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教孩子画得像?”
“怎么评价孩子的画?”
最好的办法就是管住自己的嘴,不要随意评价,只要鼓励孩子去画就对了。
家长会发现给孩子报的绘画特长班课程,大致为以下2种类型:第一类课程,老师会特别追求“像”,示范到位,注重细节,拆分步骤详细,同时还会在课堂上教给孩子们很多绘画技巧和技法,让孩子更轻松地画得“像”。
而在第二类课程中,老师就显得佛系很多了,在上课时经常会鼓励孩子自己发挥想象力,画自己感知到的东西,不用追求“像”,也不用刻意模仿老师。
明显第二类课程对孩子们更友好,也比较尊重孩子们初级阶段的一些绘画特征,不会过多地限制孩子的自由表达,相对更注重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称得上是比较理想的绘画启蒙课程。
但目前反而是第一类追求“画得像”的绘画课程是市场主流。
其实孩子绘画,是一种表达。
你想表达什么,怎么表达,要看你自己的想法。即使是同一个物品,每个人画出来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都表达了他们当时的想法和心境。
在每一个阶段,孩子的绘画都会具有不同的典型特征,虽然每个孩子发展的年龄段可能不同,但发展顺序却基本一致。
一两岁的孩子正处于无控制涂鸦期,孩子这个时期的绘画其实还不能称之为作品,只是简单的、杂乱的点或者线条,是孩子完全无意识地留下的一些画笔“运动轨迹”。
到了两三岁,孩子握笔的能力和手部的肌肉力量有了一定发展,这个时候他们虽然还在画线条和点点,但已经能控制线条的长短,以及走向。但这一时期很多孩子还处于单纯享受线条走向的乐趣。
而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孩子再画画,就会对自己所画的东西给出具体的含义了,孩子会找自己的作品与现实中事物之间的某个关联,用想象力赋予它代表的东西,但很多时候在家长看起来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比如孩子会对着自己画的一条线,说它是马路,或者梯子,再等一会儿可能又变成了一条河,一座桥。
这个时期孩子画的画虽然还是很简单,但其实每一笔都有了不同的含义,只是如果孩子自己不解释,家长可能完全看不懂的。
直到四岁左右,到了样式化前期,孩子就开始有目的地画画了,孩子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知,来描画生活中的某些事物,虽然还是不完全像,但经过孩子“提醒”,我们就会发现还是有些相似之处的。
而且这一时期孩子特别喜欢通过画画来讲故事,倾向于画情景画,讲的故事通常还很丰富,这与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也有关系。
到了样式化时期,孩子开始逐步向写实阶段过渡,孩子会逐渐从单纯依靠主观印象和想象力去画画,转变为描绘现实所见,除了关注事物的轮廓也会在意一些细节特征,对空间和形态也有了进一步发展。所以这个时期,对于孩子画的画,我们一般一眼就能看懂了。
九岁左右,孩子就开始追求写实了,真正向成人画过渡,会更加客观写实地描绘事物,空间感知能力在作品中也表现得越来越好。
所以我们也不难看出,孩子的绘画能力是有一个自我发展过程的,是由他们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最初的作品,孩子依靠的更多是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以及想象力,而不是所真实看见的。
呱妈小唠叨
在孩子学习画画的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发散思考为主,让孩子尽情享受画画的乐趣和成就感。
,