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梅花为主题的书法作品(梅花香自苦寒来)(1)

孙伯翔先生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登上书坛;当时立即引起书法界的极大关注及好评。如今已是耄耋老人的他不仅依然保持着高超的创作水平,而且学而不倦,时时有新的进境和拓展出来。

以梅花为主题的书法作品(梅花香自苦寒来)(2)

孙伯翔先生的书法根基于北碑,尤其是对龙门造像题记用工极深,这在当代书坛早有定论,然而我们在欣赏他的作品及风格时,应该引发更多更深的思考。碑学主张在清代中期形成以后,其影响广泛普及,一直到今天仍持续不衰。其间近两百年,虽然产生了像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沙孟海这样的大家,但直到现在,古代碑刻中蕴藏的丰富资源还远未被充分认识和发掘,孙伯翔先生的实践及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以梅花为主题的书法作品(梅花香自苦寒来)(3)

《杨大眼造像记》

说到孙伯翔先生的书法,其作品俱在,风格面目人所共见,不必再多费笔墨形容。我觉得讨论孙伯翔先生的书法,首先要强调的应该是他在取法上的明确和执着。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特有的技法原则和评价标准都是经过历代书法家的实践逐渐积累形成的,对于后人来说,要想使自己的作品符合书法基本规律,获得书法界的认可,就必须向传统经典或前代名家去学习。道理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往往不那么容易。

以梅花为主题的书法作品(梅花香自苦寒来)(4)

《魏灵藏薛法绍造像题记》

以学习魏碑来说,当代书坛走这条路的人不少,而孙伯翔先生能够挺然独出,木秀于林,既把握住了魏碑的雄壮浑厚特征,同时又表现出自己的个性风貌,这就不能不归功于他的勤奋和执着。孙伯翔先生临古功力之深是超出常人的,通过长期、反复的临写,将古人的技法真正地转化成为自己的本领,随心所欲地运用发挥出来,并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以说孙先生取法《始平公造像记》的历程与吴昌硕临写《石鼓文》数十年最终自出机杼,走的是同样一条道路。

以梅花为主题的书法作品(梅花香自苦寒来)(5)

《始平公造像记》

当然,学习古人的目的不是为了像古人,而是要借临习获得技巧能力,最终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因此,讨论孙伯翔先生的书法时,不光要看到他的勤奋、执着,还要看到他的善于学古和善于融会贯通。

以梅花为主题的书法作品(梅花香自苦寒来)(6)

我们知道孙先生是根基于魏碑的,但他今天的作品面目已经不是单纯的学魏碑了,在他独特的个人风格中,既有魏碑的基调,也有清代以来碑派画家的启发,更有碑刻以外的滋养,这些因素的体现并不是简单的拼合,而是在他的熟练挥洒中自然地熔铸为一体,水乳交融,不露痕迹。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方面需要长期的磨练和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敏锐的感觉和清醒的头脑。从孙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立足北魏,同时更放眼整个书法传统,专精一体而又博涉多方的实践特征。

一个成功的艺术家的作品及风格,不仅要能让人喜欢、佩服、品味,更应该能够引起人们思考,给人以启发,孙伯翔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书法家!

以梅花为主题的书法作品(梅花香自苦寒来)(7)

原创图片——自适居

文章作者——刘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