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

核心考点干货(第一轮)

经济学基础(二)

本节知识概览

知识点 1——效用

知识点 2——无差异曲线

知识点 3——预算约束及消费者均衡

知识点 1——效用

经济人假设: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并且是理性的,即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一)效用的定义

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满足程度。

效用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觉,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因此,效用没有客观标准。

(二)效用理论

1.基数效用论

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4)等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效用可以区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1、总效用

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

 一般来说,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消费数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2、边际效用

 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提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的,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但此时的边际效用是正数。

2.当商品的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值时,边际效用为零。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2.序数效用论

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是无法知道效用的绝对数值的,只能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对比】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相同点

不同点

都是分析消费者行为,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的。

(1)分析方法不同

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 ,序数效用理论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

(2)基数效用论下效用可加总,即能直接衡量;而序数效用论下效用不能加总,即不能直接衡量。

☆快速检测☆

【练习·单选】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差异在于()。(2020 年真题)

A.边际效用是否递减

B.效用是否平均

C.消费者的目标是否相同

D.消费者是否知道效用的绝对值

【答案】D

【解析】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可以用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是无法知道效用的绝对数值的,只能说出偏好次序。两者的差异在于是否知道效用的绝对值。

【练习·单选】关于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2019 年真题)

A.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

B.运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得出的分析结论是不同的

C.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不能直接度量的

D.基数效用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

【答案】B

【解析】运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的。

知识点 2——无差异曲线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1.完备性

如果只有 A 和 B 这两种组合,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也只能作出下面三种判断中的一种:

①对 A 的偏好大于 B

②对 B 的偏好大于 A

③对两者偏好无差异

【提示】完备性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地表达出来。

2.可传递性

假定有 A、B、C 三种组合,如果消费者对 A 的偏好大于 B,对 B 的偏好又大于 C,那么消费者对 A的偏好必定大于对 C 的偏好。

【提示】可传递性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

3.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如果两组商品的区别只是在于其中一种商品数量的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较多的那个组合,也就是多多益善。

(二)无差异曲线(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

1.含义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两种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无差异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一章(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核心考点-第一部分)(1)

2.特征

(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依据: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一章(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核心考点-第一部分)(2)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依据:可传递性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一章(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核心考点-第一部分)(3)

(3)无差异曲线从左上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无差异曲线从左上向右下倾斜,斜率为负,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解析 1】商品边际替代率

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种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MRS)

【解析 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 1 个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递减。

【解析 3】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快速检测☆

【练习·单选】无差异曲线的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2020 年真题)

A.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代表的商品数量越大

B.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可以相交

C.无差异曲线从左上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D.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绘制出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答案】B

【解析】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练习·单选】无差异曲线所具有的特征中,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的特征,是基于( )。

(2020 年真题)

A.偏好的完备性

B.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C.偏好的可传递性

D.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案】C

【解析】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知识点 3——预算约束及消费者均衡

(一)预算约束

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对各种商品或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为一种预算约束。

假定只有两种商品 X1 和 X2 可供消费者选择,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 P1 和 P2,消费者可以支配的收入金额是 m,则这个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可用如下公式表示:P1X1 P2X2≤m

(二)预算约束线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一章(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核心考点-第一部分)(4)

预算线上的点:用尽所有收入所能购买的各种消费组合;

预算线外的点:支付能力所达不到的购买选择;

预算线内的点:在两种商品上的花费并未用尽全部收入;

预算可行集:预算线本身及其左下方区域

斜率: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的负值 -P1/P2)

☆快速检测☆

【练习·单选】关于预算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9 年真题)

A.预算线上的点表示用尽所有收入所能购买的各种消费组合

B.预算线外的点是支付能力所达不到的购买选择

C.预算线内的点表示在两种商品上的花费并未用尽全部收入

D.只有预算线左下方的区域,才可称为消费者预算可行集

【答案】D

【解析】预算线本身及其左下方的区域称为消费者预算可行集,或预算空间,表示消费者受到的支付能力的限制,是消费者进行决策时可以选择的区间。

(三)消费者均衡

在收入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但该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由于偏好的不同却有无数条。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一章(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核心考点-第一部分)(5)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MRS=P1/P2

本节回顾

1. ______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

2.序数效用论是用_______和_________来分析消费者行为。

3.关于偏好的基本假定: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依据:_________

5.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__________

☆答案☆

1.效用

2.无差异曲线

预算约束线

3.完备性 可传递性

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4.偏好的可传递性

5.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