲淹成为北宋名臣和社会敬仰的能人才终于接受,改朱姓复归范氏,为委屈受辱的生母争回了迟到的名份尊严。在封建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是由丈夫和儿子决定的,范仲淹是个大孝子,他要报恩母亲到底。
天圣四年(1026)八月母逝,范仲淹辞官丁忧。苏州太平山有范氏祖茔,那里埋葬着范仲淹曾祖范梦龄、祖父范赞时、父亲范镛和众多同父异母兄弟亲眷,但生母谢氏改嫁了是没有名份的。继父人好也去世了,既然自己已复姓为范,母亲也进不了朱家祠堂,母亲若是送回娘家更是全家难堪。为了补大宋江山千疮百孔的漏洞,更因反反复复的贬谪流放,范仲淹足迹走遍大半个中国,他又一次路过河南洛阳伊川万安山时有了灵感。那里有唐代名相姚崇的陵园,姚崇小时也随母改嫁,经历和屈辱跟自己差不多,万安山还墓葬着唐代尚书裴遵庆及其祖茔,他就在两个唐朝名人中间买块地安置千辛万苦阿弥陀佛的生母和自己及堂兄一家,堂兄范钧1034年死于开封,18年后才和堂弟范仲淹一起被儿子纯仁和义子纯诚下葬。万安山范氏陵园风水好,生母谢氏是子孙们众星拱月的太阳,那里埋着一对堂兄弟还有五个儿子九个孙子三个曾孙……
说到范仲淹(989年10月1日至1052年5月20日),在职场的精准发力和改革创新就像章回小说,庆历新政、戍边御敌、执教兴学等是逃不掉的。他不光脑子好,还敢动真撸起袖子干,豁出去,不怕秉公得罪人,比如天圣六年(1028),他挥书万言《上执政书》,庆历三年(1043),他上奏《答手诏条陈十事》,都把长期提炼思考化为思想和行动。但旧社会的官场签字领奖说好话的混混多,他们把少年努力青年情怀好不容易熬出个中年职位就拿来混好人浪费,而范仲淹喜欢竭尽全力富民强国说到点子办实事。北宋初年,虽然歌舞升平,但内忧外患不少,金国利牙、蒙古铁骑弯刀、西夏马队响箭等,随时是宋朝安全大患。改革吏治、裁汰冗员等等明眼人都知道,好多观点皇帝内心也赞同,可资深国家“栋梁”夏竦、吕夷简等放任你发力,他们老脸往哪搁,官场欣赏你的老友看到皇上和“栋梁”皱起眉头,怎不担惊受怕。朝廷首先要摆平文武百官,只有委屈你个动真的傻子,压制贬黜多了,还是自请流放识相,给皇帝和强人台阶。但许多硬活是人干出来的,范仲淹的能耐是好多事历尽曲折,但又能干出漂亮的结果。比如屯田治军,团结众多边境少数民族,以守为攻大败西夏;建200多华里“范公堤”,横跨通、泰、楚三州海堤;苏州治水开浚昆山、常熟间“五河”,将积水导流太湖,注入于海;赈济灾民,治理蝗灾旱情,要胆略,更要大爱情怀。皇祐元年(1049)10月,范仲淹在苏州出资购买良田千亩成立范氏义庄,并办义学,“明教化,兴学校”,对范氏远祖后代子孙义赠口粮,资助社会贫困群体婚丧用度,把这项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千年。皇祐四年(1052),范仲淹病逝徐州,仁宗亲撰墓碑额匾“褒贤之碑”,加赠兵部尚书、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楚国公,这些头衔比参知政事小,也是仁宗心里一直想封他的。靖康元年(1126)二月,钦宗“褒赠近世名臣,特赠范仲淹为魏国公”。康熙五十四年(1715),颁诏“以宋臣范仲淹从祀孔庙”,称“老儒范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又允许“其从祀于历代帝王庙”。
范文《灵鸟赋》有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留诗305首,刚好一部《诗经》,存词5首,开宋代边塞词先锋。作文单举《岳阳楼记》就是一座山一片海,论文不在素材史料多好多厚,重在行文中交付交融自己流淌的血液和真切的心跳: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