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和机器谁最厉害(人和机器有多像)(1)

我曾经被一位大哥带去参加一堂培训课,我怀疑他一定将《影响力》倒背如流!

那天在公司接待客人,来了一位东北大哥,精瘦小个,见面就夸我:“姑娘,你这形象真不错!很适合做女装主播。”说得我心里美滋滋的。(喜好原理)

参观完公司,坐下来闲聊,他特意低声说:“姑娘,这公司虽然不错,但以你的能力,太埋没人才了!你要走出去看看,天都变啦!我之前也只是东北的一农民,自从……”

然后,跟我讲了他来深圳后逆袭故事,能有现在的成就,全因为遇到了**商学院,那些金融术语确实说得我一愣一愣的,顿时觉得这位大哥好厉害!(权威原理)

人类和机器谁最厉害(人和机器有多像)(2)

“大哥实在是惜才,强烈建议你也去学学。要是担心钱,可先上一节免费体验课,但说是免费,你的时间也是钱,还是去上正式课吧,我送你一张优惠卡;要是不放心,我带你去他们公司参观。”(互惠原理)

就这样,我鬼使神差地“斥巨资”报了名,老公怀疑我是不是被骗了,我坚定地说即使被骗我也要去上上这堂课。其实,我内心抱着一丝幻想:可能这真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呢。(承诺一致原理)

第一天的课程果然很精彩,刷新了我很多金融观念,到了晚上,老师就说:“要赚钱就得跟对圈子,报名高级班,才能成为老师的弟子,手把手教你带你投资赚钱。今晚只开放20个名额,火速报名……” (稀缺原理)

旁边的大姐大妈都开始蠢蠢欲动,互相问:“要不要报?”台上有一位大姐,哭着刷卡,说:“早知道这个学院,就不会在网贷平台亏那么多钱了!”慢慢的,一个两个三个……陆陆续续都去刷卡了,下午还坚定说只是看看的大姐,正焦急地打电话给家人要转钱。(社会认同原理)

我报名了吗?

没有!

不是我定律好,是我卡里没那么多钱!【哭晕】

人类和机器谁最厉害(人和机器有多像)(3)

不只是这种大事件,生活中很多小事,都用这些技巧,你不知不觉就被“按下自动播放”了。

不信你看看这些故事:

1、

去商场买衣服,进门看到一件衣服标价“3988”,你心里一紧张,但故作镇定继续看,嘿,发现一件还不错的短袖,标活动价只要988,好划算,买它!

回去冷静一分析,一件短袖凭啥值1000呢?当时脑子进水了吗?

这就是“对比原理”,就叫锚定效应,对下一件事物的判断,大概率就是建立在上一件事物的参考值上。

人类和机器谁最厉害(人和机器有多像)(4)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个德国士兵,执行任务去对方战壕抓个人回来,他冒着生命危险爬过双方前线,落到敌方战壕时,将一个落单的士兵吓了一跳,受惊的俘虏手里只有一片面包,他递给德国士兵。德国士兵感动得不得了,放过恩人,两手空空爬回去,被上司臭骂。

这是“互惠原理”,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在“有债必还的信誉网”里分享失误和技巧,我们才变成了人。

再比如,你儿子对你说:“妈妈我想要买玩具。“

”不行,太贵了“

“那我吃根冰激凌可以吗?”

我猜你一定会答应。

这是互惠原理中的,“互惠式让步”。

3、

一个漂亮姑娘请你做居民娱乐生活调查:“您经常去听音乐吗?观看话剧表演吗?”

“必须去呀,一周好几次呢”,为了显得自己高雅,你不自觉地夸大其词。

你们聊理想聊人生,最后她问你既然经常参加这些高端活动,不如办一张**俱乐部的VIP卡,能为你省下不少钱,请问你好意思拒绝吗?

当然不好意思,因为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显得言行一致)的愿望,人一旦做了选择,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想方设法地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有可能是在欺骗自己。

这就是“承诺一致原理”。

人类和机器谁最厉害(人和机器有多像)(5)

4、

某协会,预言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洪水会淹没地球,协会信徒会被飞碟接走。可真的“洪水”之夜到来那天,并没有任何异常发生,信徒们经过坐立难安后,不但没有怀疑,反而变得更加信任教会,坚信是他们诚意感动了上天。

因为她们不能不信,如果承认他们的信仰错了,他们就完蛋了,由此而来的耻辱感、经济成本和旁人嘲弄,都让人承受不起。

这是社会认同原理,

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我们对社会认同的反应方式完全是“无意识的”、条件凡是式的,这样一来,偏颇甚至伪造的证据,也能愚弄我们。

5、

有一个汽车销售冠军,分享成功秘诀:你的产品是他需要的,你的人是他喜欢的。

他是如何做到让客户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然后每个节日给客户寄贺卡,写上“我爱你”!

不要小看漂亮的人寄的小小贺卡,他戳中了人性中的重要事实:我们特别喜欢听人恭维奉承,尽管我们很清楚那些话不一定是真的。

这就是“喜好原理”。

人类和机器谁最厉害(人和机器有多像)(6)

6、

有一个著名的医疗笑话,一护士将耳痛病人的药,按指令(Rear)滴入他的肛门,没有任何人怀疑是不是医生写错了,而实际上医生只是随手写了右耳的缩写(right ear=R ear)。

这是“权威的高压”,研究发现:在权威的命令下,成年人几乎愿意干任何事情。

7、

“哥们,晚上请你看电影?”

“没时间”

“是禁片哦!我还是凭关系弄到的门票,只剩今天一天了。”

“呀,在哪?”

瞧,没人能躲过“稀缺原理”,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比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刺激人们的行动力。

人类和机器谁最厉害(人和机器有多像)(7)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慨是,人真的和机器没什么区别。我们很多行为,连自己也解释不清楚为什么,其实只是是被某种刺激,启动了我们内在模式反应,比如从众、互惠、喜爱等等。

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只是被支配地活着,无法觉察。

只有少部分强理性的人,会对这些天性有免疫力,并用这些影响力去影响他人。

而我们普通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多一些自省,遇事能用第三只眼审视自己,慢慢地削弱“按下就播放”的影响力,看清事物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