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东西具有很强的毒性,我们日常却又离不开它(转载)

法医秦明 04-23 20:45

六十多年前,忽然出现了一批身染怪病的人们,他们神情呆滞、手脚变形,严重时甚至会弯起身体、高声尖叫,更诡异的是,不仅仅是人们如此,成批的猫也似乎得了同样的怪病……

据说这个东西一年只能吃一次(这东西毒性很强)(1)

去年12月初,齐齐哈尔市的某一户人家,一名九旬老人在自家炼制一种据说能治皮肤病的“偏方”,这之后一家三口人全部出现了咳嗽、胸闷、呕吐等中毒症状,随即被送至医院ICU接受治疗。

医院的检验结果显示,患者的尿汞含量均远远高于正常水平。老人女儿的尿汞含量竟高于正常水平160多倍!

在接受驱汞等治疗后的十余天,老人女儿痊愈出院,女婿的病情也逐渐好转,而老人却因为年龄大且中毒太深,不幸死亡。

治皮肤病的“偏方”为何会放倒三口人?

究其原因,原来是老人炼制的“偏方”中含有水银,而炼制过程中没有注意做好防护措施,使得一家人都吸入了大量的汞而致中毒。(新闻来源:央视网)

提到水银,相信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大致都会有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水银有剧毒,面对水银制品时需格外当心。

然而事实上,很多人在生活中并没有把这句话很好的付诸行动。

除了像上文中老人这样荒唐的举动导致中毒,一直以来因温度计等水银制品的错误使用而导致中毒的报道也屡见不鲜,比如 “主妇打碎温度计,只用拖把拖地,造成全家中毒” “女童咬碎温度计被送医院”等等。

据说这个东西一年只能吃一次(这东西毒性很强)(2)

水银中毒的新闻报导截图

诸如此类的报道还有很多,这些都说明了水银中毒,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水银究竟是何方神圣?

水银,为金属汞(Hg)的学名,因其如银似水,故被称为水银。除水银外,汞又被称为白澒(gǒng),姹女,澒,铅精,神胶,元水,流珠等等。

汞(水银)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于诸如岩石、土壤、植物、大气等地方。其存在的形式主要为单质汞(单质汞在高低温情况下都不稳定,所以较少)、无机汞和有机汞。单质汞在常温时呈液态,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但其遇热时易挥发。

值得一提的是,汞的任何存在形式都是有毒性的,其中有机汞毒性更强,有机汞中又以甲基汞最烈。

据说这个东西一年只能吃一次(这东西毒性很强)(3)

金属汞 图源:领育网

汞中毒,是个什么样儿

关于汞中毒的机理,在《中药大辞典》中给出的解释是:汞进入人体后容易与含巯基(-SH,由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组成的负一价原子团)的各种蛋白质及酶类物质结合,致使人体内数十种酶类失去活性、膜功能紊乱,大量细胞受损害。

除此以外,汞还有致突变的作用,造成染色体变异等。

简单来说就是,汞进入人体会与体内具有特定结构的蛋白质和酶类结合,使其失去活性,致使人体内的各项活动失去原本的功能,一般汞的致死量约为0.1g。

急性汞中毒与慢性汞中毒:

A.急性汞中毒:短时间内摄入较高含量的汞,临床表现多为口中有金属味、牙龈炎(部分患者会出现“牙线”)、发热、呼吸异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肾功能衰竭、剥脱性皮炎等等。

然而除了明确知道自己曾接触过汞,很多情况下,中毒者并不清楚自己是否接触过汞,而急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又多不典型,因此在临床中,急性汞中毒需要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敏、传染性疾病等仔细鉴别。

B.慢性汞中毒:汞的毒性是积累性的,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够慢慢表现出来,这种情况主要与职业相关。

临床表现多为神经精神障碍,舌、眼睑、手指震颤(俗称:三颤),牙龈炎、蛋白尿,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脑病。

据说这个东西一年只能吃一次(这东西毒性很强)(4)

职业病引起汞中毒 图源:中国青年网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人们总是会下意识地远离危险,所以其实急性汞中毒并不常见,而因为长期、广泛存在着的汞污染,却使得慢性汞中毒离我们越来越近。

汞,可不单单“毒从口入”

如果说直到现在,还有人对汞中毒的概念还停留在小说的层次上,以为闭紧嘴巴就能高枕无忧,那么对此,小编只能说:请回到现实中来吧!

