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舟出生于北京,1986年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留校任教四年有余,后赴美国学习和工作,并获得哈佛大学设计硕士“杰出毕业生”,美国注册规划师。在美国工作、生活多年,对于中西文化的融合有着很深的理解。张润舟设计的建筑类型多样,既有商业综合体,也有校园项目。作为美国和中国许多著名项目的主管和首席设计师,其代表作品包括圣荷西(硅谷)州立大学新校区、中海 北京甲叁号院,阿那亚滦平小古道金山岭,卓越 深圳御山海,旭辉 合肥铂悦天汇,广州 时代龙湖云来、当代 蘇洲府等项目。而近年来,在北上广深,几乎大半的最高端项目,都是滙张思设计的。这也使得他被业内誉为地产界的高端住宅大师。对于张润舟来说,建筑师一定是先做好设计、做好品质、做好创新、做好服务,也就是说把握设计的根本。在此之外,建筑师更要注重社会责任。

建筑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与时代背景、社会意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影响力的建筑作品更是建筑师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产物。正因为建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也倍加重要。

深圳市壹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HZS滙张思董事长张润舟)(1)

当代 蘇洲府

深圳市壹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HZS滙张思董事长张润舟)(2)

卓越 深圳御山海

张润舟的设计理念,是要舶来品接地气。“舶来的东西要与当地文化嫁接才容易成为经典”,张润舟在出席某次建筑师集会的时候表示:“好的设计师,好的电影制作人,好的艺术家,他是有社会责任的,实际上非常巨大的社会责任。光自己提供一个高品质、有品位的设计还不够,他们要引导大众的品位提升。”在他看来,真正的好设计,是能够通过电影、绘画、建筑等不同的媒介,达到让老百姓审美品位提高的这样一个共同目的。他眼里的好建筑,是带有当地烙印,岁月痕迹的建筑。他说:”我不希望那个东西出来以后,感觉放在巴黎也可以,放在伦敦也可以,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也可以。”

这种理念在滙张思的很多设计中均能看出端倪,例如某广州住宅设计,当时大部分珠江两岸的楼盘均以一线江景为销售噱头,但不可避免地就产生了一半住户天天畅享江景,而另一半业主则虽然住在江边,可惜日日处于“背水而居”的状况。而他和团队就以两个巧思“嫁接”,把楼盘跟珠江设计成45°的夹角,这样就有更多的用户可以享受到珠江的景色。

另一个当年让人称赞的设计细节,则是让老广州的西关大屋在设计中重生。西关大屋是清末民初时广州的顶级豪宅,像北方的四合院一样大都有两三进的体量。跟北方大宅门所不同的是,西关大屋为了避暑,一二层的挑高均在3.5米左右,另外为了在南方多雨的季节考虑,西关大屋的功能性上多了骑楼这一本土化特色设计。

张润舟的思路是本土文化上盖出的新华厦,于是这珠江边的荔湾新楼盘就有了生于骑楼的现代空中连廊,有了最高可达11米的室内挑高。似曾相识的设计让前来看屋的老广州们先是会心一笑,后是倍感亲切。当年出海做外贸生意的广州大班(中外通商商人旧称),自家的女儿们就在西关大屋里上家塾,刺广绣;现在的新西关小姐们,仍然能够像她们的祖辈一样,大雨中在骑楼下,和左邻右舍的小姐妹们一起谈笑风生。

除了商业楼盘,张润舟还喜欢接老本行的规划项目。

郫县豆瓣大家熟,但盛产豆瓣的成都郫县三道堰镇请张润舟过去可不是为了吃豆瓣酱。这个距离郫县六公里的小镇是个千年古镇,川人在这里繁衍了一千年,岷江的两大支流柏条河、徐堰河也穿过小镇流了一千年。

滙张思的规划,还是本土化为主、现代技术为辅的“张润舟理念”。老老实实地还原古镇样貌,而不是大兴土木兴建高级酒店和标新立异的度假村。滙张思设计里的三道堰,是清理河道,建立横纵交通网,拆除和白墙黛瓦老民居不太和谐的违建,最后重现那个当年古朴宁静的川西水乡。

“国外有名的事务所,不是在做标新立异的建筑,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品质,质量非常好的建筑,对城市来说非常贴切,功能做得非常好,不盲从传统的审美、美学的比例,但很得体到位,绝对不是一个张牙舞爪、想展示自己的东西。”张润舟解释。

真正让张润舟担忧的,是在二三十年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高效率高浮躁的状态。他担心在这种亢奋状态下,生产出而不是创作出的东西缺乏太多的思考、细节以及品位。追求潮流、追求利益的前提下往往设计会变成一具没有内涵的空壳,外表抢眼,里面的东西反而不下功夫。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众多知名地产开发商都会先后成为了滙张思的合作客户。

张润舟的设计血统,多少源于他的生长环境。他的家里,一屋子的设计师。“我父亲、妹妹、妹夫本科是同济的,我是清华的,后来家里几个又都去了哈佛深造。大体上,我们家分为同济派和清华派。”张润舟说。家里的设计血统一代传一代,学院的建筑也是一种交棒。张润舟最希望的就是公司的设计师,乃至社会上的千千万万的设计师,都能够老老实实做建筑,不标新立异,少受时代发展过速的压力,也就没有雷同,没有山寨,我们的城市面貌能真正体现中国的特色,让世界仰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