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短片《礼物》,豆瓣8.3分,于2015年3月27日上映于美国。该短片由毕业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动画学院的学生Jacob Frey制作,全片仅仅4分钟,但却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被180多个电影节播放,同时获得了59 项大奖。
短片《礼物》主要讲述了一位身患脚疾的男孩,因不愿接受残疾的自己,整天呆在家沉迷在游戏中。有一天,妈妈给他送了一只狗作为礼物,男孩一开始很开心,但当他发现这只狗跟他一样也有脚疾的时候,便嫌弃地把狗踢开了。
然而,被踢开后的狗,虽然身患脚疾,但却自顾自开心地玩起来。最后,男孩被狗的乐观精神打动了,于是他停止了游戏,主动带着狗出去玩耍,迎来了生命的阳光。
短片《礼物》的创作手法运用了欧亨利式的结尾,给观众带来出其不意的结果。在本文,我将从超限效应、边门效应和现实思考,深度解读这部短片给我们带来的教育含义。
短片《礼物》海报
01、超限效应:妈妈对孩子的反复“说教”,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①什么是“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超限效应来源于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的一个故事。有一天,马克·吐温去听牧师演讲,刚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准确等牧师演讲完毕之后多捐点钱;但是,等了10分钟,他发现牧师还在讲个没完,他开始有点不耐烦,决定不多捐钱,只捐些零钱算了。
如此,他又等了10分钟,结果,牧师还在滔滔不绝,马克·吐温极不耐烦了,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又等了许久,牧师的演讲终于结束,但是,就在开始募捐时,过于生气的马克.吐温不但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在上述故事中,马克·吐温从开始觉得讲得好,想多捐点钱,到最后不仅分文不捐,还拿走2元钱,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短片《礼物》中超限效应的表现形式。
▲短片《礼物》中,妈妈回来,对整日打游戏的孩子担忧
②《礼物》“超限效应”的表现形式
在《礼物》中,男孩因为腿部残疾,很不自信,不愿意接受自己,不愿意面对现实,从而终日呆在家里打游戏,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也许,只有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他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小“自信”。
男孩的妈妈的回到家,还是像往常一样对他进行各种“唠叨”。比如,妈妈跟他说,“外面的天气很好,你应该把窗帘拉开,让阳光照进来”;接着,她又继续说,“你为什么不停下游戏,看看妈妈给你看了什么礼物?”
从男孩漠然和不耐烦的表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妈妈每天对男孩都是各种期待和“唠叨”,以至于男孩对妈妈的话早已经充耳不闻,甚至出现不耐烦的逆反心理。
这就是“超限效应”,在这个效应中,妈妈便是不断给孩子进行语言刺激,每天持久刺激男孩的实施者;而小男孩,便是因不断被刺激,出现不耐烦,逆反心理的受施者。
▲“超限效应”引发男孩的逆反心理
③《礼物》“超限效应”未能带来期待的效果
男孩对妈妈的“唠叨”话是漠视的,不耐烦地,甚至还嫌弃妈妈为他打开窗帘,嫌弃妈妈给的“礼物”挡住了他打游戏的视线。在短片开始,不管妈妈对男孩说什么,男孩正眼都没有看妈妈一眼,而是自顾自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
由此可见,“超限效应”未能带来妈妈期待的效果。妈妈期待男孩停下来,不要再打游戏;妈妈期待男孩可以多带外面走走,感受温暖的阳光;妈妈期待男孩可以自信,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但所有这些期待,都在每日过多“唠叨”刺激,引发“超限效应”下不得实现。
于是,妈妈开始转变教育的方式,这一天,她送给了男孩一个奇妙的礼物,从而引出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边门效应”。
▲妈妈日常对孩子的“唠叨”并无效果,所以想转换思维
02、边门效应:妈妈通过“小狗”礼物,间接教育孩子接受不完美的自己①什么是“边门效应”
“边门效应”主张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通俗来说,就是当孩子屡次不听教导的时候,不要再继续跟孩子谈大道理,而是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去影响孩子,感染孩子,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伟大的教育家、启蒙思想家卢梭说: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边门效应”和这些名人名言都告诉我们,当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候,不要跟过多地跟孩子讲大道理,不要过于明显地表现出家长教育的意图,而是转换思维,用间接的方式,借助“他物”如游戏、绘本故事等,来达到教育的效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男孩的妈妈后来如何通过“边门效应”间接实现了教育目的。
▲妈妈送给男孩一只患有腿部疾病的小狗
②《礼物》妈妈通过“边门效应”间接达到教育目的