汞中毒绝不只有“从口而入”这么一条途径,文章开头的那个案例,就是因为汞遇热挥发为气体,从呼吸系统而入的。

A.经由消化系统进入,即是指食入,就像上面所说,汞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被植物吸收、被动物摄入等各种方式进入食物链,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毕竟人类才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

据说这个东西一年只能吃一次(这东西毒性很强)(5)

汞从消化道进入 来源:《全球性汞污染及其防治》

B.从呼吸道进入,即是指金属汞或含汞化物以一种气态的形式被吸入人体。这是汞进入人体的主要方式,最常见的就是职业性汞中毒,比如从事矿产开采、汞合金冶炼、仪表制造等工作的人员。

C.从皮肤进入,最常见的就是长期使用含汞化妆品。因为汞的杀虫作用,一些外用药物中也含有汞,大家使用时当格外小心,长期或大量使用,也会导致汞中毒。

防不胜防的汞中毒

前面说了这么多,肯定有读者有疑问了,既然汞具有这么大的毒性和危害,我们生活和生产中完全摒弃掉、不使用它不就好了吗?其实不然,因为我们生活和生产作业中还真离不开汞。

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已经涉及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A.在电子器械方面,小到温度计、汞盐干电池、蓄电池、自动电开关、紫外线灯、水银灯、荧光灯等,大到飞机、轮船导航的回转器、交通信号的自动控制器等,都存在汞的应用。

据说这个东西一年只能吃一次(这东西毒性很强)(6)

身边的汞制品 图源:中国建材网

B.在化学工业方面,汞可作为电极,电解食盐;以汞代替水作为加热的介质或恒温器;含汞化合物还可作为颜料、防腐涂料、炸药、焰火等;农业上还有含汞杀虫剂、种子除菌剂等。

C.在冶金、铸造业方面,汞既可以用来提炼珍贵的有色金属金、银等;也可以从炼铝的烟中提炼铊;还可以与铋、铅、铝、镉等合成各类合金,用于制作精密器械的铸模、轴承等等。

D.医药学方面,西医上,最常见的是金属汞用于制作体温计、血压计,其次汞银合金可作为牙科材料,甘汞曾用作小儿的泻药(目前也由如乳果糖、麻子仁丸等药物替代),红汞曾是常用的外用消毒剂(现已逐渐由碘伏、酒精、双氧水等消毒剂代替);在中医上,常将汞作为外用药,用于杀虫、攻毒、化腐。

当然,作为医用有明确的注意要点:大毒,不可内服,孕妇禁用。外用亦不可久用或用量过大,尤其是创面有破溃,以免经皮肤吸收中毒。

如果看了以上这些方面,你还是觉得汞中毒离我们有点儿远,那么,下面我要说的,可是跟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避无可避的汞

前面我们说到汞在常温下为液体,遇热很容易就会挥发至大气中,而大气又具有流动性,汞也具有一定的水溶性且易沉降于土壤中。那么这就说明了,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喝的每一口水,脚下踩着的每一方土地,其实都含有微量的汞

不过是因为其远远低于有害人体的剂量,所以对我们的机体并没有什么肉眼可见的危害。

但是,往往就是在我们已经习惯忽视这些赖以生存的物质问题时,却不知道某些我们近乎遗忘的危险已悄然而至。

A.大气污染:因为快速发展的工业,燃煤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人为排放汞的源头,占人为排放汞总量的70%。就拿我们最熟悉的体温计来说,一支最普通体温计的含汞量约为1g。

假定一只体温计中的汞全部挥发至空气中,那么会使一间密闭的50m3的房间的汞含量达到22mg/m3左右,远远大于人体中毒的界限。不同于密闭空间,大气中的汞极易在大气循环的过程中,溶入水中或者沉入土壤中,造成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B.水污染:水污染的方式主要有来自大气中沉降下来的汞、土壤中经由各种水流冲刷而流入江河湖海中的汞、工业废水中的汞等。其中矿物、化工、颜料、化肥、农药等等工业废水的排放,是我国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人体或通过饮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用经污染水灌溉过的植物、生存于污染水中的生物,从而造成汞中毒,例如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见附录)

C.土壤污染:土壤中的汞,除了有来源于大气中沉降下来的汞之外,还有农业中化肥、杀虫剂等所含的汞,以及特定工业污水中的汞。错误地处理含汞废弃物中的汞,都是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土壤中的汞,或再次进入大气、水中进行循环,或沉入土壤中直接或间接地被摄入于其他动植物中,于是又成了危害人体健康的一大隐患。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三者是相互影响的,就算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也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保护好周围的环境,哪怕只是把一节废弃的电池放进正确的垃圾桶里呢。

