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四书可不是一本书,五经也不是五个人念佛经,它是代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最高境界的九部经典著作,所谓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所谓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在四书五经里,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论语》和《周易》了,又有几个人真正看过呢?下面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几部著作。

一、四书

什么是传统文化之八德(一句话读懂四书五经)(1)

《论语》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如果说想了解中国文化那么应该是从《论语》读起。

《孟子》

将孔子讲的最好的莫过于孟子,从宋朝到现在,一般中国人在学术和教育上都是孔孟并称,所以读《论语》有不懂,在读《孟子》容易帮我们懂孔子。

《大学》

《大学》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中庸》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宋代朱熹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合成《四书》且著作。《四书章句集注》一书,上承经典,下启群学,金科玉律,代代传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不可低估。《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

最后朱熹提倡我们第一本应该读《大学》然后是《论语》、《孟子》、《中庸》。

二、五经

什么是传统文化之八德(一句话读懂四书五经)(2)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词的开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尚书》——“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满招损,谦受益”“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礼记》——“敖不可长,俗不可从,志不或满,乐不可极。”“君子不尽人之欢,不揭人之忠,以全交也。”

《周易》——这个大家熟悉又陌生,周易的本意是通过现在的情况,结合发展的趋势,对未来的一种预测,在现实中却被很多人搞封建迷信活动,实在是可恶。

《春秋》——是鲁国的国史,古人重视春季和秋季,因此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