男孩的妈妈发现,不管自己跟孩子讲再多道理,男孩也不愿意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更不愿意走出家门与外人、与现实世界接触。于是,她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这一天下班途中,她给男孩买了一个特殊的礼物——一只同样腿部残疾的小狗。
男孩刚开始看到小狗礼物,流露出开心模样。但是,当他发现小狗跟他一样,有一只腿是残疾的,他瞬间厌恶地丢掉了小狗,甚至当小狗再次来找他时,他气愤地一脚踢开它。
然而,当他看到残疾的小狗并没有因为残疾而自闭,而是仍然乐观地面对生活,开心地玩乐起来,男孩开始慢慢被小狗的乐观感染。
他停下了游戏,专注地看着这只腿部残疾的小狗,哪怕是残疾的腿让小狗在奔跑的过程中不断摔跤,但它还是努力站起来继续向前,男孩感动了。妈妈通过“礼物”,逐渐达到自己期待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边门效应”的奇妙运用。
▲男孩逐渐被天性乐观的残疾小狗感染
③《礼物》里“边门效应”带来良好的教育效果
短片《礼物》的最后,男孩彻底被天性乐观的残疾小狗感动了。他开始意识到,虽然自己腿部残疾,但也应该像小狗那样,勇敢地面对挫折,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于是,第一次,他停下来手中的游戏;第一次,他站起来走出家门;第一次,大声告诉妈妈要出去玩一下;第一次,他享受到了人间温暖的阳光。
当男孩打开家门出去的那一刻,一片暖阳照射进来,温暖了男孩,也温暖了我们所有观众的心。随后,一支暖情音乐伴随而起,男孩走出了家门,在阳光下,和小狗开心的玩起来。
男孩的妈妈通过“边门效应”,借助“小狗”这个礼物,间接地鼓励孩子敢于面对不完美的自己,停下游戏这个虚拟世界,积极乐观投身于现实生活的美好之中。到此,我们看到了“边门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终日沉溺游戏的男孩终于走出房门,感受生命的阳光
03、现实思考:短片“超限效应”和“边门效应”带给我们的教育启示①超限效应给我们带来的教育启示:批评孩子需要掌控度
短片《礼物》中,男孩的妈妈也曾每天不断地给孩子讲道理,希望他不要再打游戏,多出去走走,但都引来男孩的厌烦和逆反心理,最终无功而返。这是因为,每天对孩子过多地语言刺激,早就引发了“超限效应”,男孩对这些“大道理”,已经根本听不进去,厌烦至极。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存在“超限效应”。比如,我们常发现这种现象,听某场讲座,20分钟内听的津津有味,半个钟后开始表现得不耐烦,一个钟后开始昏昏欲睡,两个钟后已经有很多人偷偷溜走了。
从这个例子可见,一场讲座,应该要控制时长,重要的内容,尽量在前20分钟展示出来,引发听众的好奇和继续听下去的决心。如果讲座内容太多,最好中途要设置休息时间。一场讲座,最好控制在40-50分钟以内,否则,时间太长,听众就会产生精神疲劳,开始分心。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小学生一堂课是40分钟,大学生一堂课是40-50分钟,这就是把时间控制在“超限效应”以内,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愿意刷牙,父母一次又一次跟孩子说要刷牙,刷牙才不会蛀牙,一次又一次都是干巴巴地讲大道理。但是,收到的效果甚微,于是,父母开始生气,愤怒,直至骂孩子,打孩子,从而引发孩子内心更加抗拒和反感。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批评教育也不能超过限度,否则,在“超限效应”的情况下,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后,并不能取得父母期待的效果。在上述案例中,孩子不肯刷牙,在父母多次劝说无果之后,父母完全可以转变思维,通过有关“牙齿”、“蛀牙”的游戏,或者通过有关“牙齿”的绘本故事,间接地告诉孩子保护牙齿的好处,从而让孩子自觉主动刷牙。
▲批评超过限度 ,引起“超限效应”,达不到教育效果
②边门效应在孩子教育中的意义:有时候采用间接方式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礼物》中,男孩的妈妈发现多次对孩子劝说无果后,选择用另一种间接的方式教育孩子。她想鼓励孩子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于是,她送给孩子一只同样有腿部疾病的小狗。她运用的是“边门效应”。
男孩在看到这只腿部残疾却乐观向上的小狗后,被小狗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深深打动。从而逐渐接受了残缺的自己,带着小狗,走出房门,走向世界。妈妈的教育目的达到了,她通过“边门效应”,间接地鼓励孩子,停止游戏,拥抱未来。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场合可以通过运用“边门效应”产生积极的效果。例如:在小学生的教育教学中,鉴于小学生的有限认知,如果老师强行跟他们干巴巴地讲述生活规则,他们很可能难以理解,从而达不到教育效果。这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跟生活规则有关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来理解生活规则,即运用“边门效应”,间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理,在家庭教育中也一样,当多次反复劝说孩子应该做某件事,而无法达到效果时,便可以转换思维,运用“边门效应”,通过跟孩子做相关游戏、跟孩子共读相关绘本,或者一起观看某部教育电影等,即通过借助“他物”,间接达到教育的效果。
▲在游戏中培养亲子关系,同时运用“边门效应”,间接达到教育目的
最后总结:短片《礼物》虽然只有4分钟,但却给我们观众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同时,该电影也给我们展示了在家庭教育中运用“边门效应”的魅力。在本文,我从“超限效应”、“边门效应”和现实思考三个角度深度解读了短片《礼物》的教育含义,希望也能给你带来思考。我是@我笔之思,欢迎关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