如果说到大气、水、土壤的汞污染,大家还是觉得离我们生活太远,那么不妨再看看我们的身边。

除了上面说到的打碎了的体温计,还有废弃的照明用灯,室内的荧光灯,室外的高压汞灯、霓虹灯等;还比如曾是牙科用于填充龋齿主要材料的银汞合金。

苏格兰的研究人员曾对180名牙医做过调查,他们发现这些牙医的尿液和指甲中的汞含量是正常人的4倍,而用银汞合金补牙时产生的蒸汽对患者和医生也容易产生危害。

然而因为对银汞合金的安全性始终存在着争议,目前已有国家开始逐步禁止将银汞合金作为填充龋齿的材料,开始由其他材料比如树脂类材料来代替;现在不合格的化妆品可能是众多爱美人士的心头之痛,含汞化妆品能够对皮肤有漂白、祛斑的作用,因此很多美白祛斑的化妆品中多含有汞。

但是因为它的毒性,国家规定化妆品中的汞含量不得超过1mg/kg。然而很多品牌化妆品在明知汞危害的前提下,还是会偷偷加大汞的用量,其中还不乏一些很知名的大品牌,真是让人伤透了脑筋。

看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人觉得很恐慌,毕竟汞只要小小的剂量就能危害我们的健康,然而它又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们的身体。

不过前面也曾说到过,在排除人为因素造成的汞含量上升之后,在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中,汞含量非常非常低,对人体健康也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因此大众不必对此感到过度恐慌。

防微杜渐,我们日常该怎么规避汞中毒呢?

(1)首先,就是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这应该是预防汞中毒的最主要措施了。

除了政府需要大力地控制污染源,对已污染的河流及土壤采取积极的措施(添加石灰等物质,改变汞的赋存形态或采用活性、惰性材料,束缚离子汞)外,我们个人也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正确方式,比如垃圾分类、尽量选取无汞制品等。

(2)含汞制品要小心使用,含汞制品尽可能放置于专门的位置,防止不经意间地毁坏而不自知。

一旦发现室内有汞制品破碎,应当及时捂住口鼻,打开门窗,戴上口罩、手套等,用棉签将汞粘附,放置于密闭容器中,有条件的可以用装有硫磺粉的密闭容器收集汞,及时就医。

(3)与汞有接触的职业,如矿厂、农药厂、化肥厂、灯泡厂、医用器械厂等等这些地方的员工,应当于平时尽可能做好防护,定期检查。如有单位罔顾员工的健康,大家应及时向上级单位反映,争取自己合理合法的权益。

(4)一定要用到含汞药物时,当小心谨慎,避免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以免汞经由皮肤伤口吸收,沉积于体内,造成中毒。

附:典型的汞中毒大事件

1)日本的水俣病

这可能是目前为止最著名的集体汞中毒事件了。

事件发生在1953~1960年间,地点为日本熊本县水俣湾沿岸。在不知火海南部东岸,出现了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障碍患者,中毒者呈现口齿不清、神情呆滞、感觉障碍、手足变形、步履蹒跚等,严重者精神失常、身体弯弓、高叫,甚者死亡。同时出现的是大批表现与人类中毒症状十分相似的猫。

经调查发现,这些人和猫都是吃了海面上浮游的鱼,而出现了相似的中毒症状。到了1959年7月,人们才搞清楚引起中毒的就是积累在浮游鱼中的甲基汞。

据说这个东西一年只能吃一次(这东西毒性很强)(7)

水俣病 图源:搜狐网

2)委内瑞拉的汞污染事件

此次事件发生在1974~1975年间,地点位于委内瑞拉,面临加利渤海的莫洛工厂地带。事件中有16人死亡,200人发病,中毒者均表现为发癫、神经失常、齿龈炎、肠胃炎、贫血等症状。

后来由位于事件地点十分接近的格拉波大学组织学者调查。调查后,毛钠哥等教授将此次事件判定为,由该苛性钠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其中的无机汞进入鱼虾等水生生物体内后,再被人打捞食用而致的无机汞中毒。

3)加拿大汞污染事件

1970年开始在加拿大也出现了汞污染,结果同样也是在河流里的鱼虾中检测出了超标的汞。大气、土壤中的汞污染暂且不提,仅仅是水污染这一项,已经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本期资料来源

[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

[2]靳永卿. 汞的形态分析及汞环境污染的评价--秦始皇陵和西宁某电池厂[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7.05.

[3]许妍. 环境汞污染健康损害补偿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

[4]张伊莉,刘薇薇,刘移民. 不同途径汞中毒对机体影响的分析研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5,33(4):234-237.

[5]J.O.Bockris.全球性汞污染及其防治[J].45-47.

[6]原田正纯.世界汞环境污染事件[J].45-48.

[7]朱晟.我国人民用水银的历史[J].64-69.

[8]赵匡华.我国古代“抽砂炼汞”的演进及其化学成就[J].1984,3(1):11-23

本期编辑团

主稿:未名;审稿:小缘缘;校对:笑言;题图:波波;排版:光吃不胖的排版小分队

本文系法医秦明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