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自然通风适应什么条件(进出隧道光照度差距可达上万倍)(1)

春节即将来临,不少人会有开车回家的打算,相信很多人的回家之路,都会经过隧道,而作为事故高发点,很多司机都会在进出隧道前下意识地踩刹车,因为他们短时间内看不清前方路况。

为什么进出隧道后会出现“视觉空白”?该如何避免?本期好奇心告诉你答案,教你安全通过隧道。

实验结论

白天进出隧道 光照度变化比晚上大高速隧道内外 光照度差距可达上万倍

实验人员:华商报记者

实验设备:照度计(测量光照度的仪器)

备注:各种环境照度值(单位:Lx)

黑夜:0.001—0.02;月夜:0.02—0.3;阴天室内:5—50;阴天室外:50—500;晴天室内:100—1000;夏季中午太阳光下的照度:约为1000000。

实验地点:西安市、西柞高速多段隧道

隧道自然通风适应什么条件(进出隧道光照度差距可达上万倍)(2)

实验顾问:陕西省眼科研究所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主任李军,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大队事故中队副中队长张洪

1. 13日上午10时30分,环城东路朝阳门外隧道,无灯,由南向北行驶

隧道外的光照度为11000Lx(勒克斯,光照度的单位),随着逐渐下坡进入隧道,光照度逐渐变弱,接近隧道口时变为8510Lx,而在进隧道的一瞬间,迅速降低至770Lx,由于该隧道距离短,数值最低时为22Lx,驶出隧道,数值又迅速回升。

2. 13日上午10时40分,环城北路火车站隧道,有灯,由东向西行驶

隧道外的光照度为7200Lx,随着车辆逐渐下坡,光照度在进入隧道口显示为2800Lx,进入隧道后变为433Lx,此后,因为通道内灯位置不同,数值最低52Lx,光照度在200Lx~1300Lx间徘徊。在驶出隧道的一瞬间,数值迅速回升到4130Lx。

3. 13日上午11时,环城西路西门隧道,无灯,由北向南行驶

隧道内稍微堵车,隧道外数值为15230Lx,进入隧道内最低降至8Lx,出隧道时瞬间提升至13000Lx。

4. 13日上午11时10分,环城南路含光门—朱雀门隧道有灯,由西向东行驶

进入隧道前的光照度为11060Lx,进入隧道口一瞬间变为260Lx。刚开始隧道内的灯光比较亮,数值在1700Lx~200Lx之间徘徊,但随后灯距变大,数值降低至70Lx~10Lx之间。而出隧道的一瞬间,数值上升至11340Lx。

5. 13日晚9时50分,环城南路文昌门—和平门隧道,有灯,由东向西行驶

因为路灯设置有一定间距,夜间隧道外的光照度在0~50Lx间,进入隧道后,数值在15Lx~50Lx间变化,但是人的眼睛的直接感觉是隧道内光线明显好于隧道外,同时并不刺眼。

6. 13日晚9时56分,环城南路永宁门隧道,有灯,由东向西行驶

永宁门隧道内的灯光明显比文昌门—和平门隧道里的亮一些,最低数值为20Lx,最高时152Lx,光线并不刺眼。

7. 14日上午10时10分,西柞高速,有灯,西安去柞水方向(注:一般情况下黑夜的光照度是0.001Lx~0.02Lx,此次试验中均记录为0)

与13日天气稍阴不同,14日上午大晴天。准备进入南五台隧道时,隧道外光照度为14800Lx,进入隧道一瞬间,数值降低为321Lx,随着隧道内灯间距越来越大,检测值一度为0,随后的行驶过程中,数值在0~10Lx之间徘徊,但不影响驾驶员观察。打开车灯,效果明显优于没有开车灯。出隧道一瞬间,数值由108Lx迅速升至2280Lx,随后又迅速升至10120Lx,而驾驶员也马上感觉到刺眼。

