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值千万,洗洞之后翻一番。”有淘金的行内人这样说。洗洞是当地的土话,意思就是一座废弃金矿用水和化学物质再“洗”一遍,能再淘出不少的金砂、金石,让这座金矿的价值直接翻个倍,他们自以为这是对金矿的完全利用,是增加经济效益的好事。

然而被“洗”过的矿洞,却会变成夺命的“大口”,觊觎着每一个靠近的人,夺走他们的性命……

探索废弃三十年老矿洞(曾害死村民一家三口)(1)

命案

2021年7月6日,一大早,河南省三门峡市涧里村的老李就出村去找牛了。李家的牛都是散养,老李养了十几年,熟知牛的习性,知道怎么顺着牛蹄印、牛铃声找到牛的位置。他沿着痕迹走进山沟中的一条土路,看见一个黑糊糊的矿洞。夏天天热,牛钻进矿洞避暑也不奇怪,老李也没多想跟着钻进去,谁知这是一条“不归路”——才前进了两三米,他就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探索废弃三十年老矿洞(曾害死村民一家三口)(2)

涧里村事发矿洞

过了几个小时,见老李还没回来的家人坐不住了,妻子叫上了自己的大儿子一同出村寻找,两人一边吆喝一边搜寻,谁知也被“闷”倒在矿洞里。妻子在尚有意识的时候拨通了自己弟弟的电话,然而还没等人赶到,两个人的气息都没了,鼻子还在流着血。

妻子弟弟一到矿洞门口,就闻到一股臭鸡蛋的味道,这股味道让他头晕、心跳加速、喘不过气,他急忙拨打120并报了警,越来越多的人赶到现场,三辆救护车停在一旁,抬出来的一家三口却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

医院和警察同时介入调查,发现害死这他们的是剧毒的氰化物,矿洞门口还有电线、水管等物品,一个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有人在这里非法“洗洞”淘金,洗洞用的剧毒化学物质残留在矿洞之中,逸散出洞口,害死了一家三口!

“洗洞”是什么?

洗洞要使用高毒物质氰化钠,氰化钠遇水会释放出更毒的氢氰酸气体,毒性比氰化钠高约200倍,空气中氢氰酸的浓度一旦达到0.3mg/L,人只要呼吸一口就即刻死亡了。所以洗洞者都要戴着防毒面具、背着氧气瓶进去“淘金”,一旦面具破损,他们就会马上死于矿坑之下。

探索废弃三十年老矿洞(曾害死村民一家三口)(3)

氰化钠

但高危之下,总有人偷偷干这活,因为利益实在太可观了。如果说一座金矿被正常开采的价值是一千万,那么砂石、土壤中藏着的、无法开采的黄金,价值几乎等同于还存在一座金矿。最重要的是,“淘金”相比起开采其他金属,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就算在高温下也不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所以自然界中的金通常都以金单质的状态存在,只要掌握了方法,不需要催生什么复杂的化学反应,就可以用物理的方法从废矿、尾矿中提炼出金子。

探索废弃三十年老矿洞(曾害死村民一家三口)(4)

藏在山顶的“洗洞”发电机

洗洞的人把封闭的矿洞挖开,布下发电机、水泵、水管等设施,把混入了氰化钠的水导入水管中,再在洞穴最低的地方放上活性炭,整个过程就基本完成了。

打开水管,毒水冲刷着洞壁,水和氰化钠的作用能将洞壁中的细小金砂提取出来,被活性炭吸附,人戴上防毒面具进去把活性炭拿走,用火烤一烤就出了黄金。他们提取出金子,钱已到手,打开的洞口就敞在那里,成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假如时间再长一些,氰化钠还有可能渗入附近的土壤,地下井水也会受到污染,到时候可能就不是死亡两三个人的问题了。

探索废弃三十年老矿洞(曾害死村民一家三口)(5)

氰化物中毒者

这不,在老李村庄所属的三门峡市,三天后又发生了一起4名陕西男子到河南打工,误以为有组织的“洗洞”是正经的金矿开采工作,结果最终被毒死在5000米的矿井之下的案子。

不仅是国内,国外金矿、尾矿的污染事件经常发生,2000年初,因为积雪融化和一场大雨,罗马尼亚两座金矿的排放物大量流入多瑙河、蒂萨河中,内含大量铅、铜、锌和炼金用的氰化物,800公里左右的河段都被污染,生物尸体浮满河面,触目惊心,有人认为这是既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最严重的生态灾难。

探索废弃三十年老矿洞(曾害死村民一家三口)(6)

危险的“淘金”历史

如此危险,却又如此趋之若鹜,人对黄金的疯狂追求远超一般程度。河南是我国金矿大省,每每开发出一座金矿,许多人就闻风而动,来打这份“危工”,这还只是国内,最早的淘金热,可以追溯到17年代的美国。

当时,淘金用的还是效率较低、需要用大量人力去堆的物理淘金,亚美利加河的河床内部满藏着“财富”,利用金子和水的移动速度不同,可以从这里分离出一些混合着河沙和废石的粗金。一个名叫陈明的中国人发现了这条“财路”,让老乡捎去了口信,导致淘金热很快在中国流传开来。许多人变卖家产、耕地、牲畜,就为了买到一张前往美国加州的船票。

探索废弃三十年老矿洞(曾害死村民一家三口)(7)

淘金热

3个月的航行充满了晕船、饥饿和疾病,有不少人被扔到了海里,死不见尸,到了美国之后,现实也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美好。

美国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早就占据了大量的金矿,许多华人也只是在白人矿主的手下干活,他们整天背朝烈阳,脸朝糙地,换来的砂金自己却只能留下不到一半。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美国高涨的物价和消费水平在国内时完全不同,淘来的金也只能勉强糊口,根本不算发财,还要遭到美国“上等”人的歧视,可以说是一段饱含了血与泪的历史。

人们为追求黄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加强,加上我国很多地方也发现了金矿,很多追求金子的人选择留在国内打工,这种状况才慢慢改变。

但至今还有很多人仍摒弃不了“赚快钱”的暴富思想,为此将自己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置于无物,让本象征着幸运与财富的金矿山,变成了埋藏冤魂的墓塚,实在是引人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