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北京已经进入第一个杨柳飞絮高发期。记者获悉,今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将结合景观提升等工作,加大对老弱病残飞絮杨柳雌株的更新改造工作,目前已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部门,繁育不飞絮新优杨柳雄株5万余株,其中包括不飞絮古毛白杨(树龄100年以上)后代4万余株,它们将传承古树的长寿、抗逆基因。

柳絮有几个月时间一直在飘(从根源解决飘絮问题)(1)

园林绿化工人正在给成年柳树剪枝。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繁育古毛白杨雄株后代,没有飞絮烦恼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副处长介绍,杨柳树是北京的乡土树种,对首都生态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杨柳树属于雌雄异株,飞絮来自杨柳树的雌株。春季雌花序授粉后生成一个个小蒴果,里面包裹着白色絮状绒毛,绒毛中藏着一些不到芝麻粒大小的种子。发育成熟的小蒴果逐渐裂开,白色絮状的绒毛便携带着种子随风飞舞,繁衍后代,形成了“杨柳飞絮”,是植物正常的生理现象。

所以,杨柳雄株刚好可以“扬长避短”。雄性毛白杨无飞絮、树干通直、枝繁叶茂、树形优美、生长快、寿命长,科学开展雄性毛白杨的繁育、示范与推广,对北京杨柳飞絮治理以及提升首都园林绿化质量、改善首都生态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从根源上解决困扰市民的飘絮问题,2015年起,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牵头实施了“雄性毛白杨古树优良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的研究”。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刘勇介绍,这些不飞絮古毛白杨的幼化苗木不但保留了杨树的全部优势,而且没有飞絮烦恼,在园林绿化建设、景观生态提升以及京津冀等地区杨柳飞絮治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柳絮有几个月时间一直在飘(从根源解决飘絮问题)(2)

洒水车正在冲洗地上的柳絮。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古树“幼化”,部分已应用到造林绿化中

位于大兴礼贤的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黄垡院区组培室中,有一万多株绿油油的瓶苗,这些玻璃瓶中10公分高的组培苗,不久后将移栽到温室里进行炼苗,待根系发达之后,将移栽到大田中进行培育。

不远处的大田中,栽植着5万余株2020年繁育的雄株毛白杨,这些幼树有3米多高,形成了一片绿林。它们传承的是大兴百年以上雄株毛白杨的基因,因此具有乡土、长寿、抗逆的优良特性。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新品种培育与科普中心工程师段美红告诉记者,毛白杨具有速生的特点,一般生长十多年就成材了,但是简单的扦插繁殖的苗木寿命较短。所以,结合“乡土、抗逆、长寿”等北京绿化植物选择的要求,在繁育毛白杨雄株后代时,研究人员精心挑选了4棵长寿的古毛白杨雄株作为“母树”。

据介绍,研究人员曾经历了多年摸索和试验。2015年以前,他们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推广应用了北林雄株1号和2号。北林雄株1号和2号的选育初衷是作为用材林,并未物尽其用。2015年起,他们将研究的方向转向乡土长寿古树上,被选中的4棵古树树龄都在百年以上,长势良好,夏季枝繁叶茂。

技术人员采取了扦插、组织培养等多种手段进行繁育试验。它们都属于无性繁殖手段,其特点就是保留母树的优良特性。根蘖苗,是从古树的树根上萌发的幼苗,待根蘖苗长成枝条,就可以利用其茎段进行扦插和组织培养,长出幼苗,之后再移植到大田,继续培育。

段美红解释,技术人员使用扦插方法采集的是200年古树的根蘖苗,尽管其很幼嫩,但也叠加了古树的年纪,可能再过许多年就走向衰老。利用根蘖苗组培可以使树木更加“幼化”,生命力更旺盛。她说,“幼化”就是将树龄不断缩小,使用根蘖苗组培出来的树苗是只有几岁的“树宝宝”,更接近于种子苗,苗木可以存活更久。

目前,5万余株苗木已经有部分“出圃”,应用到造林绿化建设中,下一步还将依托前期攻关形成的雄性毛白杨古树幼化组培技术开展规模化应用,在园科院黄垡院区建立毛白杨古树繁育基地,扩大繁育雄性毛白杨古树优良品种的苗木,在北京市及周边省区辐射推广“不飞絮古树毛白杨”优质资源。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