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大结局了,但是热度仍然居高不下,从开始的意难平疯狂吐槽剧情的删改,慢慢转变为戏里的主演,其中张颂文是最大赢家,蛰伏十几年一夜成名,于正称他是中国内地男演员的天花板,真是货真价实。

张译演技被认可(张译在狂飙中演技为何忽高忽低)(1)

不过比起张颂文的“成功”,另一名主演张译却引发了争议,从《狂飙》开播到如今顺利收官,平时非常热心肠帮作品宣传的张译,却始终没有对《狂飙》发布任何宣传内容,哪怕收官的时候,众演员都送上了“小作文”庆祝这个爆款作品的诞生,唯独张译从始至终一言不发,像是和这部作品没关系一样。

《狂飙》播到一半的时候,我发了一条微博,质疑张译的演技,差点没被张译的粉丝骂死。但事实上和我有相同看法的也不少,安欣这个人物自相矛盾,角色根本立不住。后来看了一些传闻,有些根本就是谣言,没说在点子上。这里个人分析一下张译演技为何忽高忽低,跟剧组是不是“闹掰”了吧。

张译演技被认可(张译在狂飙中演技为何忽高忽低)(2)

1、传言:本来的主演是张译和杨洋,张译饰演高启强,所以对这个角色大加润色,后来杨洋辞演,张颂文更适合高启强,张译不得不去演安欣,所以导致闹情绪。

张译是一个成熟的演员,从《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到后来重心转移到电影领域,参演了《追凶者也》《悬崖之上》《满江红》多部电影并获奖,一个成熟的演员当然知道角色安排是为剧情服务,并不至于因为抢角色而闹情绪。

至于“大加润色使高启强形象更丰满”这一说多半是粉丝或某方水军发出来的,润色加戏一般都是在进组拍摄过程中发生的,在这之前那叫改剧本,你说提前做了功课为人物写个小传还有可能,改剧本这事还得问编剧同意不同意呢。

2、传言:张译本来是艺术总监,但是片尾名单中只写了演员,没有艺术总监。导致张译对剧组有些不满意,剧组把张译艺术总监身份除名,张译就把唯一一条宣传内容给删除了。

艺术总监等各种总监很多是虚名,薪酬没有多少,有的甚至没有薪酬。一部影视剧的主创人员主要就是导演编剧演员,张译作为第一主演男主角,应该不至于因为一个虚名不识大体,因为酬劳就更不可能了。就因为一个名头,就全程不配合宣传,甚至删掉唯一一条微博?也太看轻成年人的自控力了。


那么,张译到底跟剧组有没有矛盾?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按照我个人的推测,矛盾肯定是有的,但不是跟剧组,而是跟导演徐纪周。

导演徐纪周之前的作品《中国刑警》《打黑风暴》《永不磨灭的番号》我都没看过,但是从《狂飙》里的几个片段可以看出他是很懂观众喜好和流行趋势的,换句话说他很懂流量。

一是剧中安欣和高启强、高起盛和高启强、赵立冬和王秘书似有似无的“暧昧”关系,其实就是为了迎合所谓的“磕CP”;二是中年高启强被飙车小妹调笑,后来扮猪吃老虎等情节,其实是故意加了“爽文”“霸道总裁”的味道。这些情节删掉改掉影响整部剧的节奏吗?并不影响,保留得如此刻意,其实就是向流量妥协,还不如后期多给安欣安排几场戏呢。

那么张译呢,你去看全剧的演员中,是不是目前他的咖位是最大的?而且是电影咖。一个演员地位高,话语权就足,那么往轻了说就可能固执自己的表演方式不听导演的,往重了说就可能加戏改剧本。

毫无疑问,张译在《狂飙》中表现不佳,时而卖萌娇嗔,时而结巴装傻,时而敏捷伶俐,时而正义情深,但这不叫演技好,一个角色在一部剧里是一个行为举止和性格有连贯性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在每个片段里表演“演技”。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如果是和张颂文的对手戏,他的表演就比较正常,但是面对李一桐等小演员的时候,张译就有些过于松弛。嘴角老是呈现出一种很老练的憋笑,类似小品演员在等待笑点观众鼓掌一样。演员年轻的时候,这个叫天赋,但是更成熟更有地位了以后,就有很多模式化的处理,之前受到这样质疑的还有黄磊、宋丹丹他们,就是过于有经验,所以会形成一套自己的处理体系,在一些不太重要的戏份的时候,就按照感觉来演,感觉大于一切,而不是服务于人物。

另外比如安欣的口音设计问题、服装问题,如果导演编剧是故意设计了本地化的口音,那么安欣的队友以及一些配角也应该有,会显得比较接地气,但是很明显,其他演员都是普通话,只有张译用了不知道哪儿的口音,而且还不是一直有,这就有可能是张译的一意孤行。服化道方面,其他角色都能看出剧组是用了心的,不至于犯“安欣一件Burberry风衣两万块”的错误,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服装是张译自己选的。

