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官赐福广播剧开播,听了一集,陷入狂热,想起那年隆冬大雪夜,我窝在厚厚的被子里挑着夜灯看书的日子,墨香铜臭的故事很吸引我,以至于经常捧着书看到天将亮,也舍不得合上。

她擅长写群像,《天官赐福》是她发表的第三本书,也是截至目前最后一本,是我看过的群像文里的集大成者,合上书,每个配角都活灵活现,让人越品越有味,细想之下,像是能挖出更多的隐藏线。

某种程度上,她的笔触很像我非常尊敬的一位作家——金庸先生。

篇篇数十个乃至上百个有名有姓的人物,都不是形同虚设,他们有情感,有生命,被作者的妙笔赋予了“真实的、有喜有悲、跌宕”的人生。

于是,我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近期准备写一写《天官赐福》的人物篇,结合剧情,或许之后还会再出一些暗线解读。

(前面啰嗦得有点多)

天官赐福对谢怜的感悟 天官赐福人物篇(1)

那么我们今天从谢怜开始吧。

谢怜这个人物很有意思,他穿着一身朴素不过的白衣,手臂上、脖颈上缠绕着白绫,背上背着一个破旧斗笠,这身打扮让人很难联想到他曾经一个武神,也是八百年前亡国了的仙乐国太子。

后来我才知道,他的这身打扮,不是作者凭空写就,每一处都是角色经历的沉淀。

有段时间很流行一句话“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我曾经觉得这话矫情得很,可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

因为这个故事要说得实在太多,今天就只是解读我心目中的谢怜成长历程和心态转变,后篇再解读其他意象和剧情。

这是一个人神共存的世界,神有神的世界,人有人的世界,互不相见却又相互依存,人可以向神祈愿、还愿,神为人实现心愿,而后靠人间的香火供奉获得更强大的神力,周而复始。

天官赐福对谢怜的感悟 天官赐福人物篇(2)

八百年前的谢怜是金枝玉叶的贵人,是仙乐国的太子殿下,十七岁时在一念桥上斩杀厉鬼之后,却为他种下一棵桃树,说出那句名言——“身在无间,心在桃源”。

之后他便飞升成了武神,后又点将了和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个侍卫一同飞升。

年少成名,父母不免骄傲得很,倾尽人力物力,为他建造数千座宫观,香火鼎盛,一时间风头无两,就连后来的风师水师也难以匹敌。

后来仙乐国大疫,国君为保护京城的人不被传染“人面疫”,关闭城门,彻底绝了其他感染了人面疫的子民最后的生路。

天官赐福对谢怜的感悟 天官赐福人物篇(3)

谢怜心中不忍,作为一个神,这些臣民不只是臣民,更是他的信徒,他不可能丢掉他们不管,于是下凡救世,可越救场面越惨痛,终于他失去了臣民的信任,宫观被烧掉、金像被推倒,断了香火,他的神力自然越来越弱。

神的力量来自人的信仰。

他那个时候大概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无法做一个好的神明,为何连区区仙乐国的子民都解救不了。

前有国家大疫,后有信徒背刺,再加上白无相时不时的骚扰,他心中虽乱却仍然坚定——“我要拯救苍生”,这是他年少时曾立下的誓言。

因为私自下凡“救世”,他被贬下凡间,这也是第一次被贬,真正的考验才开始。

只是当时他不知道,这是另一个人给他设的局。

天官赐福对谢怜的感悟 天官赐福人物篇(4)

后来仙乐国灭亡,父亲退位,他们只是凡人,会生老病死。

父亲重病,他典当了全部财产,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谢怜年少飞升,即使是做凡人的时候,他也不愁钱花。

可现下,神明光环不再,他的国灭了,他的父母老了,他的信徒散去了,就连他的侍从慕情也难以“忍受”这苦日子,弃他们而去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风信虽然还在身边,但是他白天卖艺,赚钱给老国君治病,供养着没有任何生存技巧的太子殿下,不免颇有怨言,他们做的这一切,只为了让他专心修行,只待再次飞升。

他背负着“全村”的希望,便找了一处福地修行,却不想遇到了昔日的上天庭旧友,他们不仅对他极尽嘲讽,还亲眼看到了他拦路“抢钱”的行径,尽管他只是为了“劫富济贫”,挽救临危的父亲,自此,他和那些神官结下了梁子,更多的是丢掉了他全部的尊严。

倒霉事一桩桩,曾经八千宫观的太子殿下,如今只是一个抢劫犯、一个穷鬼、一个晦气的瘟神!

