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秋冬之际,距离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已经过了一年时间,他主动约见了老部下陈锡联。

陈锡联怀着忐忑的心情去见了老首长,不知道老首长会不会怪罪自己。

刚一见面,邓小平就热情地握住了他的手,陈锡联便知晓了他的态度,心中越发的愧疚,他红着眼睛诚恳地说:“我这一生中,最对不住的就是您。

主动约见陈锡联(主动约见陈锡联)(1)

陈锡联为何会这么说?邓小平听说后又是什么反应呢?

“你陈锡联能打仗,是个将才”

陈锡联第一次接触邓小平是在1938年1月山西辽县,那时的邓小平刚刚接任张浩成为129师的政委。

在一次各级领导的都在的会议上,邓小平简单地做了个自我介绍,并且发表了一段讲话。

看到在座的各位领导都很年轻,邓小平就直接夸了出口,谁知他刚说完,一旁的陈锡联也接了句:“邓政委也年轻有为!

这是两人之间的第一次见面,也是两人结下深厚情谊的开始。

对于陈锡联这个老部下,邓小平一直非常的欣赏,曾多次当众夸奖他带兵作战的能力,

1937年 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北上抗日,陈锡联担任了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团长,这一年的10月,他就率领部下深入敌后,对敌人阳明堡机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数十架飞机被摧毁,让日军的空中力量遭受重大损失,从此以后,日军几乎丧失了在这一带的制空权。

主动约见陈锡联(主动约见陈锡联)(2)

陈锡联也因此受到了组织上的嘉奖,邓小平更是十分高兴,他特意找到陈锡联,热情地握住了他的双手说:“你陈锡联能打仗,的确是个将才!

受到领导夸奖的陈锡联羞涩一笑,干劲十足,之后更是屡立战功,获得了不少的称赞。

邓小平发火,两次不拉陈锡联的手

在陈锡联的印象中,邓小平一般很少在开会时讲很多话,都是刘伯承司令员讲,一旦邓小平讲的话多起来,陈锡联就知道他这是生气了。

邓小平治军是出了名的严格,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但却很少生气,而陈锡联则“有幸”,体验过两回。

对此他说:“小平同志批评我们一回,我们进步一回。

主动约见陈锡联(主动约见陈锡联)(3)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 1945 年 8 月 2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邓小平任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刘伯承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邓小平兼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

1946年6月,蒋介石撕破脸皮,全面发动内战,刘邓大军遵从中央指示,与敌人进行斗争。

陇海战役胜利不久后,蒋介石气急败坏集结30万军队,妄图歼灭在鲁西南的刘邓大军。

9月初,刘邓大军在山东定陶一带与国民党部队打起来了。国民党这支部队不但装备精良,就连人数与我军相比都高出数倍。

即使这样,我军仍旧与敌人浴血奋战,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胜利,消灭17000余人,歼灭整编第3师,还活捉了师长赵锡田。

这场定陶战役的胜利,让蒋介石大发雷霆,一怒之下处置了不少的国民党高层,其中还包括他的亲信刘峙。

主动约见陈锡联(主动约见陈锡联)(4)

打了胜仗,毛主席则十分开心,还与朱德一起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发电报,庆祝这场战争的胜利。

那段时间,几乎刘邓大军所有战士都十分高兴,但邓小平与刘伯承悄悄在军中转了一圈,却眉头紧锁,满脸愁容。

原来啊,军中不少指战员经历了两场胜利后,就开始骄傲自满,放纵自我,甚至有些人连战斗意志都开始松懈了。

通知下去,明天上午在‘野司’(野战军司令部)开会!”邓小平转身对身边的参谋人员说。

陈锡联此时是第三纵队的司令员,得知要开会,他心中一阵狂喜,刚打了场胜仗,再加上中秋快到了,邓政委该不会是要给他们发月饼吧!

