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减产是为了维持油价,作为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油价每上涨10美元/桶,中国每年就将多支付三四百亿美元,但据此结论说中国应反对欧佩克减产却不对
文 |王能全
一段时间以来,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巴尔金都秘书长本人到他身边的一干官员们,都在大力宣传DoC和CoC。
所谓DoC,即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合作宣言(Declaration of Cooperation OPEC and non-OPEC),通俗地说就是欧佩克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联合削减石油产量的行动。
为了应对2014年下半年国际石油价格暴跌后市场严重的供应过剩,2016年11月30日,欧佩克决定自2017年1月1日开始减产120万桶/天,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墨西哥等11国加入并减产55.8万桶/天。国际石油价格从2016年的不足50美元/桶,上涨到2017年11月份的超过60美元/桶。2017年11月30日,24个欧佩克成员国和主要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在维也纳签署了合作宣言,即DoC。
所谓CoC,即石油生产国合作宪章(Charter of Cooperation between Oil Producing Countries),签署于2019年7月2日举行的第六届欧佩克与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上,24个参加CoC的石油生产国签署了该文件。CoC宣称,基于DoC的成功,“为了石油生产国、消费国和全球经济的共同利益”,为了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24国同意进一步加强合作。CoC的三大原则是:公平、透明、平等。CoC明确,设立部长会议,至少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由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参加国担任联席主席;设立技术专家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参加国在任何时间通知部长会议联席主席后,即可退出CoC。
欧佩克一再强调,CoC是交流对话的平台,而非决策机构,对所有的参加国来说都没有承担某项特定行动的义务,对世界所有的石油生产国都是开放的,预计2020年开始生效。
但DoC事实上是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的“二人转”。
自2017年1月1日实施以来,DoC的减产目标分别有180万桶/天和120万桶/天两个阶段,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承担的减产份额最大。如在2017年1月1日的减产180万桶/天目标中,沙特阿拉伯减产48.6万桶/天,俄罗斯减产30万桶/天,几占减产总目标的一半。
由于拥有世界第二大剩余探明石油储量,在油价问题上,沙特阿拉伯一直是温和派,不希望过高的油价对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刺激替代能源过快发展从而使石油成为无用之物。但是,为实施2030年远景计划,沙特阿拉伯力主了2017年1月1日实施的DoC,尽一切努力希望将油价推高到80美元/桶以上,使阿美公司的市值达到2万亿美元,推动阿美公司上市,将手中巨额的石油资源部分变现。2017年1月1日以来,沙特阿拉伯的实际减产量经常超过100万桶/天,原油出口量下降到不到700万桶/天。
经多次推迟之后,11月3日,沙特政府批准了阿美公司的上市计划。因此,在阿美公司没有最终上市,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市前,沙特阿拉伯一定会继续尽最大可能维持DoC。
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通过DoC,俄罗斯近年来获得了超过2000亿美元的额外石油出口收入。因此,普京一直支持DoC。不过,在实际行动上,俄罗斯对于DoC三心二意,一方面并未遵守减产的义务;另一方面,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一直公开不赞成DoC。目前,俄油正在积极推动总投资1570亿美元(10万亿卢布)的沃斯托克项目,仅这一项目未来就将使俄罗斯石油产量增产200万桶/天。
欧佩克方面对DoC实施的效果非常满意。在本次对话交流活动中,欧佩克一再表示,2018年DoC的执行率达到125%,而2019年7月DoC的执行率达到159%;自DoC实施以来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库存下降了2.72亿桶。我们认为,通过实施DoC并扩展成CoC,欧佩克的如意算盘是,维持并增强自身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保持国际石油价格的稳定并推动其上涨,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两者关系中,DoC是基础,没有了DoC,CoC就不可能存在并失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届欧佩克—中国高层对话会现场。王能全/摄
中国和欧佩克高度依赖、相互需要。
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4.62亿吨,其中从欧佩克成员国的进口量为2.61亿吨,占比56.45%。除第一名的俄罗斯之外,欧佩克成员国中的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拉克,分别位列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国的第2至4位。
2019年多个月份里,沙特阿拉伯已超越俄罗斯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很多月份的进口量超过770万吨,一再创历史纪录。近来,中国从某些传统的原油进口来源国减少的进口量,主要依靠增加从沙特阿拉伯的原油进口来弥补。
2018年,欧佩克成员国的原油产量约为15.88亿吨,中国进口占比16.44%。分国别看,沙特阿拉伯原油出口总量中的15.43%出口到中国,加上成品油,中国是当年沙特阿拉伯第一大石油出口目的地国。2017年是伊朗石油出口正常的年份,其原油和凝析油出口总量的24%出口到中国,中国是伊朗最大的石油出口目的地国。
面对欧佩克一再的强调和宣传,我们如何看待DoC和CoC?这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给出答案的问题。
从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的角度,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就是我们应该明确反对DoC。以2018年进口原油4.62亿吨计,油价每上涨10美元/桶,中国就将多支付约340亿美元。
但是,将这一问题放在当前中国整体经济的大环境下,这个问题就不能如此简单地回答:
第一, 2018年中国国内石油产量1.89亿吨,排名世界第七;通过30多年的努力并累计投资3000多亿美元,中国企业在境外拥有大量油气项目,权益油气产量约2亿吨,大部分项目是在80美元/桶、甚至100美元/桶以上油价下投资的。过低的油价既不利于国内石油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巨额境外石油项目的投资回收。因此,已经高度国际化的中国石油行业,需要一个适宜的国际石油价格。
第二,作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在高度依赖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同时,中国还高度依赖国际油气市场。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鼓励和发展清洁能源,开展能源替代,需要适宜的油价;鼓励并加大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减轻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需要适宜的油价;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是重点工作之一,更需要适宜的油价。因此,从国家长期能源战略的角度,我们需要一个适宜的油价和稳定、可预期的国际石油市场。
冷静地分析,中国理性的国际石油价格政策应该是:反对国际石油价格暴涨,但也不支持油价暴跌;世界石油生产、出口国和消费国的能源政策应该透明、稳定并可预期,国际石油市场应该稳定可预期;国际石油价格应该维持在有利于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全球石油行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替代能源稳定发展的水平。
欧佩克是上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维护民族利益、争取经济独立的产物。成立以来从不受西方世界待见,瑞士不让其总部落脚,美国很长时间称之为卡特尔,近来更在酝酿“非欧佩克法案”,要除之而后快。但160年的历史说明,石油工业是一个不能自我调节的行业,需要一个市场维护者。因此,今天和未来的我们,都应与欧佩克加强对话和交流,在明确表明中国对国际石油价格基本立场的同时,有选择地支持欧佩克和俄罗斯等国稳定国际石油市场的努力,积极参与,共同探讨符合世界石油出口国和消费国共同利益的石油政策。
作者为中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编辑:马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