随后又经过长度不一的北九沟隧道、道沟峪隧道、青沟隧道、熊沟隧道、黄土梁隧道、小瓢沟隧道、四岔沟隧道,这些隧道进出前后的光照强度变化与南五台隧道相似,而在接下来驶出青岔隧道时,明显能感觉到隧道外的光照非常强烈,出隧道口的一瞬间有强烈刺眼的感觉,而此时测试的光照度为28900Lx。

在进入长达18.3公里的秦岭终南山隧道前,隧道口的光照度为5610Lx,在进入隧道的一瞬间,光照度变为590Lx,而华商报记者明显感觉到这个隧道口的灯光比前几个隧道要明亮一些,数值降低速度明显变缓。尽管该隧道内先后设置有3处人造景观,但是测试数值始终在0~30Lx之间。接近隧道出口,数值迅速升高,出隧道口的一瞬间,数值迅速升高至22000Lx。

实验结论:实验显示,白天城市道路光照度与隧道口的光照度相差不大,但隧道口与隧道内数值最大差距达1900余倍;夜间,隧道内外的光照度变化并不大,相对而言有灯的隧道比隧道外光线更好。但对于高速公路,道路周围环境相对开阔,隧道内外的光照度差距甚至可以达到上万倍。

光学研究方面的学者说,数值近乎0时,说明眼睛接收到的光照度极少,相当于瞬间眼前漆黑一片。

隧道自然通风适应什么条件(进出隧道光照度差距可达上万倍)(3)

眼科专家

进隧道前减速 可减少“视觉空白”时限

陕西省眼科研究所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主任李军介绍,从隧道外进入隧道内,眼睛需要一个暗适应的过程,时间较短,但会出现眼睛看不清东西的状态;而从隧道出来,则有个明适应的过程,而长时间在隧道内相对暗一些,出隧道后会眼前一片亮白,也是看不清东西的状态,但是根据研究显示亮适应比暗适应的过程短一些。

李军说,尤其开车时,速度比较快,在遇到暗适应时会在瞬间出现看不见东西的“视觉空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这种适应的过程是一种生理功能。”李军说,适应的过程其实是眼底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发生作用,光线比较亮,是视锥细胞在发生作用,而一旦进入暗适应过程,则视锥细胞从兴奋状态迅速停止工作,这时就需要视杆细胞迅速兴奋起来进入工作状态,而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转换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期间导致的结果就是眼睛会看不清东西。

李军说,两种细胞在交替兴奋衰退过程中,一直在消耗能量,但是目前没有研究显示,这种消耗会对眼睛产生多大的危害,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频繁的转换肯定会带来视觉疲劳。

李军举例说,秦岭终南山隧道中设置了多处人造景观和光源,这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眼睛能适应光线的变化,以免因为隧道内外光差太大对眼睛造成伤害。

李军建议,进入隧道前后,司机降低车速行驶可以让眼底细胞转换的过程相对充分一些,从而减少“视觉空白”的时限。

隧道自然通风适应什么条件(进出隧道光照度差距可达上万倍)(4)

交警提醒

进隧道应开车灯、减速隧道内也不宜开快车

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大队事故中队副中队长张洪说,城市道路中的隧道相对较短,在车速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隧道内外的光线变化对驾驶员的影响不会很大,“但是到了夜间,隧道内外的光线差距有可能变大,这时如果超速行驶,则很有可能因为看不清道路而引发事故。”

对于高速公路而言,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上隧道较多,而有些隧道内外的光线差距极大,“这就需要进隧道的时候必须打开车灯,同时降低车速,以便于看清前方道路状况。”张洪说,因此隧道内灯光需要进行渐变设置,方便驾驶员进行适应。但是因为高速公路隧道内的灯光需要常年打开,常有损坏或故障问题,易导致隧道内光线差距较大,“所以即使进入隧道后,车速也不宜过快,且应保持合理车距,以免驾驶员因光线问题突然踩刹车,诱发交通事故。”张洪说。

此外,冬季秦岭南北麓温差较大,常有南麓阴雨,出隧道遇路面结冰的情况,故遇雨雪天气出隧道务必减速,谨防打滑侧翻事故发生。 华商报记者 李小博

隧道自然通风适应什么条件(进出隧道光照度差距可达上万倍)(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