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成语你会用吗?用错会很尴尬

先来看一个场景:

某单位开会,布置工作,迎接上级的工作大检查:

“……(此处省略800字,强调此次检查很重要)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严阵以待,确保在检查中顺利过关……”

成语“严阵以待”,有木有问题?

严阵以待,指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来犯的敌人。形容做好完全的准备工作。

出自《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这个成语含有褒义,可以用来夸别人准备工作做得好,但是它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只能用于敌人。

如: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

第七十三回:“王僚从其计。乃为三阵,自率中军,姬光在左,公子掩余在右,各饱食,严阵以待。”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郑和远航》:“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许多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并命令士兵们严阵以待。”

看来,上级来检查的确不受欢迎,由此带来的万般麻烦紧张并不比敌军来犯强多少,难怪无形中总会被当作敌人,只是不知道领导听见了会不会觉得尴尬……

成语新解这些话术你get到了吗(这些成语你会用吗)(1)

成语的正确使用,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版块考查的一个项目。

常见的误用有以下几种:

1.用错对象

许多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不能适用于所有对象。

如上面所举的这个例子,就属于“用错对象”的一类情况。

类似的成语还有:

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

天伦之乐特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汗牛充栋只能用于藏书;

巧夺天工只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技艺精巧;

鳞次栉比多用于形容建筑物排列密集;

不耻下问只用于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

萍水相逢只能用于初次相见的人……


2.望文生义

即从成语的字面意思上想当然地去理解,常会产生误解。

如: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常被错误理解为“首先、第一个”。

来看这个场景:

08年汶川地震后,各单位都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对口支援活动。领导开会:(决定把今天的锅都给甩领导背,毕竟普通员工当众讲话的机会不多哈……)

“……震区灾情牵动着大家的心……XX单位首当其冲,已经委派了救援小组奔赴灾区……”

我晕!领导,俺们到灾区是去救援的,不是去接受攻击遭受灾难的……好尴尬!

类似的还有:

把“下里巴人”理解为普通的乡下人,其实人家是指通俗的文艺作品啦……


3.感情色彩用错

成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一些成语在流传的过程中,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不注意辨析就会用错。

如:“摇旗呐喊”:原指古代作战时摇着旗子,大声喊杀助威;现在比喻给别人助长声势。这个别人多指敌人、坏人,含贬义。

又一个尴尬的场景:

某高中举行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一领导发言:

“……同学们,老师就站在你的身后,为你加油助威、摇旗呐喊……”

OMG!老师,你是不爱我们了,还是潜伏已久,竟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尴尬癌快要犯了……

类似的例子就太多了: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是褒义词。你可千万别让犯罪分子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趋之若骛”是指争相追逐不好的事物,含贬义。

“处心积虑”是费尽心机谋划、考虑;含贬义。

“粉墨登场”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含贬义。

“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含贬义。

……

夸人,要谨慎使用成语,一不小心,可能会变成骂人;

骂人,更要谨慎使用成语,一不小心,可能会变成骂自己。


4.叠床架屋(语义重复):

当老师的,就还举学校的例子吧。

还是学生集会:一领导进行期末总结表彰。(集会很奇怪,大庭广众之下,一些错误也容易被放大……)

“……本学期,全校众多莘莘学子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莘莘”就是形容众多,前面再加个“众多”,几个意思?

类似的词语还有“忍俊不禁”、“贻笑大方”、“通宵达旦”等,“旦”就是天亮,求求您就别通宵达旦地工作到天亮啦。

……


成语新解这些话术你get到了吗(这些成语你会用吗)(2)

如何避免成语误用?(尤其是做语文老师的,用错一定会造成尴尬)

1.弄清成语的准确意思,包括原义、引申义、比喻义。

2.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

3.明确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

4.注意语法,避免重复、矛盾等语法错误。

其实容易误用的成语,总数也并不是很多啦!

支个招:就是把它们一个个地积累在本子上。

下这点功夫,管保你初中高中的六年里秒杀这个题型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