这还没完,他回去亲眼看到父母为了不再拖累他,双双上吊自尽,那条白绫沾染了仙乐国最后两位皇族的鲜血,结合强大的怨念,竟然生出了性命,与他心意相通,缠绕到他手上,成了他被贬下凡后唯一一件武器,这便是他脖子上白绫的由来。

亲人故去,旧友抛弃,他再无牵挂,绝望中再逢白无相。

真正的噩梦开始了。

天官赐福对谢怜的感悟 天官赐福人物篇(5)

白无相当众给出了人面疫的唯一解药——它不会感染手上有过人命的人。

可谁敢去杀人啊?

而谢怜,他是神,他只是被封印了法力,贬下凡间,可他还是神啊,他不会死,永远不会死,那么,他不就是最适合的人选吗?

在白无相的教唆下,感染了人面疫的子民们对着谢怜的心脏刺下去,在太子殿中,在极尽奢美的神像之下,他被他的信徒百剑穿心。

不错,他的肉身很快便恢复原样,可是,每一剑刺下去,他还是会流血,会疼啊。

疼,他感受着每一剑的疼痛,身上的血流下又凝结,胸口的洞渐渐愈合,他是神,他不会死,只会生不如死。

他从未设想,他的子民可以这样恶。

谢怜看着信徒们昔年为自己修建得比本人美上百倍千倍的神像金身,那是信徒们对自己想象的投射,而现下破败的宫观里,只有一个狼狈地躺在地上,肮脏虚弱的,即将被世人遗忘的神。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天官赐福对谢怜的感悟 天官赐福人物篇(6)

他听从了白无相的教唆,准备报复他的“子民”,将新的一轮人面疫投放到人间。

只是,他想赌一把,最后赌一次。

他躺在永安的大街上,嘴唇干涸,无悲无喜地看着天空,人们时而上前好奇地看着他,时而闲言碎语,尽数被他收入耳中,只是没有任何人肯给他一口水喝,无所谓了,过了今日,你们都会死。

谢怜几乎下定了决心。

下雨了,他仍旧躺在大坑里,一个路人没看清脚下,被他绊倒在地,背篓里的米撒了一地,那人破口大骂,这谁家的孩子大半夜不回家在这挡路,莫不是跟父母吵了架闹脾气。

谢怜心中仍是无波无澜,任凭你再骂,反正天亮以后,你们都会死,他对这个人间、他的子民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路人骂完之后,随手扔给他一个破斗笠,叫他快回家,不要再耍脾气了。

天官赐福对谢怜的感悟 天官赐福人物篇(7)

他甚至没有看清那人的面貌身形,可是!只要有一个人就够了!

他确信,只要有一个人就够了。

这世间绝非像白无相说得那么险恶,只要尚存一线希望,他就可以为了苍生,所向披靡。

第三次人面疫终究是发动失败,无名鬼魂为他承受了所有诅咒,谢怜就在这时迎来第二次飞升,可他心中有愧,于是自贬下凡,并且自愿散尽全部运气,封锁全部神力。

这是他对无名鬼魂的愧疚,对自己的赎罪。

第二次飞升仅仅一炷香的时间,草草了事,自此,他成为了三界笑柄。

他在人间重新开始,这一次,他不再是太子殿下,不再惦念故国,安心做一个收破烂的仙人,为人解厄渡困,看相算卦,甚至为了生活卖艺,在战场为将士们煮饭,他什么都做过,不再觉得曾经和风信上街卖艺是羞耻,也不再嫌弃母亲做的饭难吃,不再是那个“世界中心,人间正道”。

他终于融入了真实的生活。

天官赐福对谢怜的感悟 天官赐福人物篇(8)

他十七岁飞升,一手仗剑,一手执花,看山是山;下凡救世,被贬两次,亲友离去,信徒背弃,他那段时间心中满是戾气,若是没有雨中一笠,便能万劫不复,他困惑,看山不再是山;而后,他自请被贬,历经八百年人间,第三次飞升,看山还是山。

谢怜名“怜”,怜世人,怜苍生,怜亲友,他一向以令所有人满意为目标,并为之努力。

在少年时跟着师父修道,他的师父曾问过他一个问题——

“二人行于荒漠,渴极将死,唯余杯水。饮者生,不饮者死。若尔为神,杯水与谁?”

谢怜敛了笑意,正色道:“再给一杯。”

别人或回答给有功之人,或回答给年轻人,只有他,宁愿从自己身体里再挖出多一丝的神力给世人。

这便是他,一个真正的悲悯的神。

天官赐福对谢怜的感悟 天官赐福人物篇(9)

执花仗剑,这是太子殿宫观里的神像,寓意是“坐拥灭世之力,不失惜花之心”,他一向如此,他从未改变。

后面结合人物线还会再继续分析这个人物,从某些视角来看,他很像金庸笔下的段誉和张无忌,悲悯又淡然,乐观也坚强。

但他谁都不是,他只是那个一手仗剑,一手执花的花冠武神——谢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