第二天,陈锡联兴高采烈地骑着马往野战司令部赶去,路上偶遇了第七纵队的司令员杨勇,二人便结伴同行,一路上有说有笑。

主动约见陈锡联(主动约见陈锡联)(5)

二人都十分开心,觉得这场会肯定是夸奖他们的,杨勇开玩笑说:”今天开会,看来领导们是准备连中秋节也一块过了啊,说不准还给我们发月饼呢。“

陈锡联点了点头高兴地说:”我觉得月饼应该是跑不了的,说不定能喝上一顿庆功酒呢!

二人相视一笑,随即便快马加鞭朝着野战司令部跑去,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今天不但没吃上心心念念的月饼,连邓小平的手都没握上。

到了会场后,陈锡联却发现了不对劲,在场的所有人都神情严肃起来,哪有要过节或者开庆功会的样子啊。

会议马上开始时,邓小平和刘伯承二人满脸严肃地走进了会场,一些人见状连忙上前想要找他们握手,谁知,邓小平却一一拒绝了。

主动约见陈锡联(主动约见陈锡联)(6)

见到这种状况,陈锡联心里暗道坏了,今天别说吃庆功酒吃月饼看,恐怕还得挨批评。

因为邓小平心情很好辨认,见到人后热情地上前与人握手,那说明他心情极为舒畅,如今他连手都不握了,陈锡联也就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

会议开始后,邓小平就开诚布公地说:今天我们把大家请来,不是欢度佳节,庆祝胜利,而是要开一个不握手的会议。我们不要以为打了两个胜仗就沾沾自喜,握手言欢,心满意足,你好我好,什么都好,要更多地想想自己的不足。邯郸出发以来,我们的工作做得怎样,群众纪律怎样?军民、官兵的团结搞得好不好?部队的指挥和战斗作风还存在哪些问题?希望大家就此发言吧。

紧接着,刘伯承等领导先后发表了讲话,都指出了目前部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陈锡联本以为会议很快就会解散,谁知却一直从中午开到了下午,并且一直不见领导们有宣布解散的意思。

主动约见陈锡联(主动约见陈锡联)(7)

会议期间,有警卫员发来紧急通报,说有敌人的王牌部队正在向野战司令部靠近,但陈锡联却发现仍旧没有散会的迹象。

趁着会议期间的休息时间,陈锡联找到杨勇,两个人都意识到这个会的真实目的,称其为“鸿门宴”。

“看来今天咱俩这自我批评是非做不可喽!”陈锡联开了个玩笑,杨勇在一旁也扮了个鬼脸附和道:“是啊。人贵有自知之明嘛。”

休息结束后,陈锡联与杨勇纷纷主动上台做了自我检讨,找出了自己部队的问题,并说绝对会好好进行整治。

谁知,他们俩的检讨刚一结束,邓小平就立即宣布:“今天这会就开到这了,散会!

今天陈锡联虽然没能如愿以偿地吃到月饼没能喝上庆功酒,但却接受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按他的话来说就是:“又进步一回。”

主动约见陈锡联(主动约见陈锡联)(8)

这是陈锡联经历的第一次“不握手会议”,也是第一次见识到生气的邓小平,他所经历的第二次“不握手会议”则在重庆解放后。

1949年12月,解放战争形势发展越来越快,刘邓大军很快打到了西南,重庆也很快被解放军所接管。

但此时组织上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让谁来管理重庆更合适呢?

经过思索后,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找时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的陈锡联,刚一见面邓小平就握住了陈锡联的手,并开门见山道:“组织上决定让你来担任重庆市委书记兼重庆市市长。

陈锡联性格老实,乍一听便愣住了,然后连忙摇头说:“不行不行,我只会带兵打仗,这种地方工作我干不了,您还是找别人吧。

邓小平就认定他了,笑着开口说:“打仗是为了什么?地方工作又是为了什么?不都是为人民嘛,再说你要不会可以学,国家目前还是很缺少这样的人才的。

主动约见陈锡联(主动约见陈锡联)(9)

陈锡联在邓小平的安抚下觉得确实如此,便接下了这个任务,从头开始一点一点地慢慢学,为地方工作尽心尽力,为重庆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满腔心血。

