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供电工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1)

3月29日,在乌鲁木齐市220千伏三宫变电站110千伏电力地下管廊内,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巡检,工作人员在电脑端查看巡检情况。(记者王艳红摄)

新疆网讯(记者王艳红)无人机巡线、地下管廊智能巡检机器人穿梭在廊道巡检、智能机器人自动为变电站“体检”……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在电网建设、电网巡检中加速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让电力巡检实现智能化,保障了乌鲁木齐市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3月29日,记者随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看“天上飞”的无人机和“廊道跑”的地下管廊智能巡检机器人如何完成电网巡检。

会飞的“巡线工”

为电网巡检插上“翅膀”

3月29日,在达坂城区220千伏祁家沟到柴窝堡一二线路的15号铁塔前,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无人机班组班长卓培杰使用无人机正在巡线。

在卓培杰的操作下,一台四旋翼无人机机翼快速旋转,伴随着轰鸣声逐渐飞离地面,朝铁塔顶端飞去。它一会飞到铁塔顶端,一会穿梭于线缆缝隙之间,精准巡查每一处设备。而卓培杰手持操纵端仔细观察着无人机拍摄画面。

“我们这次是无人机精细化巡检,重点巡检铁塔、廊道、导线、绝缘子以及看导线上是否有异物等。”卓培杰说,无人机就是一个会飞的“巡线工”,能测温,能拍照,还能搭载一些设备,用于特殊检修,也可以让无人机定点悬停在线路上方进行重点巡检,精确检测设备细小部件的缺陷。其所拍摄的画面,传输到后台还可以自动识别缺陷,大幅提升巡检精确度。

“我们今天要巡视25基铁塔,大概3个小时可以完成。”卓培杰说,如果是人工巡检,一天只能完成10基左右,使用无人机大幅提升检修效率。

记者了解到,无人机为电网巡检插上了“翅膀”,可以轻松到达距离地面100多米高的铁塔上方,对设备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检测。尤其是在恶劣天气下,让巡线也能轻松实现。

目前,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无人机班组共有3名“飞手”,11架无人机,巡检线路2500公里,占到全部高压线路的一半左右。

会跑的机器人

为廊道电缆巡检装上“千里眼”

3月29日,在乌鲁木齐市220千伏三宫变电站110千伏电力地下管廊内,一台白色机器人正沿着管廊上方的轨道行进,为线路进行测温,两只“眼睛”记录着周围的环境和设备运行变化。

“这条管廊全长1.4公里,敷设有7回110千伏高压电力线路。”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输电运检班工作人员哈斯特尔·哈哈尔曼说,机器人的两只“眼睛”可以旋转调节,一只用来测温,一只用来拍照,同时它的身上还有气体、温湿度外部传感器,通过管廊内无线信号为后方处理系统提供原始数据。

机器人在管廊内巡检,而工作人员在电脑端就可以查看巡检数据和画面,检测到缺陷还可以发出报警信号。

“机器人全面巡检一次只需 12分钟,检测的可靠性和精准性均比较高。”哈斯特尔·哈哈尔曼说,人工巡检两人一组,需要5小时才能完成。人工巡检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在密闭空间内持续作业时,存在火灾、气体中毒等风险。

机器人作为智慧电力巡检的“主角”,实现了地下管廊和电力线路状态的实时感知、自主预警和智能处置,为地下管廊电力线路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