张译演技被认可(张译在狂飙中演技为何忽高忽低)(3)

安欣一件Burberry的风衣两万块

张译是否改剧本了,这个其实不用看传言,狂飙官方就发过视频夸张译为小朋友改戏,张彪饰演者也在直播里说过张译是他们的恩人,改了很多戏。

张译演技被认可(张译在狂飙中演技为何忽高忽低)(4)

张彪为张译澄清

张译演技被认可(张译在狂飙中演技为何忽高忽低)(5)

张译指导小朋友演戏

改戏这个事情,观众和演员都没什么意见,但是导演有没有就不知道了。

所以通过这些方面判断,安欣这个角色的处理张译决定得更多,怎么演他说了算

可是,怎么剪是导演说了算啊!每场戏往往要拍很多条,演员会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演很多遍,但是剪辑的时候保留哪一段,则取决于导演想要怎么塑造这个角色。

所以,张译在《狂飙》中的演技忽高忽低,他肯定有错,但不是他一个人的锅。

《狂飙》拍摄的时候还是疫情期间,又在炎热的广东,动不动还要被拍摄场地方驱赶。有没有发生不快,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结合导演徐纪周手滑点赞“安欣角色要找杨洋演”又取消这一点,以及迎合流量删改戏份有可能与张译创作理念不合来说,大概率张译和导演互相不满是真的,但是不至于到和其他演员和剧组不合的地步。

如果你觉得分析的有道理,别忘了点个赞。继续阅读下面的信息。

张译演技被认可(张译在狂飙中演技为何忽高忽低)(6)

张译不光是没帮《狂飙》宣传,甚至还主动删除了去年发布的唯一一条关于“安欣”的内容,之前还有不少粉丝觉得是系统BUG,说张译都好久没上线了,怎么可能专门删除一条去年的内容,但平台工作人员回应说,这条内容,就是张译“自己删除的”。

张译演技被认可(张译在狂飙中演技为何忽高忽低)(7)

对于张译和剧组发生了什么事情,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在2月3日的时候,有网友透露张译与《狂飙》剧组“闹掰”的原因,其中涉及一些东西,还是比较令人信服的。

张译演技被认可(张译在狂飙中演技为何忽高忽低)(8)

网友说张译对剧组不满的原因之一,是张译的“艺术总监”身份被除名,从《狂飙》的剧情和花絮中,我们能看到张译为剧组设计了许多非常巧妙和精彩的桥段,比如那段安欣拿“警戒线”逼退高启强的镜头,就是张译设计的。

张译演技被认可(张译在狂飙中演技为何忽高忽低)(9)

除此之外,张译还在片场给其他演员改台词和剧情,利用自己的丰富经验帮助那些小演员更好地进入角色,可以说张译为《狂飙》尽心尽力,费了不少心思。

而且在拍戏通告上也明明白白写了张译是“艺术总监”,可到了正式播出的时候,在片头或者片尾醒目位置上,没给张译留下任何位置,大家只知道张译是主演,对于“艺术总监”这个工作,谁都没看到。

张译演技被认可(张译在狂飙中演技为何忽高忽低)(10)

可能是这个原因,导致张译对剧组有些不满意,剧组把张译艺术总监身份除名,张译就把唯一一条宣传内容给删除了。

此外,网友还说《狂飙》本身不是39集,其实拍了许多,但因为一些原因剪辑成了39集,而其中关于张译角色的内容被大篇幅删除,导致张译这个角色在后期过于片面空洞,塑造得太过于扁平了。

这一点我相信许多观众也看了出来,《狂飙》几乎把重点都给了“高启强”这个恶人,把这个黑老大描绘得有血有肉,本来安欣前期角色还立得住,可到了最后几集,完全就是工具人了。

张译演技被认可(张译在狂飙中演技为何忽高忽低)(11)

这就导致大家对于正义的一方感触不大,反而对于恶人高启强各种同情和崇拜,甚至连导演在宣传的时候也是重点夸赞高启强,而黄瑶的扮演者在直播的时候,居然被网友骂白眼狼,理由是她背叛了“高启强”,天啊,一个把自己父亲害死的黑老大,谁见了都要去厌恶和反抗,黄瑶居然被骂白眼狼,这就足够说明《狂飙》把高启强写得太好,把安欣等守护人民的正义一方,塑造得太差。

张译演技被认可(张译在狂飙中演技为何忽高忽低)(12)

本来就有传言说张译一开始是“高启强”这个角色,后面忽然换人,把安欣给了张译,而张译其实已经润色了好久高启强这个人物,一下就把他全部心血弄没了,后面还把安欣的戏份删成这样,我觉得我要是张译,也会不舒服。

好的演员都是把作品当成自己的孩子,张译是我们公认的演技派,许多经典作品我们耳熟能详,这次张译一点不给剧组面子,看来的确是很生气,看到自己的心血被搞成这样,张译也会很难过吧。

张译演技被认可(张译在狂飙中演技为何忽高忽低)(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