但是,陈锡联虽然地方工作做得不错,很快就稳定了当地局势,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百姓们也过上了稳定的生活,但同样的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国民党不少的军官贪图享受,在重庆修建了不少的豪华别墅,以及位置装修十分不错的房子,重庆解放前这些国民党军官贪生怕死,纷纷提前逃离了重庆,但房子带不走只能留了下来。

解放初期的重庆是中央的直辖市,以至于这里除了当地政府外,还有着不少重大的机关。

大家这么多年来过惯了苦日子,乍一见到这么豪华的房子,都想住进去尝尝鲜,但豪华别墅的数量是有限的的,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分到,于是一些人便开始“闹房子”。

主动约见陈锡联(主动约见陈锡联)(10)

陈锡联见状,虽然想要阻止,但却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吵来吵去。

邓小平得知后十分生气,立即召集当地干部进行了一次会议。

会议开始后,他直接说道:“今天这是一次不握手会议”。陈锡联见状就知道,邓小平生气了,这是要开始批评人了啊。

邓小平说:“听说你们嫌房子不够,是不是这样子?我们来西南,是为西南人民做点事,不是来享受的,西南人民都希 望我们做点事。土匪还在,你们就想舒服?你们刚到,什么事不做就闹房子,你们想想,住宾馆、住好房子的那些人现在都到哪里去了?”

邓小平与刘伯承一起住在一个上下两层的破旧楼房,一下雨,屋里几乎就变成了“水帘洞”,到处漏雨,但他们却毫无怨言,从未开口说要给自己换一栋更好的房子。

大家听完邓小平的话,都觉得十分羞愧,对啊,以前那么艰苦的条件都坚持下来了,如今却为了几间房子吵来吵去,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主动约见陈锡联(主动约见陈锡联)(11)

果然,会一结束,房子的事情都解决了。

每当和人谈起这一切,陈锡联都感慨万千:“小平同志两次不拉我的手,但我始终认为:小平同志批评一次,我们就进步一次!”

“你在北京不欠账”

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陈锡联立即与李先念一起去见了这位老首长一面。

刚一见面,邓小平就亲切地拉住了陈锡联的手,陈锡联不由得松了口气:“太好了,老首长没有怪罪我。”

但即使没有被怪罪,陈锡联的心里始终不得劲,对于邓小平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

主动约见陈锡联(主动约见陈锡联)(12)

1978年,得知邓小平要见自己,陈锡联忐忑的去见了他,刚一见面就又被邓小平热情的握住了手。

陈锡联再也忍不住了,他真诚地说:“我这一生中,最对不住的就是您,在您第二次落难时没能帮您讲话。

当时的陈锡联已经是政治局委员,没能帮到自己这位老首长,成为了他一生中的痛。

邓小平听他这么说,笑了笑说:“那种情况下,谁都无能为力,不必过于苛责自己,如今我不也是好好的吗?

陈锡联听到老首长的安慰,便越发的愧疚了,坦诚地讲述了自己这些年来的不足以及犯下的错误。

邓小平听完后对他说:“你在北京不欠账,有错误改正就好了嘛”。

主动约见陈锡联(主动约见陈锡联)(13)

后来,有一些同志对于陈锡联有了一些不好的看法,邓小平则公然称:“他没有野心”。

邓小平的一句话,让陈锡联少了许多的困扰。

后来陈锡联在自己撰写的回忆录中说道:“他关心爱护部下的长者风范,让我终身难忘。

1997年2月19日晚,邓小平因抢救无效去世,享年93岁。

得知消息后的陈锡联十分悲伤,他说:“老首长啊,我们好像失掉了什么。”

邓小平临终遗愿也令所有人为之动容:“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设灵堂,解剖遗体,留下角膜,供医学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

将骨灰撒如入大海时,许多家报社对此专门做了报道,陈锡联看了一遍又一遍,始终不敢相信,邓小平就这样离我们而去。

主动约见陈锡联(主动约见陈锡联)(14)

1999年6月,陈锡联也因抢救无效离我们而且,享年8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