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关于年轻人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其中一条为#年轻人不爱吃鸭脖了#的话题连续几日挂在热搜榜单,这也引起众多网友关注,年轻人真的不爱吃鸭脖了吗?年轻人爱不爱吃鸭脖,好像还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答案,但从卤味三巨头披露的上半年财报来看,鸭脖似乎真的不好卖了。8月30日,绝味交出一份净利下滑80.36%的半年成绩单,是其上市后遇到的最大净利降幅。而同为三巨头的周黑鸭和煌上煌处境也难言乐观,周黑鸭净利甚至出现超九成的下滑幅度。

在业内人士看来,过往很长一段时间,乃至现在,门店数量都是卤味品牌重要的竞争砝码,而绝味依托门店数量优势在营收规模上常年位居榜首。不过,“门店赢天下”的时代似乎正在过去,新兴品牌不断挤入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成本上升、消费欲望减弱等大背景下,如何提升门店质量、寻找第二曲线吸引年轻消费者成为摆在卤味三巨头面前的新课题。

卤味四巨头网络关注度分析报告(卤味财报速读三巨头净利集体下滑)(1)

煌上煌营收反超周黑鸭

净利集体下滑,卤味三巨头日子不好过了?8月30日,绝味食品披露中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3.36亿元,同比增长6.11%;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859.27万元,同比下降80.36%。

至此,3家卤味巨头中报已全部公布。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煌上煌上半年营收11.82亿元,同比下滑15.98%;净利润7991.55万元,同比下滑46.7%。周黑鸭上半年营收11.81亿元,同比下降18.7%;净利润1837.37万元,同比下跌92%。

从营收规模来看,绝味食品仍位居榜首,周黑鸭被煌上煌反超,位列三巨头末位。

去年同期,周黑鸭营业收入14.53亿元,同比增长60.8%;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644%,扭亏为盈超过煌上煌。2021年年报数据中,周黑鸭亦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营收为28.7亿元,增长31.6%;净利润为3.42亿元,增长126.4%。同期煌上煌营收23.39亿元,下降4.01%;净利1.44亿元,下降48.76%。

净利下滑幅度有所不同,但3家给出的理由却较为相似,均为疫情影响和成本上涨。根据3家披露的公告内容,业绩下滑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部分工厂和门店关闭,影响销量;另一方面则是原材料等成本持续上涨。

但在业界看来,周黑鸭净利润暴跌与其逆势开店有一定关系。

此前,周黑鸭立下“万家门店”目标,并预计到2023年全国达到4500-5000家门店。财报显示,周黑鸭在今年上半年依然积极开拓门店,新增店面以特许经营模式为主,同时还加大了对加盟商的补贴扶持。

根据财报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绝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鸭3家公司的门店数量分别为14921家、4024家和3160家。

快消行业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认为,在“店越来越多”的新零售市场环境下,企业的传统市场优势、业态优势正在呈边际效用递减。必须要通过变革重构,打造新的市场优势,否则很难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来。

职业投资人程宇分析,周黑鸭与煌上煌利润下降原因都在于营收下降。且煌上煌的毛利润率也在下降,但其存货周转率保持稳定。从毛利润率的比较来看,周黑鸭的市场竞争地位稳定,但存货周转率下降明显,说明周黑鸭即便扩张开店,销售也未能达预期。这反映出整个市场在变冷,消费者的卤味消费在减少。

绝味现上市来最大降幅,鸭脖不好卖了?

在营收方面一直稳坐头把交椅的绝味也不好过,超八成的净利下滑成为其自2017年上市以来最大一次降幅。

2020年中报显示,受疫情冲击,绝味食品净利润约2.74亿元,下降30.78%。2021年上半年回暖后,净利润增加82.91%至5.02亿元。2022年上半年,绝味食品净利润大幅下降80.36%至9859.27万元。

对于公告中提到的疫情影响及成本压力等,绝味也给出应对措施——下半年将以提升门店运营能力作为重点工作,为门店终端赋能,提升门店营收,加大不确定情况下的门店抗风险能力;压缩生产费用和成本,积极降本增效。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连锁品牌门店的大规模铺设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卤味食品的即时性需求,但即便是以规模取胜的绝味食品,也不能无限制地开下去。供应链成本上升、消费疲劳等因素都会对卤味市场产生影响。

卤味三巨头,各有各的愁。如此一来,网友疑问,鸭脖真的不好卖了吗?网络平台有不少网友表示,有了更多选择后,越来越少吃鸭脖了。

或许品牌方也意识到了这种情况,正在寻找新增长曲线。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目前绝味食品、周黑鸭在美团平台上的门店头像均已更换为小龙虾相关图片,推广小龙虾新产品;周黑鸭在财报中表示建立了新的爆款大单品虾球,开创新赛道;绝味食品在财报中称正在探索布局公司未来“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鲍跃忠认为,卤味市场周边的替代产品越来越多,市场被分流,与鸭产品形成直接竞争。同时随着消费者健康消费理念的变化,对重口味卤制产品的关注度也有了下降的趋势。此外,随着卤味行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新兴品牌不断增多,竞争变得尤为激烈。

据美团餐饮数据观发布的《2022卤味品类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卤制品行业规模将达到3691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4051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有21家卤味企业发生25起融资事件,王小卤、盛香亭、卤大妈、研卤堂等卤味兴品牌受到资本的关注,接连获得融资。

在鲍跃忠看来,卤味市场仍有增长空间,但市场格局正在变化,企业应跟随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积极做出调整。及时进行产品的开发、创新、迭代。传统卤味品牌在巩固市场地位、优化供应链的同时,丰富营销渠道,尽快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吸引更多年轻消费客群。

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发邮件采访了绝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鸭,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郭秀娟 张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