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血滴子”,第一个想到的是2012年上映的那部电影。
纵观整部电影,表面上是在叙述一个历史故事,但核心却是武侠精神,区别于一般的历史故事片或者武侠片,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塑造了一个整体群像,想观众认识到了“血滴子”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二就是延续了导演刘伟强一贯的电影风格,就是反转剧情。
上网搜了一下“血滴子”,光是相关的词条就有十几个,其中有电影、电视剧、游戏还有暗器的名字……要说历史上真的有血滴子吗?
影视中的血滴子
《血滴子》主要讲述雍正在位期间创立杀手组织——血滴子
专执行朝廷秘令,缉杀异己,其暗器专取人首级。
在统帅龚额(王羽 饰)指挥下,队长冷(阮经天 饰)率领陈泰(蒲巴甲 饰)、胡图(高天 饰)、穆森(李宇春 饰)、十三(井柏然 饰)、布喀(周一围 饰)等人配合默契从未失手。
看过电影的小伙伴,一定对一句台词印象深刻:“血滴子是大清朝的污点”。
其实这句话也暗喻了“血滴子”的命运,这些人必然会走向灭亡。
血滴子终究比不过火炮的威力。
历史传说中的血滴子源起于清朝雍正,当时设立“血滴子”的特务组织主要用来巩固王权的统治,后来雍正将血滴子传承给他的继任者乾隆。后来因为形势改变,乾隆将冷兵器换成火枪和大炮,变革就要付出代价,而这个代价就是“血滴子”必须消失,杀手为朝廷卖命,最后却一个接一个的被处死,因为死人是不会说话的,就这样乾隆用一个阴谋盖住另一个……
电影中的每一个杀手成员都像是皇帝的工具人,谁会在乎这些个工具的喜怒哀乐?
乾隆不想让任何人看见大清不见光的一面,但是,用不见光的手段消除不见光的一面就更不见光,然后就更黑暗……不过血滴子杀人如麻,存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血滴子存在过的事实不可能因为血滴子的死而改变,所以,乾隆消灭掉血滴子也可以说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政治清洗吧。
关于武器——血滴子
有人说血滴子最早出现在清朝雍正时期,是一种宫廷准用兵器,其主要功能就是取人头颅,手法血腥残酷“血滴子以革为囊,内藏快刀数把,控以机关,用时趁人不备,囊罩其头,拨动机关,首级立取”。有很多人去考证过,都没有在史料中看过这样的武器,甚至连野史的书里也没有记载“血滴子”的事情。
所以说血滴子也不能算是一件兵器,因为清朝的兵器,尤其是这样特别的不可能没有记载,而且至今都没有一件实物作为考证,所以血滴子是雍正卫队的杀手更靠谱,据说他们正统的名字叫“粘杆拜唐阿”。(顾名思义,粘杆处是一个专事粘蝉、捉蜻蜒、钓鱼的服务组织。)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众多皇子间的角逐也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胤禛表面上与世无争,其实在背地里也招募了很多武林高手,训练家丁队伍,这支队伍的任务是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这就是粘杆处的来由。
关于武器,那时候清军的装备处于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
- 冷兵器有:长矛、腰刀、弓箭和藤牌等;
- 热武器主要是:鸟枪、抬枪、红夷炮、火箭和地雷。
说起来也惭愧,火炮是在中国元代时期发明,15世纪前领先于欧洲技术,但在欧洲走出中世纪的阴影之后,火炮技术很快就超越了中国,中国连续错事了欧洲16-17世纪、18世纪后期-19世纪初期的军事技术革命。
中国生铁的发明早于欧洲1900多年,自西汉以来,生铁冶炼鼓风竖炉得到迅速发展,冶铁竖炉在中国延续使用了两千余年。中国古代兵器的产生和发展有它自己的体系与形式,有它自身的发展途径和独到的思想体系。中国古兵器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随着枪炮的普及,冷兵器退出历史舞台也是注定的,但那些与兵器有关的汉字和文化却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之中。
有时候表面上的东西更能打动人
《血滴子》这部电影,从另一方面也能够看出对清朝封建统治者的暗喻,他们在严控武器发展战略以及思想上的夜郎自大、故步自封,拒绝新鲜事物输入的惯性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有一些作品的导演往往都想在自己的电影中加入一些人性化的东西,或者称之为内涵。
而刘伟强的《血滴子》在成熟的电影制作、熟悉的青春热血中,加入了一些时代、历史、革命、盲目的人性等等。《血滴子》中那个时代各种力量的交缠,这些力量都具有历史的正义性,各自代表社会一些阶层的利益诉求,不过任何利益群体之间都是有冲突的,在这其中,最根本的冲突集中于民族矛盾,由此引发争斗,自然不可避免。
电影的主角们,可以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杀手,也可以是一群行走江湖的“侠士”,不过他们的侠是悲剧的,电影中大反派看到因为自己的反抗导致大量无辜百姓死亡,又加上自己注定要死的命运,使得他幡然醒悟,所以他以自己的人头去妥协,企图让乾隆大彻大悟,虽然最终是悲剧的结局,但留给观众的印象却是最深刻的,这种让人物从命运、爱情、人性等诸方面去演绎悲剧人生,悲剧意识也就在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生存与死亡的冲突与悖论中产生。
在艺术世界中,悲剧被称为“戏剧诗的最高阶段和冠冕”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虽然《血滴子》的电影评分并不高,只有4.7,导致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其实只要去体会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才会理解整部电影的精髓,不管怎么说,电影中的悲壮的故事、杀戮的镜头、人物的情感、革命的反思等元素都让人刮目相看。
电影最后,熟悉的人都死了,只剩下一个人,不知道是哪一位诗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导演留下这最后一个人,也是这样一种状态吧,等到电影结束,也没有人知道最后一个人的命运如何,但根据剧情中皇帝的状态,想来他也不想让最后这个“污点”继续存在吧,可以说电影给了观众一个让人难受的结局,看完只会感到“无力”,毕竟这些都是历史,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发生过,但艺术来源于生活。
文原创,图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