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赏梅需要轻阴,淡月,初雪的环境一样,听阿炳《二泉映月》的最佳时候,是在下着细雨的寂静夜晚。今夜,恰是这样的夜晚。

窗外的雨淋淋沥沥地下个不停,夜很黑,也很静。在一位好友的空间里意外地听到了《二泉映月》的音乐,那悠扬而又伤感的曲声忽远忽近地萦绕在耳边。曲声如泣如诉,低沉而婉转,却又透着不向命运屈服的倔强。这与阿炳那坎坷悲凉的人生际遇是何其的相似。

据说,日本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二胡演奏家姜鸿儒演奏《二泉映月》时,当场潸然泪下,激动地说:“这是一首应当跪下来听的曲子。”我认为这个消息应该是真的,因为这首曲子的感染力确实是太强大了。《二泉映月》是阿炳经历了世间繁华之后,在他最凄凉困苦,茫然无助的时候以他对人生和音乐的深切感悟创作的,曲声中蕴含着人世沧桑,人情冷暖,和对自身的悲惨遭遇的长长叹息,却并没有让听者感到压抑和不舒服。因为阿炳没有一味地沉浸凄凉与苦难之中,而是以一种饱经沧桑后的淡然对这一切缓缓道来,且始终流露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所以那舒缓的,时起时伏的琴声节奏,就如月照松间时,清泉从石上缓缓流过,使人在平静地聆听中有一种心灵上的深深震撼。

二胡低沉哀婉的诉说,使我脑海中又浮现了七十年前江南无锡街头那令人心酸的一幕。瞎子阿炳以竹竿探路,“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步履遥遥出巷口,宛转又上小桥头。”就这样,阿炳艰难地穿行在无锡的大街小巷中,用那把破旧的二胡拉着那些将要永远流传后世的乐曲,换来三两个铜板,勉强维持生计。雪花飘舞的,寒冷的冬夜,阿炳穷困潦倒地静坐在他那四面漏风的小屋中。曾经人世间的繁华与冷暖都经历过,也曾有过风花雪月,但更多的是世事难料,生活艰辛。这一刻,除了漫天飞雪,陪伴他的唯有那把残破的二胡和这凄凉的琴声,曲声婉转中,谁人能知道他内心的伤痛和心酸?

真羡慕当年无锡街头那些行人和商贩,只需一两个铜板,便可亲耳聆听这位音乐天才的绝世琴音。可惜的是,他们并不是阿炳的知音,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幸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阿炳才遇到了两位音乐学院的教授,是他们在阿炳弥留之际,录下了这首注定要流传百世的不朽名曲。此后不到一个月,阿炳便离开了这个带给他无尽心酸和悲凉的人世,只留下了二泉映月这凄美动人的旋律,让无数的知音为他的琴声感动,为他的命运叹息。

夜已渐深,桌上的半杯清茶早已冰凉,窗外的雨依旧在下,琴声一遍又一遍地往还重复。从琴声和思绪中醒来后,心中怅然若失,有一种淡淡的伤感弥漫在心间......

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忆当年(二泉映月歌一曲)(1)

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忆当年(二泉映月歌一曲)(2)

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忆当年(二泉映月歌一曲)(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